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第一城堡–温莎堡
2011-03-01 23:26:5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清王宫是紫禁城,还有个行馆避暑山庄。无独有偶,英皇府为白金汉宫,也有处营墅温莎堡,巧合东西方君主的理念。不过洋正、行宫相距的较近,让今日的观光者探幽容易得多。

曾经涉猎过北京和承德的我,在游伦敦时专门拿出半天去温莎堡,领略一番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家主仍据居的城堡。这片散发着王者奢华傲霸之气的庞大官邸,也浓缩了不列颠900年的非凡历史,记录着日不落帝国不可一世的昔日辉煌,且时下依然是皇室频繁使用着的交际与休憩场所,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最可意的夏宫。

打京畿市区去温莎堡并不费劲,只有35公里之遥,发自城中心的专线列车、灰狗巴士每小时两班,不消半个时辰即可抵达,于河边站台下来走不多远,就迎面这举世闻名的皇苑了。

温莎本是个普通小镇,有幸被选址建了宫廷别墅而名声鹊起,近些年来随着观光业旺盛而益发达,“靠堡吃堡”,多民宿客栈、餐饮与纪念品方面的生意,热闹兴隆。许多英国海外殖民地市镇的名字也都重复用它,“名声在外”得很。

行走在宽阔的步行大道上,放眼林荫草地夹街,路尽头高地上的古堡巍墙十分壮观。圆柱形的塔楼上高高飘扬的旗帜,仿佛在向游客召唤,使来人不由地加快着脚下的步伐。

来之前就听说了,要先注意看堡顶柱杆上飘着的是啥样的旗子,那是向人们报信的“消息树”:挂着国旗,说明行馆的核心部分是日“但进无妨”;悬挂皇族旌帜,则说明王室今天在用这行辕,只能开放外围给游人观瞻。我们造访的那天是米字旗飞舞,遂庆幸可以入内尽览无余。

到了行宫根,购票排队、鱼贯而入威严的阙门,顿开眼界洞天福地,但见楼座连着楼座,围圈着整齐漂亮的绿茵花园,略有点像是迷宫,上下大小千百个房间,让游客们不由地都成了刘姥姥,拿着导游图四处打量寻觅,循途在大观园里探脑傻看。

这座始建于一千年前的老城堡,经由历任国王尤其是中世纪以后的多次大兴土木,已扩充成为一大组花岗岩外壁的堡垒要塞,既可作镇守泰晤士河的防御与避难,又是能惬意休闲消暑的田庄园林,现已占地面积阔达26英亩,其完美艺术杰作也成为了普鲁士王朝在修筑波茨坦宫时临摹的样本。对照此前我们瞻仰过的德国巴伐利亚的新鹅石堡,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风格,甚难相伯仲。

其实让叫温莎堡名噪的,不光是这些筑造装饰的精湛硬体,还在于它的领主们人生轶事的苦乐软件:

耳熟能详的首推维多利亚女王,这位大英鼎盛时期的国君在失去了丈夫以后,隐居于此地长达四十载,故被人们私底下称作“温莎的寡妇”。其次是英皇爱德华八世,这个维多利亚的曾孙不爱江山爱美人,登基不到一年就自动逊位、让与御弟作王,自个与爱人过起了庶民平淡的生活,名份上被降封为“温莎伯爵”,这桩当代浪漫的爱情传奇广为世人传颂、难以释怀。

由于皇园忒大、建筑物繁多,有的对外开放有的尚未,弄得游人都晕头掉向找不着北,只能机械地随着人流顺着缆绳标志,身不由己地走马观花;还不允许照相摄影,惟有将映入眼帘的一切在啧啧惊叹中卯劲地往脑子里印,像吞即食面似的迅速消化着。概括起来看,围城内大致可段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它们均颇具特色、各有千秋,令人目迷。

