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三省掠影
2010-07-15 22:06:1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加拿大的东西两岸发达,中部一般,加之地域广大,通常往来于两边都是飞行,自然略过了中间地带,所以每提及那些个地方,大致上只有局限于地图的模糊概念,并无实际了解。不过在俺的心底,一直有个心愿在萌芽:既已成为加国公民,光“坐地日行八万里”不够,总得瞧瞧新家园的大体地理风貌。以前我去过了东部,往返五千公里,直至哈利法斯;最近有机会参加西行巴士观光团,陆游到温哥华岛的维多利亚,单程又五千公里,得以一睹加国心脏部位的风采,“巡天遥看一千河”,横跨加拿大的夙愿终于开花结果。

**曼尼托巴:阳光之都

平日里营营汲汲不觉,一俟坐上车开了拔,人便感受出定居的新家园幅员辽阔来,从多伦多出发,光是在安省境内,边疾风进行、边“蜻蜓点水”玩的,就花了两天半的时间。第三日下午以后,始终未绝于窗外的连绵起伏着的丘陵,才逐渐矮低下来,最后化为了一马平川:我们进入了曼尼托巴省,开始踏上了草原地区。习惯了原先无尽的森林、山湖景色,乍一触目坦荡的田园,空旷的原野,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官刺激,昏昏欲睡的乘客为之一振,个个伸长了脖子贪婪地向外张望观看。

曼省的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比俺故乡山东大四倍还多;人口却只有120万,不及俺老家的一个县,地广人稀由此可见。这里常年光照充裕,被誉为“加拿大的阳光之都”,此刻一望无边的大地,在日光之下尽现“原形”:遍地布满各种的庄稼,小麦、燕麦、玉米、马铃薯—-,高矮不一,颜色各异,把田野妆扮得生机勃勃。不断地见有标示牌插在陇前,大字注明着田中的农作物名称,正好教来自于大都会“四肢不勤”的过客们顺道学习、认识,祛去“五谷不分”书生呆气。 我不失时机地指教着儿子记住它们的模样,就算是在“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了。庄稼有的已经熟了,金橙色饱穗低垂;有的尚未熟,青黄相间;有的还绿,油然而立;把块块麦田织成了不同的色彩,像是天然画手的巨幅杰作,怪好看的。

加拿大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的3-4%,却生产农粮养活着97%的国民,还大量净出口,真是了不起。这当然归功于科技与现代化的耕作方式了,就瞧一瞧在小镇路边所摆售着的那些农机商品的阵容吧,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根本叫不上名字来,也不知道是干啥使用的,便略见专精、科学、高效种田之一斑。当然政府也给农村特殊的补贴政策,保障其经济利益。否则这一年只有四五个月好光景的地方,谁愿意久呆呢?我们夏天来这儿旅游所见自是不错,可是其它三季就不那么浪漫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象,强风凛冽,气温可下降到负53度。真佩服这些世代为农的“地主”们是如何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始终坚持下来的。

除了了庄稼地,就是大片的草场,只见牛群、马匹漫步于其中,懒洋洋地低头吃嚼着,趴卧着,古诗“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意境,在此比比皆是。加上那些圆墩草卷,三三两两地散布着,好似人为的错落布置,点缀着绿茵更是好看,辄吸引着游人不住地拍照,作为经典的草原风光。用为牲畜的饲料,这些个草卷多是圆柱状的,少数为方块型的;前者喂牛,后者喂马,草种亦有所不同。草料乃平原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怪不得人又统称这三个省份为“草原省”呢。

有一次停车小憩,距休息站不远处伫立着几个草卷,人们纷纷跑过去照相。我这是头一回零距离接触它,别看在车上掠瞥它似乎不大,近前来时却是庞然物也,比人还高。我天真地试着推推,竟纹丝不动。后来导游告诉说,它重达半至一吨呢!可笑我“螳臂推车”、“蚍蜉撼树”不自量了一回,确实是有所不知,从此便知道了“大草包”的真正份量。我围着它走了一圈,仔细观察:同心圆状卷起的层间,都有薄塑料膜衬垫,最外面那层有细绳捆扎,所以成型不散。尼龙膜可以防止湿气外泄,起到了一种保鲜作用,让牲畜冬日吃时仍然鲜嫩可口。当然,这沉重的草卷的生产制作,均是机械作业的结果,从收割、成卷、打包、运输、贮存,一条龙流水线似的,毋庸人手,令城里人叹奇。

无垠延伸的“青纱帐”尽头,终于朦胧出现了一些拔地而起的高建筑,颇似“海市蜃楼”,但那是真正的大城、我们当晚的住宿地—温尼伯(Winnipeg)。入了市,就又回到了现代文明中。参观皇家铸币厂,它日产二千万枚各国的硬币,包括英国、日本在内的七十几个国家的“硬通货”均在此诞生。它跟位于渥太华的另间厂一起构成了全球最大的造币中心,也是世界上头一家出品纯度最高金币的工厂。造访省议会大厦和红河边的福克斯商场,让我顿时忆起儿时曾哼过的脍炙人口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 ,不成想今天我竟亲临了歌的发祥地的河水边!

