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观秦俑情
2010-09-28 16:20:1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还是在1987 年,我去西安参加全国内科学术会议,顺便造访过秦兵马俑展馆,那年它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那“车辚辚、马萧萧”气势恢宏的俑海深深震惊了我。今夏在多伦多安省皇家博物馆(ROM) 举办的北美最大规模兵马俑巡展中,我又幸会秦俑,尽管它不可能展现“行人弓箭各在腰”庞大军阵原貌,但给我的心灵又是一次震撼。重聚首相隔了23年,前次在国内全方位直视,后次则于海外家门口悠哉去作壁上观,时空的变幻差之万里,但在史迹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教人唏嘘不已。

我去观谒的那日,馆里观众如潮,大都涌到地下这层看这特别展,金发碧眼的为多,也不乏未曾在国内见过它的华人。去年我来参观《死海古卷》专展,没有今天这么人挤,也许是无神论者对宗教题材不感兴趣吧。此番可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顶尖级国宝亮相,没大有啥历史的枫叶国人自不会错过送上门来的良机。多伦多的主流媒体早在半多年前就开始造势宣传,称之为“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效果不错,吸引了众多的市民,争睹纪元前两百年神州艺术精品,既然不能亲莅华夏,在此窥一斑也可略知全豹。

人们排队循序而入,我直奔主题、先遣到达秦俑区。灯光幽幽的大厅中心,基座上散立着十个比真人还伟岸的武士俑,身着轻装或者铠甲,神采不一,多么熟悉的画面!这些深埋伫立了2200年的塑像,重见天日后仍像初铸成时一样的威风凛凛、炯炯有神。其中两尊的身旁还伴着实物大小的陶马,那良驹的肌肉纹理清晰,形态逼真,活龙活现,有一只的尾巴末端还打着结扣,可能就是当时战马陷阵时的真实写照。我绕树三匝般细细端详,个个栩栩如生,经聚光灯的映照,更加熠熠辉生,格外传神,带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峥嵘岁月。

我这是头一遭如此近距地观赏秦俑,全神贯注、目不转晴,觑出了俑身上细致修复的痕迹,铮亮的反光似乎表明涂过什么保护漆或者擦磨过。记得我在原址参谒时,俑身都土得掉渣,毕竟是才开发不久,又是边修复边展览。当然那会儿游客均是居高临下观望,相距得稍远,惟对专程拜访的大国元首们网开一面,有特权下到坑中与古俑合影留念。平头百姓可眺而不可及、望俑兴叹。万没有想到今儿在加拿大,草木之人竟得享了“总统级”待遇、圆了贴身尽赏的梦。

展厅的一面大墙还悬挂着宽银幕,上面循环放映着秦始皇陵、一至三号兵马俑坑的纪录影片。但见大面积的兵俑排列行立,面部特写表情各异,可以说八千人无一相同,绝不是一个模子卡出来的生产线作品,愈发显得神奇,蔚为大观,让参观者们极大加增了身临其境真实感,弥补了眼前数尊代表作单薄的遗憾。

我跟大多数的朝圣者一样,驻足观看屏幕秀,却一眼就辨出一号大坑的现景比起当年我去时发掘完全、扩大得多了;而且二、三号坑也彻见了天日,彩绘的俑、批量的马拉车辇都出来了,显然是这些年来不停抢救性考古的进展结果。我不由地为故国的旧新成绩而骄傲欢欣,为耳边不断传来洋人的啧啧惊叹和感慨而自豪慰藉。

馆内同时还有汉代兵马俑现身,相形先朝的自然逊色多了,细小且系“流水线”制作,大概是汉帝怕重蹈秦皇覆辙:徭役太重、逼民造反而国运难久吧。另外还有许多别的历史文物,尽管也是价值连城,但由于我曾在国内屡见而不鲜,不是此行的重点。但是身边翘首探脑的老外们可是瞪大了眼珠子,不肯漏过一件,不时赞扬远在那时中华已文明到这般。想必此展接下来巡回加国其它城市也会带来中国热旋风。

