从允生二孩忆往昔岁月
2015-11-09 06:14:0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获悉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陡变,每家可生俩孩子了,这是35年计划生育国计的转捩。不议那当初主政者对人口控制立意的重重纠葛,毋论实施卅载下来察出的现实后果怎生严峻,它们都已成了过去式,一胎化的终结成了举世瞩目的现在进行式。这至少部分恢复了生儿育女本为夫妻自由意志的天性,把定夺权还与家庭而非握于官府下。虽说这一刻来得有点稍嫌过晚,但总比依旧墨守着陈规要强得多,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远在海外的莘莘游子,闻讯海内这一巨变感触万千。追昔俺这一代出洋者,都是在独生政策实行前降生的中青年一族,当初离乡除了想改善寒碜的居住生活条件外,也多少有意于异域再添个丁啥的。俺这其中之一在抵埠后不久,便抓紧时间趁着不算太老进行“造人”大计,终有幸如愿以偿。拍些新生儿的相片寄回去,馋煞国内的亲友了,此乃他们无法想象能够拥有的财产。再往后,我带孩子回乡省亲,领着俩人上街逛游,引来摊贩业主们的好奇:你咋俩孩子,都不去上学?当据实相告后,他们一脸的羡慕,教我好不满足,也有一丝心酸,就冲着这,西出阳关的千辛万苦都值了,算是这批淘金者莫大收获。

家父母是在五十年代成婚的,那时节大局势为积极响应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多多生育子女的党国号召,争当“英雄母亲”,家家卷进了战后婴儿潮;小算盘是我妈系独生女儿,特喜欢孩子的姥姥姥爷辄鼓励她多生些娃儿,由他们帮拉扯大。于是乎俺姐弟五个每隔两年便劈里啪啦地降世了,照出相来排排站像楼梯台阶一磴磴地渐矮。我们打小经历了些政治运动,困难时期没饿死、树叶海菜的能吃个半饱就行,哪里讲甚营养?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撒着养”,填饱肚皮算事,无均衡饮食可谈。也没有什么“精英教育”、业余爱好的培养,尤赶上文革“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没考大学一途,初高中毕业后分别成了工农兵洪大队伍中的一员。直到恢复了高考,我们才有缘各自施展本领自救,应运改变了一已前途,步入了正轨直到如今。

就是这些在这清苦环境中长大的众子们,自然而然地懂得孝敬老人、体谅大人、自理图强,分担家事忧愁,彼此间也互助施援,叫老的省心,可谓既孝又悌,手足情深。的确是“老姐比母”、“长兄若父”,这无不拜赐于多子女的好处。而后来的独生孩子,就没了这种天然成长环境,被六老围着“三千宠爱在一身”,娇惯溺爱弗可避免,没姊妹兄弟可以制约,心态多欠均衡,性情自不一样,日后在走上社会暴露出诸多缺憾弊端。

我曾哀叹过:俺等50、60后们,恐是末代的姨舅叔姑和嫂姑、妯娌、连襟等了,倘若这计生国策长此以往的话。不料今有幸亲睹这苛刻计生法的修正,内心颇得安慰,这回归了人性自然,尽管暂只允二孩,至少能保持人口数量的平衡而非负增长,减少些老龄化带来的困扰,也叫小的赡养父母、照顾病老变得容易些,而不“压力山大”。此外也能解决性别比例失调的副作用:俺在国内行医时就清楚,不少人特别是乡下的,通过各种关系熟人B超孕妇,鉴定性别而打掉女胎、保留男胎,结果致使了“阳盛阴衰”,若干年后出现了光棍村、男儿寨等畸形现象,几千万青壮汉子讨不到媳妇,酿成严重社会问题。眼下开放了二胎,尽管还得几十年后方收成效,但大趋势臻优,至于现世的饥汉如何得饱便不得而知了。

无须谈国家大政,仅就俺近些年返国探视年高病笃的双亲便得体会:人老了后就显出子女多的优势,这个不孝那个可补上;住院众儿女孙子轮流陪护,轻省各自负担。看着是青壮时拉拔大这一堆孩子很不易,到老来便会得济了。难怪么弟慨叹:咱的老人有福呵,五个孩儿,吾等只有独苗一棵,老至谁来管呢?我听了既同感又汗颜,因自己远在天涯不能出力,等于没这儿子,只能多出点钱聊补。尽管自个有俩娃儿,但瞧着留医时的照料阵容,仍不够得远。

再是通过养育一己的儿女,卓有体味:有手足排行的下一代,在家教与心理上对其彼此均有裨益,自会谦让分享,大的可带小的替爹娘分忧,更健康平衡成长。像我女儿就在诸多事上帮着弟弟,省了俺们的心。同时无形地促使家长思维行事老练全面,理家政和人际关系成熟到位,也有助于造福社会。就是将来百年之后,孩子们间亦可互动照应不孤独,一如现今故园的我姊弟们每个礼拜仍见一次,保持着堂萱在世时阖家团聚周会一样,不散大家庭间架。

若论及传统观,不光华夏有“多子多福”概念,亚非拉均如此,《圣经》把生养众多视为神的祝福。造物主怕人类嫌烦而疏懒于,特将生育之“蹊跷”设在众皆愿行的敦伦中顺便成事。只是当今人类才生出巧计控制,导致了低育率,尤在欧美富裕地区。神州现开放二孩,有的赶末班车“抢生”,有的踟蹰顾虑养不起而“畏生”,后者亦是个新问题。不过前车有鉴如加国,高福利补贴儿童,今人仍图安逸而不愿生养,只得靠进口移民补差,属于自动人口控制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