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为何称为Easter?
2012-04-05 17:50:4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复活节(Easter)是欧美社会的一大节日,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圣诞节。最早起源于基督教礼仪,纪念神子耶稣从死里复活,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

复活节在每年的具体日子并不固定,很像中国的春节,不过大抵介于三月底四月中下之间。由于教会历法的不同,两大教派的计算法异,该节在东正教和天主教并非同日。以前国际教会协会曾倡导改革合并之,建立一统的复活节,但未引起各国反响,大家仍是各过各的。

复活节一般从星期五耶稣受难日算起,直到下个星期一,这四天统称复活节。由于位置春分之际,天暖花开,万物更新,人们纷纷藉之出游,享受严冬过后的首次郊游长休之乐。拉开了新一年的旅游序幕。天色从此也明显昼长夜短,阳盛过阴,寓意着耶稣所代表的光明胜过黑暗在大自然中的预表。

众已周知复活节的核心内容是,当年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埋葬中后第三天复活,盘桓在地约40日后升天。他复活了的那个星期天遂被信徒们尊为“主日”而隆重纪念。由于是战胜了死亡――这个世人无一能幸免的悲剧,显明了凡是信靠耶稣的人将来逝后也会如法似此,只不过要待到末世大审判时。这便是基督徒大事欢庆这节的初衷与由来。

很快的这一日又泛化开来,衍生出了基督教的安息日与犹太教安息日的分道扬镳。起初二者均定为星期六,系依照其共同认可信奉的《旧约圣经》为根据的。所谓安息日,即是在这一天里不干任何工作,仅仅是安憩、敬拜上帝。

鉴于这两个信仰的上主实为同一位,这种安息日的分别开来,只不过是各自宗教的表符不一罢了。于是就形成了犹太人仍周六到会所礼拜,基督徒(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三大支派)周日进教堂崇拜,这一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犹太人和穆斯林不过复活节,尽管他们均认可耶稣其人,但仅仅止限于是位犹太的宗教先知、而非“弥赛亚”(救世主)或者上帝的儿子、真主的化身。唯有基督教世界独钟这节,因为显示了所有的宗教教主皆不能逃过死劫、惟有耶稣例外,而铁定律成了该教的独一无二特征。

史上早期的复活节时,各个基督教国家和地区的信徒们均会举行盛大的游行纪念,参加者多身着长袍、手执十字架,甚至打着赤脚,模仿着当初基督受难的情形。后来这种游行活动就逐渐的世俗化了,有了一点全民狂欢节的味道,使用的道具和模型也增添了当代名流、时事人物、风土人情等。

不过,在圣城耶路撒冷,每年此刻的纪念仪式仍然墨守成规,虔诚的教徒们背负大十字架,重蹈耶稣当年就义之苦路,还分成十四个站点等。然后有大主教自耶稣的空冢中点燃圣火,将它一直传递至约旦河西岸的伯利恒基督的诞生地,再被带回欧洲去。

现观如今的西方世界,国民不论信与不信的,大家无不在复活节这几天得享惬意的公众春假、休闲娱乐。就连华夏神州如今也不失商机,学着开始过起这洋节来,但效仿的是那些兔子、彩蛋等商业促销等与信仰不搭界的附庸。只有基督教徒才在虔度这实际教义中的复活节,其情形如同欧美的第一大节圣诞日差不多。

复活节为何叫做Easter呢?这词乍看颇像“东方人”而非“复活”(Resurrection), 起初颇令人好奇难以顾名思义。后来进得教会久了,方慢慢参悟出个中的一点名堂,它跟居然“东方”还真的沾那么一点边。甭说犹太教和从它脱胎而出的基督教源自于东方了,就是该词的辞源也有来自中东一说。具体关于它的出处,存在着好几种解释与看法。

较为古老的说法是,古代巴比伦人的爱情、孕育之神名叫伊什塔尔(Ishtar),她后来被引进了欧洲,逐渐演化为执掌春天与黎明的神祉Eastre。而太阳又是从东方升起的,带来了温暖和煦,碰巧亦隐含着东隅的字头在内;春季万物复苏,新生命孕育发芽,刚好也于借喻为耶稣复活并将新的生命赐给了众生。

另外有一个释义为,该名词源自于拉丁语,四月份的名称是Eosturmonath,古德文译作为Eostarum,有萌芽的季节之意。而耶稣正是在这个时节殉难、复生的;故衍生出了今日的德文将复活节写作Ostern,而英文的Easter则是差不多的拼写法。

然而有些学者挑剔这节竟然借用异教的“春节”,似乎不好,这即是基于前者词源的来历假说。遑论这事儿真假难辨了,纵使如此亦并不奇怪,因为就连圣诞节的起源,不也是有着一说、系藉用了先古异教徒崇拜太阳神的节日吗?即便是当初挪用了“借壳生蛋”,只要换了内涵,形成了新俗,早已淡化了的原出处无关紧要了。

说实在的,当下的芸芸众生,除了虔诚的基督徒外,都不在乎这名称的来历;人云亦云,人过亦过,只顾享其明媚春光便是。只有基督的信徒才在此刻深思追忆救主所曾经牺牲过的意义。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