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魁北克独立(上)
2010-09-15 07:12:3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连鹏)对魁北克始终有一种莫名的感情。虽然并未在那里长期居住过,但却让我印象强烈,总是情不自禁的认为,她可以做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生活是悠闲安逸的,却又不乏情趣。这或许只是一种情绪,是住在一个城市太久后,对另一个城市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渴望。

本文并非想谈生活方式,而是要谈一个相对严肃的话题:魁北克独立。曾几何时,在蒙特利尔乘坐Taxi,对司机讲英语他们都不爱搭理。10年前的魁北克,他们为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而感到骄傲,甚至高傲,有些看不起讲英语的人。据说,10几年前在魁北克找工作时讲英语,老板都会爱理不理,甚至会受到“歧视”。而如今的魁北克,除了极少数人坚持讲法语外,在很多公共场合,你讲英语,他们会友善地以英语回答。

在2008年10月的联邦大选中,《环球邮报》知名专栏作家杰弗里.辛普森曾就加拿大政治形势发表了评论,他认为,早些年魁北克人都希望独立,但是现在,即使在大选中也无人再提及。通过支持魁人政团,许多操法语的魁人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如何追求自身利益的角度。他们不再把加拿大视为一个联邦或一个国家,而是作为一个可从中提取利益的整体,希望无论任何党派执政下的联邦政府都关注他们的利益。

辛普森的观点或许偏激,但从从另外一角度讲,和激进的前辈们相比,如今的魁人“独立情绪”已趋于理性化,尤其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独立并不意味着反对加拿大,而是更倾向于魁北克。

我曾经简单的以为,魁北克人的独立意愿越来越低,源自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因为无论你身在多伦多,还是蒙特利尔,都吃着同样的Pizza Hut,喝着同样的Tim Hortons咖啡,也一样玩着Facebook,看着CBC新闻。唯一不同的只是语言版本而已。但后来却认识到,消费主义是可以轻易复制的,而民族国家及政治民主对全球化起到不可忽视的阻碍和反制。

在魁人独立意愿日益降低的背后,仍存在着不少争议,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虽然前面提到联邦政府为了避免魁北克独立,而给予该省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利益“诱惑”仅仅是一个方面,联邦政府在文化、语言等领域给予魁北克的尊重和保护,培养他们的归属感,才是缓和彼此对立的根本原因。

魁北克的独立运动和公投常被外界视为民主自决的表征。翻看历史,你会发现魁北克分离主义者曾两次试图将魁省从加拿大联邦中分离出去。在1980年举行的“主权结合”公民投票中,独派虽然最终失败,但已经得到了40%左右的支持;在1995年的“主权国家”的再次公投中,独派竟得到了49.44%的支持,险些成功。

魁北克分离势力的失败,跟联邦政府积极的应对,以及时任总理的杰出领导有关。被誉为加拿大史上最伟大总理的特鲁多在上世纪70年代对极端的魁北克分离分子不惜动用“战争措施法”,甚至以武力断然镇压魁独份子的暴力活动;上世纪90年代的总理克雷蒂安在1995年的魁北克公投前,不仅针锋相对地与独派势力进行斗争,而且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总理都出生在魁省,他们都曾背上“出卖”故乡的骂名。

在1995年联邦主义者险胜后,政府又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手段,大大遏制了魁独趋势。但事实上,联邦政府的积极措施只是外因,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虽然分离主义者对他们的独立诉求振振有词,但魁北克民众的观点却是不一的:大多数人赞同脱离加拿大联邦,但对脱离后的方向,有着不同意见。有人青睐美国,有人喜欢法国,有人希望主权独立,有人希望政治独立但在经济体系上与联邦合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民间看法的不同,才使1995年的“主权国家”公投并未通过。

联邦政府为了阻止魁北克省的独立,对其实施很多优惠政策,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各个方面,而把法语列为官方语言并积极保护法语,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更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只有很好地保护法语的地位,才能有效保护法语文化,并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

在魁省,无论是哪个党派执政,无论其是否支持魁独,都积极采用了有效措施去保护法语的地位。其中,魁省议会1977年通过了著名的《法语宪章》,规定法语作为魁省单一官方语言应全面应用在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等方方面面领域,启动了强制法语化的进程,对提高法语在魁省的地位起到了具历史转折意义的作用。

《法语宪章》不仅要求企业法语化,同时在教育方面,除了极少数情况外,要求所有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必须上法语学校。

专家认为,魁省通过立法保障法语地位的意义在于,仅靠保护个人权利,只能让少数族裔的语言被强势语言所同化,只有靠推动集体权利才能保障一个弱势语种生存下去。(未完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