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借宿”的孩子
2012-03-07 00:35:5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借宿”(sleep over)这一名词,在我到了北美以后才知道,除了国人这传统的译意之外,原来还指着这儿小孩子们之间的一个常见的交往活动,就是相约着几位朋友一同在其中的某一家里留宿过夜之形式。这也是俺在自家孩子进入了喜欢参与此项行动的年龄组后,方清楚的。

的确,乍离开一下自己的家以及父母无时不在的呵护,置身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呆上一个通宵,耳根子清静、没了严慈惯例的那烦人逼催“早上床睡觉”,可以尽兴地与玩伴疯至深夜、甚至大半宿,这对于身体尚未长成、心智却不乏离家高飞渴望的小小少年来讲,不啻是一件蛮新鲜刺激的事。因此他们无不欢喜雀跃应邀而往借宿。

通常这种借宿,选在周末时间举行,相好的几个同学早早的就约定了,或者周五放学以后径直自学校就过去那家,在那里与主人家共用晚膳;或者回自个家吃过了正餐再去,抑或周六赴约,都不一定的。去的时候有的需要自己携带着睡袋儿等卧具,有的东道主家备有现成的铺盖卷,就只带着牙刷漱具等即可,全依邀请方的家庭情况而异。一般是翌日在那边进了早餐、中午前后返回家来,结束了这小友们间的联谊之夜。

俺家的老大,在孩提时节并不那么热衷于借宿活动的,也许跟是女孩子乖巧一些有关吧。第一次在外寄宿还是被动性的:是她妈妈要生老二,我需要去医院陪伴待产分娩,家里无人照看她,于是便将其送到楼里的同学家,算是头一遭“借宿”了。八岁半的她当时亦是很兴奋的,跟小闺密处在一屋,夜里唠嗑到很晚才入睡。第二天跟着人家早饭后一起去校念书;待到下午放学归来时,就见到了家中新添的小弟弟了。

不过在她读九年级以后,班里有位好友每年的除夕都会邀请她等去家中做客过夜,零点一齐迎接元旦的到来。由于该同学的父亲是一家大银行的CEO,住的当然是豪宅区里的皇宫似的,小林环绕的后院有巨大的泳池。女儿头次去后回来大加描述其邸的奢华,说房间多得像迷宫,她们一干朋友都是睡在其家庭小影院的沙发及客房里,家里有的是空间容纳客人。宽大的车道都是基下铺设了电管道暖地的,雪一落上去就融了,省了铲雪除冰的。真是开了眼界,她似乎羡慕得不行了。

我和内子一时无语,慢慢地才跟女儿解释:咱们这新移民无法跟这大坐地户相媲,爸妈几年的工夫艰苦创业到眼下这地步已算不错。你若是真想过人家那样的日子,就自己努力将来去挣取吧。瞧着她闻后似懂非懂的那样子,我们无可奈何。

但是随着她的年龄增长、渐省人事,再后来去时就不那么歆羡了,甚至还说,就仨人住那么大而空的房子,给人以一种冷清的感觉,我还是喜欢咱家的小而温馨。可见其世界观在借宿之中的潜移默变。

另外她还去过别的高中同学家借宿几次,与那人邻舍的同龄女也相熟了,后者的父母皆是家庭医生,双双整日在外工作挣钱很晚才回来。家里雇人照料几个孩子,子女跟爹娘都没有多深的感情。我的女儿回来就说,真高兴我的爸妈不是这样的,可以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听着这话就知道她懂事多了,因为晓得了:家不是House而是Home。

及至我们的老二长到了四五年级之后,倒是远比他姊常外出参加借宿,或者邀请同窗来俺家玩耍过夜,大概是男孩子比较贪玩爱闯之故吧。由于出行较多,我们记不太清了,但由此更多些知晓了异域的此类习俗。

他借宿中的同学家,有住的较远需车接车送,俺们自然就顺便观察了主人的家境和家长的风范;有住的很近就在同一社区,孩子自己步行即可赴会,免了大人的车载之劳。倘若小伴们到俺舍来留宿,我们就更省心了,只要准备好接应招待便成。

还有他所借宿的人家,会请他共同去其郊外的别墅渡过整个长周末。这对于少拥有乡野度假屋的华人移民来说,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见识了这些北美经典风尚,是否会下意识地影响到他未来自个的置业观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他去借宿的家庭有律师的,有巴士司机的,阔斋或是公寓楼,均让得以窥知不同的社会阶层与生活侧面,无形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归来有谈其见闻感受时,我们也顺势利导、进行一番相应的“思想教育”。

关于借宿中的饭食,听孩子谈起每每各异。在白人家庭,晚餐的主要食馔就是披萨、加上色拉等,因为简单容易、又不用动烟火,典型的西式现代食品。而在港人之家,有时会吃一些粤菜等港式膳饮。早餐一般皆是喝牛奶,面包抹果酱,或者是煎个pancake浇上枫糖浆等。

俺那小子算是个“香蕉人”,却不似土著洋孩儿常对花生、奶制品等过敏,他中外餐通吃,并无忌讳。然而小童们聚在一起时,当务之急就是玩,没大有心思花在吃喝上,电子游戏当前,可以忘食废寝的。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自个的孩子上别家又吃又喝的,给人家添不少麻烦怪难为情,于是就买上些水果点心啥的让他携着。不料儿子不甚情愿,皱着眉头说别的同学都不带东西,这显得太异类、Asian了,此处没有中国式的答人情那套风气。

我们就不勉强他,后来也确实观察到,其小友们来我家时全是很自在的两手空空,无任何“表示”。这肯定不是家长们“不懂礼貌”,乃是一种约定俗成。反正你来我往的,基本上“扯平”了。不过在他应邀去别墅度周末时,我们还是会买上一些瓜果、蛋糕等,车送他去时由大人亲自提给同学的爸妈,以示礼节谢意。因不让他亲手转交而感觉尴尬,儿子也就不管了。

至于借宿中的主要活动内容,那就是玩。在电玩游戏风靡的今天,一块打游戏机必是主项,诸家长此时亦故意放纵孩子一马,不多加干涉。当然也有的是先去看冰球比赛、电影等,回来后再进入家庭娱乐正题,一般耍到个凌晨三四点钟的不为稀奇。困得不行了才休息,一睡就到了傍晌午,起来吃午时的早饭。

在我们作东道主时,华人固习之促使少不了叮嘱小孩们尽可能的早睡会儿,而且能打打乒乓球、跳跳蹦蹦床啥的,好过一直粘在电脑电视屏幕上。内子所做的饭菜,都是事先通过儿子征询小客人们的意见,看喜不喜欢,有无对某种食物过敏等。否则大发热心、烹调一些中国特色的菜肴,洋仔们却不习惯,吃不来反而出力不落好。就主随客便。结果还是多以洋餐受欢迎。

纵观这一种借宿,挺增进同学间友谊的,教孩子们可了解一下不同族裔背景的家风,有个独立在外的锻炼雏机。可惜俺小时的大陆无此节目,自家人都乏地儿栖身,哪还有空间留宿外人。记得唯一的一回是在文革初期,院儿里的顽少们伙着出去贴革命标语,要夤夜人静时才悄悄上街,于是集中在一家里席地和衣而卧,至凌晨两点才出动。算来就是我的另类借宿了,跟这里的比起来简直哪到哪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