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女儿出席多大颁奖式
2011-10-18 20:45:3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上周三黄昏时分,我们一家盛装前往多伦多大学剧院,出席奖学金颁发典礼暨庆祝维多利亚学院创建175周年。

这个全球高校排行榜上位居第23位的著名学府,我曾在其附院工作过,傍晚常在校苑闲庭散步。漂亮的剧场,也曾在此观看中国民族舞蹈团的演出,但入内参加洋务活动,却是头一遭。

这是沾了在读女儿的光,是夜她为本庆典的主角–上台领奖的优秀生之一。多次得奖却殊少出席仪式的她,明年就要毕业,这是在校的难得的机会,且也可令家人跟着一睹本地表彰大会的情形,顺叫正念初中的她弟感受一下这般氛围,或对课业有点激励促进。于是女儿登记赴会,在随行人栏目报上了俺仨的名,因座位有限,只有预定的才能登堂入场。

受荣誉的女儿要先去,我们也不敢怠慢,尽管提前近半小时到达,竟只能坐到倒数第二排,最前面的区域是留给天之骄子们的,真没料到这么多捷足先登者,看来大家都想抢占有利地形、便于为登台的子女拍照。

坐定环顾,我心中涌着一丝感慨。想当年在大陆,自己没少成为这类场合的聚焦点;出国后,便与这些光环性场面绝缘,在主流里显不了山水,默默工作,挣钱养家糊口,偏安一隅而已。久之便锐挫淡化了所谓的“荣誉心”,对此不再感兴趣。不期如今儿女开始跃上了这等舞台,折射着升任老爸老妈的我们脸上生光,不由人不叹服后生可畏、岁月催人。

主席台并非布置得庄严肃穆、旗帜排立,只是大银幕上有学校公用信笺似的投影背景,抬头印着Victory University,其下为校庆标题。没有阶梯台式席位给官家,仅是摆了三排摺叠椅,坐者的姿态毕露无遗。旁边有钢琴和提琴师在演奏古典音乐,引人入优雅的田园境地。大会不是在欢快的歌声中隆重开幕,而是音乐嘎然而止、全场起立,给嘉宾们行注目礼。这些都不同于国内司空见惯的会场,叫我眼目清凉一新。

但见授、受奖者们分两列从剧院两边的进口鱼贯而入,一队是穿黑“士袍”的学子们,玄领之上张张青春俊秀的脸庞满头青丝;另一队是披五彩绶带“道袍”的师长们,多褶颈上副副沧桑面孔银丝亮顶,东隅与桑榆交相辉映、对照鲜明、时光的流淌映现其中,令人唏嘘。

校长宣布大会开始,先奏国歌,后名流轮番讲话,包括原省督和现任省督在内的两位名人都是这儿毕业的,言贺校庆,简述校史,忆当初情景。接着又对杰出校友颁发荣誉学位,这位“财神”一次就捐款3000万给母校,他的感言既幽默又煽情,博得大家阵阵笑声与掌声,气氛轻松。

晚会的高潮终于到了:获奖者登台亮相。本次是只有第三年获奖的学生作为全体的代表上去,主持人不无惋惜地对低年级的说:耐心等待,你们届时也有机会崭露头角。刚好我女儿就在这级,我们可以一睹她在台面上的芳容。不少孩子和家长,此刻赶紧猫着腰跑到前面去拍近照,我则安坐细听看逐一的介绍。

上台的次序是人文系、数学与科学系,前面的才俊以白人居多,后面的则多有黄面孔。此时投影屏幕的背景变了,随着每一位获奖者现身,校笺的额头下便显示出他/她的大名、专业以及校内兼职、社会活动的列题。主持人在一旁简明扼要地介绍着该生的学绩,观众都报以掌声。然后他/她转身与主席、省督、校长等依次握手,步下台来。并没有发镜框或纸式的奖状,千元的奖学金径直打入他们各自银行帐户。形式就这么简单。

轮到小女上场了,穿着玄袍微笑婷立的她,叫我都不大敢认了,跟在家里看惯了的小孩子模样很不相同。此刻布景上打出她的专业:病理生物学;主要社会活动:学生大使,家教导师俱乐部副主席,化学家教导师。主持人的简介自多溢美之词。短短几分钟,却让作学生和家长终身难忘,我们辛辛苦苦养儿育女半辈子,到这个份儿上刚得到一点欣慰。不晓得俺在孩儿心中是否达到了“父母是儿女的荣耀”境界,反正今儿个俺是初尝了“儿女是父母的冠冕”滋味。

确实是,第一代移民真不容易:不同文化的冲击,世界观的巨变,都折磨着人的,当然也包括第二代。对于前者,运用我们成长过程父母的家教方式很难行得通,故常感束手无策力不从心;对于后者,家里家外迥异的理念环境让人成为了“三明治”,比起清一色的洋孩儿来负荷重得多。这就是移民所付出的代价之一。至于文化课的本身倒好办些,反正小孩子的语言没问题后,就是跟着学,重要的道德品质方面,迫令移民当老的伤脑筋。

这边的学校不设“德育”课的,国家机器也不强行灌输某种意识形态,品德的事是社会与家庭的范畴。本土白人们从小有信仰的就在教堂里面潜移默化着,到了高中就开始被要求参加各种形式的义工活动,培养奉献社会的精神,并作为将来上大学被录取的参考,再往后的深造读研等更是看中这一项。

这些无形中就给学子们播下善心博爱的思维种子,一代代的渐形成良性循环,于是很多反馈学校与社会的都是正常现象。就看看今天上台的这些佼佼者们的课余,皆是“社会事务缠身”,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便是明证。

由此也给了新移民家长一点启示,应任由并鼓励儿女多多献身集体和社会等公益,就算是欧美社会的另类“三好学生”标准。

我女打小去华人教会,每周一堂的“政治课”就在那儿上了,甭说较淳朴阳光的西方个性,就连国语也还一直保持着。读大学的事也都是随她己意,不横加意见;具体功课更是帮不上,任其自然。她在多大这几年每个学期的成绩均是A,GPA达4.0,故都能得到校长的嘉奖函与奖学金。

在所有的学子代表表彰完毕后,颁奖仪式也就到了尾声。最后全场起立高唱国歌,目送主席团与骄子们退席,台上的灯灭,曲终人散。所有的与会者一起又到另栋古楼的宽大门厅里,校方专门准备了简便餐饮作晚饭招待大家,人们便边吃边谈,气氛更加热烈。我们仨与身着袍子的女儿合影留念,记录下了家庭历史性的这一时刻,并要电邮回国让亲人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瞧着女儿兴奋的脸庞,清纯的未脱稚气,我们既冀望她能这般单纯快乐长久,不似爹我早早便被世态炎凉炼得少年老成;又盼着她能尽快成熟省事、为移民的高堂多分些担忧。

好不矛盾的天下父母心呵。也正是由于这种殷切的望子女成龙成凤心理,促使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年华人移居海外。今天俺算是已渐进到可见此理想成为了现实的佳境,倍感虽苦犹甜,一切都值了。唯愿孩子能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直前,实现编织的人生梦想,作为爸妈的我们也就尽到了一片初衷与职责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