**沙斯喀彻温:面包篮子

翌晨离开闹市,旋即便回到了乡村世界中。五个小时的平原飞掠后,便跨进了沙斯喀彻温省的地界。沙省面积跟曼省一样,但人口少了20万。原野、沼泽、森林是其地理特征,铀、钾矿产世界第一,并是北美银行自动系统的创建地,但鼎鼎出名的还是:加国的“面包篮子”。

仍旧是不变的平地旷野,布满嫩草庄稼,使人想起了《诗篇》中描写造物主的句子:用云遮天,为地降雨,下雪如羊毛,使草生长,境内平安,用上好的麦子满足如人。三千年前的诗歌不也是今日之所见吗?我还发现:所谓的“大草原”,并不像原以为的毫无遮拦接天边,不断地还是有簇簇的树林、幢幢农舍把它割划开来,有时亦见小的湖泊镶嵌在其中;或有下凹的狭谷含着小河蜿蜒,半坡上、溪水旁的牲畜在蠕动,为空旷平淡添了些诗情画意。

平原省份被誉为“加拿大粮仓”,尤其沙省,出产全加60%的小麦,占全球麦粮市场的四分之一。过去我只懂得elevator当“电梯”讲,不晓得它还作“粮库”解,今日方知这词形容那些矗立在铁道旁高圆柱式的特殊建筑物,集吊装、储存、甚至加工于一体的谷物仓库,才习之了其另一含义,真是不看不知道,一下子便记牢了。的确,田地里常可见到兀立的粮仓谷囤,顶尖体圆,银色金属所建,一排排地在平原上熠熠生辉。那些立在铁路旁的,径直可把内存物通过长筒臂吐入火车厢中,再载往集散地转口。

还值得赘笔的,是这里的植物油原料—菜花,最著名的便是Canola,和Flax ,其籽榨成的油就是人们烹饪、凉拌常用的食用油。Canola花为黄色,亚麻是紫色,漫坡遍野的,像是巨大的彩绘地毯;有时候“姊妹花”并肩而现,相映更美,成为摄影或者绘画不可或缺的素材。记得我初抵埠时,买油不明白“Canola”为何品种,回来查字典也没这条目。

后来我的一位病人告诉我,它原是加拿大独创的单词,全称是Canadian oil, low acid,由它们的词头缩合而成。这是约四十年前加国科学家杂交育出的油菜新株种,含芥酸低故不损伤心肌,又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利于血脂。亚麻籽油则多含Omega-3脂肪酸,乃好胆固醇的来源,亦利脂类代谢、有益于健康。我知后便经常食之,也建议患者用之,不期眼下竟得见了它“祖宗”的尊荣,从旅行和农地里学到知识,心里也乐得像盛开的花。

令我感慨的还有那些农民的宅第,它们多是座落在绿树环绕中,庭院深深,个个像豪华别墅,漂亮得很。屋旁车道上停着各种车子,包括宿营车,显示出农闲生活的一个丰富侧面。稍远处的高大棚房里则泊着各种农具车辆,比邻着粮食库房,组成了典型的农家缩影。偶尔可见小巧玲珑的乡间教堂,像是积木搭建的一样,色彩鲜艳,格外显眼,算是方圆百里邻舍彼家的聚会所了,每个周日来此聚首,一面感谢上帝保佑五谷丰登,一面团契社交、寒暄叙谈,不至于由于住的相距甚远、“鸡犬之声不闻”,而“老死不相往来”。“艰苦地区”的农民生活的这么“有料”,实在叫人慰籍,相形故国的农村场景,俺不由地叹息,不知何时才能达到这等水平。而且我注意到,草原省份的民居外墙,都是水泥涂壁,与安省的房子多为砖头外露、无墙皮,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傍晚,广袤无边的“金麦滩”与天际相接处,浮显出簇簇高楼的轮廓,好像遇到了“沙漠绿洲”,这就是我们本夜的歇脚处–瑞佳娜。进去这座被十万棵榆树所围着的省会,钢筋水泥的现代氛围立马冲淡了乡野影象。我们参访了以众多来头大理石为特点的省议会,和曾经的加拿大皇家骑警总部、现在的皇家骑警百年纪念博物馆等,后者我以前并不知详,现由此深感国家平安的来之不易,警力的保护与维持功不可没。难怪在加拿大能当上警察是一件很荣耀的事,跟过去在国内对公安的概念很不相同。

