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文明的冲突?
2010-09-09 14:26:4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连鹏)2003年3月21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从航空母舰上腾冲飞天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巴格达耀眼的炮火和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这一切如今都历历在目,仿佛发生在昨天。当年的伊战,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电视直播的战争。当时的我,21岁,对待战争,看热闹的心态要远远大于对人类文明冲突的反思。

2010年的8月31日,美国终于结束了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这意味着历时7年多的伊拉克战争,正式走到了终点。对于伊拉克,美国不仅扔下了4000具美军的尸体,10万伊拉克平民的生命,也留下了一个仍旧错综复杂的中东。他们并未让伊拉克走向民主,人民得到幸福;相反,虽然伊拉克人民从萨达姆的暴政深渊中爬出,但却又跌入另一个更深的黑洞。

回顾当年,加拿大政府对于出兵伊拉克并不支持。2002年初,当时的自由党政府外交部长格雷厄姆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会晤后表示,只有证明伊拉克与9.11恐怖袭击有关,或证明它正准备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美国,才能“出师有名”。

从美国方面来说,更需要加拿大在形式上的支持,不仅仅是派兵参战。一向跟随美国脚步的加拿大也不赞成美国攻打伊拉克,让美国很生气。鲍威尔甚至表示,如果必要的话,美国保留独自行动的权利。

最终,加拿大并未像2001年派兵阿富汗那样参与伊拉克战争。这源于美国并未受到联合国授权,如果出兵坎大哈是为了反恐大业,那对于一向与加国秋毫无犯的伊拉克,加拿大没有任何道义出兵。况且,当时加国国内的反伊战示威此起彼伏。

2003年3月17日,时任总理克林蒂安在国会表示,加国不会直接参与伊战,但他在道德上给予美国和他们的士兵以支持。

对于撤兵伊拉克,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这场战争“即将结束”,并称伊拉克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美国最高决策层的讲话似乎显示了对伊拉克未来充满乐观,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伊拉克的宗教冲突虽然已脱离前几年的高峰,不过最近几个月由自杀炸弹造成的平民伤亡却有急增的趋势。而且目前伊拉克失业率高达60%,外界都质疑,伊拉克是否有保卫自己国家的能力。

1996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美国人身上充满着传教士精神,希望将西方的文明传至世界每个角度。但西方民主的法律意识和自由精神,并非朝夕就能传播,甚至会受到不同文明的抵制。美国希望可以重塑伊拉克,希望在中东地区树立几个民主典型以引起连锁反应,但美国过分乐观了,忽视了中东地区复杂的文化、历史和宗教背景。

去年4月,意在选票的阿富汗卡尔扎伊政府通过了一项“婚内强奸妻子”合法化的法案,该法规限制少数什叶派妇女的权利,她们拒绝丈夫性要求、擅自离家、取得子女抚养权,都属犯法。

消息传来,加拿大政坛哗然,政客感到愤怒,他们说,加拿大赔上士兵的性命,付出数以亿元计的金钱,帮助阿富汗,不是纵容它的男子强奸妻子。令人更郁闷的是,阿富汗修正家事法,加拿大政府也有参与,花费500万元。总理哈珀对此甚至失望地表示,西方希望改变阿富汗,向其传播民主,目前看来很难实现了。

有时,我们都好奇,很多单纯且善良的西方人为何会支持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抛开国家和价值观意识,他们只是希望那里的小女孩有权利去学校读书,希望没有践踏人权、互相戕害的悲剧。

但是目前看起来,西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任务或许并未达到目的。他们将这些国家视为可交流的国家,但却忽视了该国国内的民族和宗教矛盾。试想,一个族群分裂严重、宗教互相仇恨、缺乏国家主体认识的社会,如何在短期内转型成民主国家?

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呼唤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伊拉克和阿富汗,似乎都成为西方国家的一场政治试验。随着战争和政治的复杂性越来越深,西方制度“最终在全世界内大获全胜”的观点越来越受到质疑。

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并不确定的世界。美国这个世界唯一的“帝国”并没有绝对的实力去总揽全球事务,他必须依靠盟友。但在某种意义上,除非透过具有足够威信力的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依靠共同遵守的法规去协调,去帮助那些落后的,或充满惨绝人寰内战悲剧的国家,仅靠几个大国去干涉,不可能获得永远的和平与繁荣。

对于文明的冲突,依靠一时的强势压制,只能引起更强烈的抵制甚至未来恐怖的报复。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