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儿子参加运动会[续]
2011-07-20 01:35:3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去年在《星星生活》上发表了篇小文“看儿子参加运动会”。眨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了学校选拔田径队员的时节,因读天才班换了校的他回来讲,体育课上测验跑百米与掷铅球他均第一,入选了校队。此时距离大赛只有三周了。

我以为今年上了初中,学校的田径训练方式会有别于小学,但得知仍无专职体育教师,由其它课的老师兼授。练习也是放学后40分钟,一周三四次,或是老师倦勤或是无额外薪酬,反正不像中国式的魔鬼训练和赛积与晋级升学挂钩等刺激,也没有为国为校争光的大小使命感,许是怕叫儿童太沉重了?从大陆过来的人,倒是希望这厢的学风能够掺和进一点东方模式便好。

有过去年陪练经历的我,这次不恁痴心热陪,不过例行公事地询问一下,仍提议借回个铅球来自己练练,但人家只是应着,一会儿说老师不在,一会儿讲忘了,心思根本不在上面。未免叫人失望,哪里像个校队大员?

记得我当年初中校队时,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校小练,放课后大练,还包括上理论讲座解析,让小将们不光四肢发达,也要头脑不简单,集训历时两三个月。队员都喜欢操练,觉得是不小的荣光;也均想更高更快更远,博得好成绩。

那时候公家财产是不允许拿回家的,想周末多活动些的我,没有标枪和铁饼不成;不像径赛者那么容易、撒开腿跑就是,搞投掷的需要家把什。于是我上山细细翻找,弄了块较扁平圆状的薄石头权作铁饼;找根撑蚊帐的竹竿前头绑上块铁蒺藜当标枪,寻个没人的地方偷着简易地练,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连年蝉联校榜首,中学生市运会也得过季军。

正因有这般经历我才对儿子的现状不满,无奈这是加拿大的国情校情,只能入乡随俗。他的个性不愿争竞、说心理很紧张,故被选上也放弃了演讲、游泳比赛等,我们则不逼他,顺其自然,可不想当甚“虎爸、虎妈”的,差不多就行,只要德行别偏离正道。

不过我自个由此浮想联翩:在加国甭说是这种无所谓的小赛了,即便奥运会国家代表队去参加,报载有时候竟还为路费盘缠和差旅开销等手头拮据呢。政府都不倡为国家民族争光的概念。你想当体育明星?自己雇私人教头练去,没有上头给包揽着这一说;个人花钱花时间去“遭罪”,行不行的自生自灭。看出来体制的不一样来。

就这么吊儿郎当的很快便到了赛期。奇怪的是组委会连个程序册都不印,我屡问儿子你的项目是上午还是下午、几点举行?他茫然曰不知,说是到了运动场上才晓得。这也与我多次参加过的赛事大相径庭。而且家长就是想抽空去助阵、瞧瞧,都拿不准具体的时间,情形跟去年一个样,别指望什么改进了,这其实就是加式的传统老做法。

还令我诧异的是堂堂代表队连个制服都没有,人人都是身着个人的短裤T恤衫上阵。记得我当年一旦组队成军,就发下运动服,上醒目印着校名,队员们大多上课也穿着它,一省自己的衣裳,二示校队员身价,在校园里神气得很,每每招徕同学的侧目。如今大陆公校早就富成全学生皆着校服、而非校队员专利,不期在加国并非如此,显得好随便呦,有点像军人穿着便装上校阅场差不多。

头场他是去士嘉堡体育场出席区赛,一早到校集合,由老师领着一行坐TTC公交车前往,颠簸周转一个多钟头到达。就在看台上支起个大凉伞来作为本校的据点,集结、更衣、休息就都在此了。依然是光选手们孤身参赛,场内没有其他学子到场观战,更不曾有入场式、领导讲话等仪式,径直实打实的“裸赛”。

儿子获得了铅球的银牌,百公尺跑亚军,跟去年的名次一样。拿了两个小圆形的蓝软塑徽章回来,上面仅标着教育局运动会南区第二名,至于得主的名讳、是何项目、哪一年度等均无注明。我在想,老来重温时怎会据此忆起具体细节?不由叹息奖牌制的忒简陋、不专业了。

一周之后又是半城区赛,我也没见他抓紧练习,好像没这回事似的。按理说应该强化训练的,不管是校方还是个人。这次赛场是在多伦多大学,鞍马劳顿的减少并没有使他发挥得更好些,仅差一个排名没能入围市赛的资格,双双得了个第五名。带回条幅状的微型锦旗奖牌,照样不标何者何年何项。

儿子倒是一丝郁郁的跟我说:对不起,没获得决赛权。因他是深谙亚裔的家长无不寄望于子女成功甚重的,尽管来此久矣我们已经被当地社会同化了很多。我没趁机教育他,于事无补,没付出就没收获,冲着练的那劲不可能突出,遑论体格上咱不及洋人。

上届他还认真点、入了决赛圈,本届却是如此,不过人家并未望赛兴叹,夺魁的欲望甚不强烈,所以也没啥挫折感。我今年的观念变化也不小、看淡了许多,正像他学过钢琴、游泳等,不喜欢我们自不勉强。儿孙自有儿孙福呗。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