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同胞 全球华人同此悲
2010-04-22 20:25:3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综合报道)4月21日这一天,13亿中国人民为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两千多位同胞举行哀悼活动。半旗、默哀、祈福……哀悼活动不仅在神州大地展开,也遍及中国各个驻外使领馆和众多海外华人社区。这一天,当全球华人共同哀悼的画面传遍世界,这种大爱的流露也给更多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截至4月21日17时,玉树地震造成2183遇难,失踪84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全国沉痛举行哀悼活动,停止一切公共娱乐活动。这是中国第二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群众举国哀悼。如此规模的哀悼活动,再一次深切体现出中国对普通民众生命价值的无上尊重。

举行“全国哀悼日”,体现了国家意志,彰显的是国家责任。为玉树地震中遇难同胞举行国家哀悼日,其意义不仅仅是哀悼。国旗因生命而降,生命因尊严而升,把“尊重生命”上升到国家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玉树地震距汶川大地震不足两年,在心灵的伤口尚未痊愈之时,让中国人再次经历悲痛,这是何等地残酷。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国家相关部委迅速响应和部署,武警战士和解放军官兵第一时间分头赶赴灾区,全力救灾。

时间就是生命,各方驰援力量没有迟缓,为拯救更多生命而分秒必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发生后,民间力量也迅速行动起来。网友们立即通过微博等方式传递前方信息,积极讨论如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援助灾区;民间慈善组织迅速开始筹集善款。

众多的民间救援队、志愿者组织在汶川地震之后迅速成长起来,这也凸显了中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期,毋庸讳言,转型不可避免地要触动既定利益格局。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也不可能包办一切,不可能对社会性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实行全方位的直接管理。

民间组织在中国的作用不仅在救灾中能得到凸显,缓解公共服务的供求矛盾也需要民间组织的参与。在社会转型时期,扶贫、环保、妇女权益、失学儿童教育、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问题将长期存在,民间组织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从玉树救灾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中国抵抗地震的能力依然薄弱,预防与救援体系仍不完善,国民缺乏防震意识。地震中屡屡出现的校舍损毁、学生伤亡,在警示政府和国家的每一个人,必须本着对生命敬畏、对国家未来负责的态度,在建筑质量上做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每一个生命。玉树救灾工作还远未结束,灾后重建工作必将会陆续展开,对伤者的抚慰和安置是政府部门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让生者得到妥善安置,尊严地继续生活,也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中国人民捐款417亿,因为捐款数额特别巨大,后来也出现了捐款被挪用的谣言,让捐款者心里不好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引以为戒,玉树地震捐款信息必须透明公开,也可以打消人们的顾虑和猜疑,会有助于今后的爱心捐款。

哀悼,这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一个民族的力量。懂得尊重生命和国民的国家,才能得到国民的爱戴与尊重;懂得反思与自省的国家,才会在灾难中逐步走向成熟。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