**阿尔伯塔:农工融汇

次日一早,驶离省城,再次进入了金色的麦浪海洋。经过大半天的急驰,我们越过了阿尔伯塔省的边界,但并没觉察出来窗外的景致有大的变化,只是发现田野里小油泵和油塔多了起来,另外还有一些汲石油的“磕头虫”装置,在老实、不停工作着,这些我儿时在胜利油田以及后来在古巴旅游的时候见过。有时也远远可见大型的炼油厂,虽然规模赶不上我曾访过的齐鲁石化基地,不过也可见阿省盛产石油的状况。该省的面积跟沙省相仿,但人口增长较快,已逾350万,盖因能源工业蓬勃发展之故。

也不难看出,这里的草原上有着更多的牛群,个个膘满体肥,油光瓦亮的,据介绍此地的牛肉特别有名、好吃,故成为它的重要出口产品。再往北面的大片冻土旷原上,还游荡着无数的野牛呢,因此该省也称为牛仔之乡,以至于好莱坞拍电影《断臂山》也选中了它做外景地。

瞅着草原上牛、马懒散地逛荡着,我也放纵自己的思绪、悠闲一回,常年作“工蜂”,难得有暇“胡思乱想”。我突然意识到,野茫茫中,汽车跑了好几天竟没看到田间地头有农夫的影子,更甭提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了。偶尔看见小飞机在远处上空飞行,猜想这便是施肥或者杀虫之类的作业。丝毫不见故土乡下见惯了的那种手推人拉、万头攒动、战天斗地的热烈场面。我倒真想看看加国大规模机械化播种、收割的壮观景象,以前在苏联反映“集体农庄”的纪录片里曾见过。但这儿是“个体经济”,家庭式的多种经营,区区的农户拥有着众多的田产、繁杂的稼穑,如此“冷冷清清”的打理,却不失人海“热火朝天”劳作的实际果效,确实教人诧异。这都是拜科技兴农之功了。

阳光下闪亮的铁轨,偶尔反射得刺人眼目,把我从遐思中眩醒,让我又留意到它多数时间一直与高速公路并行着。这就是百多年前兴建的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是联结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的生命纽带,也是转运加拿大粮仓中养料的主动脉。尽管如今随着公路汽车运输业的发达,它的地位已经不像当年那么举足轻重了,但是依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我们不时地可以看见近百节车厢长的巨蟒般货车,在三个机车头的拖拽下疾行着;五颜六色的厢体、高矮不一的集装箱,于莽莽原野上流动着;叫习惯了静的田园风光陶醉的人,又蓦地获得了动的摩登一过惊喜,构成了茫茫大草漠“静中有动”的又一景。而当初此路的铺设,华工留下了辛勤的血汗,遗留下的“人头税”余波逶迤至今未了,时不时地冲击着加国政坛。近又演绎出一部中加合拍的故事片《金山》,反映这段华人参加筑路的史实,由大陆影星孙俪主演,还获了罗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我还记得来过的人讲起,如何驾驶在笔直不见尽头的公路上,四周长久的平无变化,发人困乏瞌睡,但在亲莅经历了后,却不以为然。路上车辆不多,视野开阔,人能够一目了然前方,大路真的通天,直向前消失在地平线的白云间,人好像可以上青天、融化在天际里。或许是我不用开车、只管欣赏的缘故,可以观察到戋戋微物、于细致处见不同,总找得到饱眼福的景象,麦原还是变幻无穷、蛮具吸引力的,不同的直线也属于另类几何美。

第三天的中午,天尽头依稀凸现出延绵的山影,越来越清晰,好像一条巨龙卧在天边,没有植被、呈铅灰色,跟安省的山峦郁郁葱葱显然不同。这就是“北美脊骨”、闻名天下的落矶山脉—-我们西游的下一记景观。大家不由地振奋起来。“望山跑死马”,尚还有很长的一段坦途要奔呢,不过它在昭示着平原之旅已是“强弩之末”、接近了尾声。

哇,差不多整整三天的时间,半“浅尝辄止”地玩耍,半马不停蹄地赶路,草原三省实在是壮丽辽阔,我的感触良多。现在即将挥别这边独好的风景,进入那厢“十万大山”谷地,还真是有些恋恋不舍。不过很快便会展示于前的,将是另一番气吞山河的壮景,等待着我们去咀嚼、领略,因此也就不恁地“惺惺惜别”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