上区主要是女皇的交谊大厅、御座堂、玛丽皇后的玩具室和滑铁卢厅等,后者实用为宴会大厅,女王常于此举办皇室典礼活动的盛大派对,邀请上层人士、社会名流来共筵。

我们穿行在这些殿中,处处是雕塑名画,金烛银台,古玩骨董,穹窿彩绘;间间内室富丽堂皇,古香古色,家具和摆设都考究的不得了,令人目不暇给。

我感叹这还是1992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乔治厅和寝室、损失了无数的珍贵精品,否则更是了得。为了修复残墟、大致恢复原貌气势,女王破天荒的对外开放了白金汉宫,让公众入内部分观瞻,以赚取大把的门票钱来弥补修缮温莎堡的费用,这便使得今朝的平民有机会踏进洋金銮殿、御书房和养心斋等深宫厚闱,一睹神秘莫测的大内禁地。

中区则是那座硕大壮丽的大圆塔形堡,它建造在人工堆积高约15米的小坡之上,益发显得伟岸雄壮,成为这一区域的心脏。在这里收集存放着皇家的宝贵历史文献与各种稀世珍品,例如中世纪的铠甲头盔,达芬奇、卢宾斯、伦勃朗等杰出大师的画作,滑铁卢战役时英军将帅的肖像,甚至满清西太后赠予维多利亚女皇的条幅等,均系无价之宝,教人叹为观止。

但这只不过是浩瀚的皇家珍藏中的冰山一角而已。现任女王的个人财产光是不动产和部分动产就已多达十几亿英镑,再加上没人知晓的私房钱、若变卖了这些收藏的话,不知道要倍增多少个亿了,真个是富可敌国,岂是一个“南面百城”可以形容的。

这些家底,包括他们国家的财富,与其作为宗主国在各个前殖民地的掠、剥、贡等难以撇得清,如今虽然衰败,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难怪英人格外怀旧呢。

下区的重点是那座兀立的圣乔治教堂,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威严瑰丽,除了稍矮些外,几不输于英国会大厦外的西敏寺大教堂。这可是皇家内宅里的专用圣殿,更显得深邃宁静。

大约700年前英王爱德华三世在此建立了新的宗教学院,此后不断地加添建筑成为今日的规模。长期以来历朝皇族诸多婚丧礼仪均是就在这儿举行的,晚近的一次红事是千禧年前查尔斯的三弟爱德华王子所办的大喜典庆。

进入圣殿,瞬觉出皇家教会礼拜堂那独具的威严,与我在欧洲别国所觑过的诸多同类不甚一样,特别是可以瞅见一些长眠于此历代国王、族亲的石棺,虽然精雕细凿成华丽的艺术品样,但仍给生人一种阴森悚然之感。

对于逝者理应入土为安的中国人来说,神殿里长厝着梓宫这类冥间阳世共享同存,是很不相宜的。可是在笃信教徒死后进了乐园的老外们理念中,则不当是一回事,且还以殒体能葬于著名教堂内为极大的哀荣。可见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

出来后我居高临下远眺,堡南面大片绿堪愕牟菽居粲舸写校阔约20平方公里,原是皇家猎场,现在为御花园,小野生动物活跃其间悠然自得。虽然无法与承德地区那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木兰秋A围场相媲,但在岛国英伦特别是拥挤的京畿重地已经是难得够大的,作为御花园大概也是西方之最了。

现代人游览这爿皇墅园林,亦是来找捕捉些叱吒风云历史人物的遗风留痕的。以往只是在书本上了解点雪泥鸿爪、有个抽象概念,今日终得亲临其境史海钩沉,果然烙下匪浅的印记。

我再次回首这厚墩凝重的宗教楼堂,心底油生出一丝伤感的领悟:皇子皇孙们降生之后,就先在它里面接受圣水洗礼、蒙受神父的祝福,然后在其旁的庭园圆堡中玩耍、念书、长大,再于此加冕执政、合卺大婚,日常进行祈祷弥撒礼拜,一直至崩薨、安葬于此,都离不了这个教堂。

世人无不认为万岁爷是这殿堂、宫廷的主儿,实际上却不然,“千年教堂八百主,堂是主人人是客”,瞧瞧那些停放着的大理石棺椁及上的刻字,不言地显示了换过的一茬茬儿的主人翁,但都香消玉殒了,惟余宫殿仍旧伫立未变;而喻着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寄居的而已,包括名誉、价值连城的财产在内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活着的时候还赔上性命地去争斗个啥呢?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