我刻意盘桓在秦俑身边久一些,充分体会多点中华大地头回国家一统,首次文字同一的成就和起源,这了不起的功业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疆域与文化传承。相形之下,秦赢政的坑儒、暴虐等劣迹就显得不足挂齿了,倘若他没有这般气魄、霸道,怎可能给后人留下如此壮丽辉煌的基业和遗产。虽说现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但是“万里长城今犹在”呵,叫龙的传人们子子孙孙一直得以吃老本至今,且还将继续啃下去。

甭说别的,就连影视界都不失时机以兵马俑为题材来赚钱,像由周润发和林青霞主演的《梦中人》,张艺谋与巩俐合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等,均是借题发挥,编出秦俑乃真军士被烧制成的、守灵部将千年后被盗墓者激活、轮回了三世等故事,想象力甚丰富。

面对这些殿堂级的天价瑰宝,我却隐生出一丝“讽刺”:从小受的说教是君王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奴役人民大建宫殿帝陵;挪用军费修皇苑,以致战败;孟姜女哭倒长城,陈吴揭竿而起,皆系对猛于虎苛政的控诉与反抗,心田自然植下恨恶暴君的种子。成年了游览名胜古迹时却又发现假如无封建主的淫威暴行,就留不下啥可给后人看的,反觉“幸亏”其骄奢挥霍;两者怪矛盾的。待不惑之年后,明悉了世间万事均是在矛盾地统一着、无法以一概全,便淡然释之、辩证地看待了。

眼前的这些只不过是炎黄文物的九牛一毛,中原袤土底下,还蕴藏着无数的罕世珍宝,可以说遍地黄金、俯拾皆是。修路、耕地,打井、奠基,随时都可能出乎意料地掘出些古玩来,正像36年前关中农民随意一镢头就刨出了这“世界八大奇迹”一理。

遗憾的是,现在“一切向钱冲”日盛,破坏性盗墓成风,甚至连官方考古都有点变味了。像河南安阳抢先宣布找到了魏武帝的陵寝,四川彭县积极备战开挖刘备墓等,且不说墓的真伪性争议仍大,但背后动因都甚鲜明:牵考古头、引旅游经济入洞,增加当地财政收成,发挥老祖宗的“余晖”、“地热”,这才是重大现实意义。反观金钱挂帅的资本主义加国,许多博物馆每周都有一天半日的免费开放,以飨大众,ROM今个暑期每周三下午三点后即如此,连兵马俑特展此刻都半价入内,不知是否值得国人借鉴。

对于这些古物宝贝,施工时遇到了进行开挖然也,有目的地挖掘还是先暂缓吧。像秦始皇陵那样姑且妥善保护着,待到日后时机成熟再由子孙们抉择动土否,也算已遗不下啥给后昆的当代人所能保留的了。不论我在西安的秦俑坑,还是长沙的马王堆汉墓,以及山东临淄的齐国殉马坑,所闻及的皆于“开棺”之际,惊见内中文物的表面,或丝绸的色泽,有的都还五彩缤纷、鲜艳如初,但见光曝露后很快就褪色、剥落甚至成灰了。专家干着急没辙儿,痛感现有科技不能保全、眼瞅着宝物失真的巨大损失。所以还请手下留情吧。

而这些稀世宝藏,源自先人幻想死后入另个世界所用的,足以见都意识到灵魂是不死的。秦始皇生前巡视至胶州,登高琅e台遥望东海仙山,遣徐福率童男童女去采长生不老药;在我去台址凭吊时,山顶仅存薄薄的一层夯土遗迹,徐福早已漂去东瀛,始皇终入地下与泥偶为伴长眠。殊不知“魂兮归来”处并非在土中,而是在灵界归神。通晓之的人们,死后用不着厚葬陪殉,即使肉身烧成灰烬也不打紧。

而现代文明,移风易俗,不会重演封建社会那出;普遍实行的火葬,连个骨头渣都剩不下。若纯从考古学上,不晓得再过俩千禧年、后人会从何遗物实体中得知我们这个世代的真相,是否今人应该故意择些“宝地”,以高科技手段精心埋藏一些本时代有代表性的东西,立碑注明千年之后方可开启观瞻,以为那时候有的放矢的考古之用,未知可行否。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