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给我的五块钱
2017-06-07 16:42:4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

我从抽屉里找出一个红布包,一层层地打开来,最里面包着五块钱。我把它捧起来,闻了闻,然后双手将它捂在胸前,往事像闪电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还是在两个多月前,我的姥姥还在世。在我要去北镇到爸爸那儿的头天晚上,姥姥从钱包里掏出了五元钱–就是我现在拿着的这张—给了我。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拿着它,预备着买点什么,出门不带钱不行,咱又不是没有。”其实我根本用不着买什么东西,但还是理解她老人家的心情,不拿着会惹她生气的,于是就接了过来,心里想:反正揣着也不沉,以后就来个“完璧归赵”吧。心里热乎乎的,非常感动。

当我从北镇归来时,原封不动地将钱交给了姥姥,她老人家生气了,问我为什么不用掉,我说没什么可买。“那你也装着”,姥姥硬是把钱塞给了我。我无可奈何地接下了,寻思权当是替她保存着,等她用时再给她。但姥姥竟再也用不着了,她与我们永别了。真是物还在,人已非。

这张纸币不知道已经过了多少人的手,但它最后是姥姥亲手交给我的,上面仿佛还能看到她的指纹。看着它,我又不止一次地想起了姥姥。记得去年冬天我随学校组织的野营拉练时,姥姥也给我两块钱带着,备路上万一急用。我辗转胶东农村一个月,始终一个子儿也没动着,回来如数还给姥姥,为此她老人家还不高兴了呢。

更往前的过去,不论是外出游玩参观,还是开学校运动会,姥姥总是给我几个钱拿着。对于外孙真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上趟街每要给我们买点啥吃,往往是东西分完了,剩下的一口她才吃。有一回姥姥买了几个苹果,分给了我弟弟们。待我回来,苹果早已吃完了,姥姥觉得挺不自在的,又悄悄地给我一毛钱,叫我自己出去买点啥吃。这类的情形又何止一次呢。

每逢鲜果上市,姥姥总是大量地买给我们吃,像五分钱一斤的大青梨,一买就是十几斤,让我们吃个够。炎夏的西瓜也常买来吃,几乎每隔几天就买一个。当她看到我们吃的那么香甜时,总是又喜欢又悲叹:看看你们吃的这么欢,做老的心里多么欢喜啊。唉,还不知明年我能不能吃上西瓜了。

钱,对于她老人家是毫无吸引力的。听姥姥说过,抗美援朝时期,她和姥爷捐献了很多钱和物品。当银行的同志问他们的住址和姓名时,老两口慷慨地说“为了国家,这点东西又算得什么?”

如今我们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姥姥和姥爷了,它们都与世长辞。但他们的高尚品德与爱心,则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生前的那些话语与行为永远印记在我的脑子里。

前面所引的小文,是俺15岁时的拙作,幼稚的文笔白描下了当年的情形一角,质朴真实。如今我翻找了出来再读,旧事仍然簇新在眼前。这五块钱的往事,反映的仅仅是俺姥大爱的一丝半缕,却是永远深印在我的脑际,无息地影响了自己后来的生命历程。

母亲的母亲,在北方称谓姥姥,在南方叫作外婆。俺不经意地觉察到一现象,就是晚近的“隔代亲”,周遭所见的似乎姥姥姥爷这边的,略多过于爷爷奶奶那厢,不知何故。俺们家亦不例外。

我的祖父母辈的四位老人,在解放以后均无缘公职,也没了早先的私家小营生,老来全靠儿女的工资赡养,老少三代都在一起,蜗居着。姥姥当年因嫁的晚,仅育有我妈这一个独女,老人家喜欢孩子一大窝,却未能够数儿,便一个劲地鼓动我妈这辈多生几个,她报勇帮着照看,尽管自个的身体并非很硬朗。又因着那会儿“向苏联老大哥”看齐,华女婚后也要争当“英雄母亲”,令战后婴儿潮席卷澎湃,于是我爸妈随大流每两年造人一个、连着五个呱呱落地,嗷嗷待哺,姥姥的膝下真的一大堆了。

由于爷娘双双忙于工作,精力都贡献给新兴的祖国医疗卫生业了,家务琐事、后顾之忧皆由老人家给担解着,尤以姥姥这边吃重,累坏了老人家。也正缘于此,俺们的幼时跟外祖父母的关系,比跟爹娘的更为密切深厚些,毕竟一天到晚在一起。

近来读倪萍的新书《姥姥语录》,晓得原来她打小跟着姥姥长大,几同娘俩儿之感情,颇有一丝同感与共鸣。只是俺并不缺爹妈之爱,在外婆外公去世以后,父母爱全面地厚盖覆蔽了,所以有福过辄仅与姥姥相依为命的倪萍。不过人家的姥姥活到了百岁高龄,后来大大沾上了外甥的光,是俺姥姥不到古稀之年便病逝了所远弗能及的,遗憾她未享受到一手拉扯大的外孙们的孝敬回报。俺姐弟们都将反哺的寸草心统统叠加用在了爸妈的身上。

也许今日的孩子看了这一涂鸦,会觉得大人只给这么点儿钱,似都拿不出手、不值得一提。他们不知道在那个清贫的岁月,这可是沉甸甸的大款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八分钱就能买碗清汤面、一角五分一碗打卤面,这都是一顿昂贵的餐馆饭之银两价值,由此可推算五元能买多少物了。即使在此文修后五年我当了工人,月薪仅才21元。足以见那年代钱的“足金含量”。毕竟其时物价低,生活简单,开销主要在糊口上,人也很易知足。所以,我们并不乏原始混沌的生活“幸福”感。

这件旧事,俺常在痛说革命家史时提及,亦用心一己儿女的“穷家富路”。虽现在生活富裕了,云游也多用卡付讫,但零钱总用得着,这也是老对小的关爱,无形中从姥姥来的承传。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