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国两年干了些什么?
2012-08-13 20:27:0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在加拿大住满了两年,达到了枫叶卡的要求,我们决定回国住上两年,看望孩子和亲友,再到想去的地方看看大好河山。于是2010年4月离开Waterloo动身回咸阳。

我们计划一路玩回去。先是飞到洛杉矶,参观了迪斯尼,再北上玩到旧金山,和移居那里的50年代的大学同学见了面。难得啊,我们从来也没有想到这辈子会在美利坚的土地上相见。然后我和老伴飞到香港,到深圳和大儿子一家团聚。他下海后,到深圳创业,买了房子,我们的孙子也快初中毕业了。小伙子比他父亲还长得高,学习很自觉,是班上尖子,我们感到欣慰。儿子带我们到广州、中山、虎门走走,看看我们敬仰的孙中山、林则徐的纪念地。半个月后,我们坐闻名已久的高铁离开深圳,在长沙、武汉停留,岳麓山、橘子洲头、黄鹤楼、辛亥起义的胜地都走一遍,最后回到陕西,精神愉快,心中充实。

2010年8月,老家浙江青田村子里的陈诚纪念馆落成,陈诚是刘伯温后青田又一名人,曾任台湾的副总统。台湾的青田同乡派代表团来参与盛事,其中一位老先生是我表叔。我也想回老家看望弟弟一家,于是我们启程作江南行。弟弟和他5个女儿热烈欢迎我们,他的孙儿、孙女已到塞尔维亚经商,第5个女儿夫妇二人也准备去那里。青田是侨乡,光我们村就有百多人在欧洲各地。在杭州,我们看望了90高龄的堂叔和姑姑,共忆往日的时光。在上海,恰逢世博会之盛,我们和妹妹一家多次去参观。

2011年初春节时,大儿子一家由深圳回来,春节那天,会同二儿子一家,开车去咸阳地区北5县游玩,一直快到甘肃边界,看了李世民当年鏖战之地。元宵节过后,儿子要回深圳,我和老伴坐他的便车,半天就到了襄阳,在隆中和儿子一家道别,我们下车去襄阳、南阳,探访三国故地,看了诸葛亮的茅庐,实地体察当年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地域。

2011年5月,我们请妹妹和妹夫来咸阳住一段时间,我们陪他们参观咸阳众多的汉唐帝王陵墓,一起参观西安的世园会,再一道北上黄陵,瞻仰华夏始祖的陵墓,接着去延安,在杨家岭、枣园、宝塔山追寻当年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战的足迹。然后北上米脂,那是我1955年上海大学毕业后支援西北第一个工作地点,我在米脂中学—当年的陕甘宁边区米脂中学工作4年,经历了反右的暴风雨。一晃52年过去,我和当年的学生再相见,感到分外亲切。接着我们北上榆林,望长城内外,一片兴旺景象。我们又到了银川,西夏故国的遗迹和沙湖风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我们最后一站是兰州,30年前的老学生龚伟招待我们,黄河水车、皮筏和兰州的牛肉面、手抓羊肉大饱我们的眼福和口福。此次陕甘宁之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定了几个月,我们又静极思动。2011年11月,我们参加了俄罗斯之游。我们是50年代成长的青年,修读俄语专业,俄国文学作品、俄罗斯电影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心中有强烈的俄罗斯情节。我们在莫斯科、彼得堡参观,红场、新圣女公墓、冬宫、夏宫的情景以及普希金的铜像都激起我们阵阵思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以及卓娅、舒拉的事迹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国青年的榜样。看到他们的陵墓的确使人心潮澎湃。

2012年4月,我们又参加了台湾游。台湾的美丽风光,台湾人的敬业精神和社会风貌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特别是,我们在台湾会见了青田乡亲和60多年没有见面的长辈,大家又激动,又高兴。两岸的乡情、亲情、语言和文化的纽带,都显示两岸是无法分割的一家人。

这两年又恰逢我们任教的高80、高81级学生毕业离校30周年,当年的学子现在都是各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他们从海内外归来,重返母校,而当年的老师已华发满头,垂垂老矣。师生相见,一往情深。作为教师,具体体验到桃李满天下的幸福。

我自己也和40、50年代的初高中同学恢复了联系,当年的杭州初中老同学建立了同学会,出版会刊,活动风风火火。我到杭州时,他们在西湖边为我们设宴。我近10年写了不少加拿大的见闻,在《星星生活报》《世界日报》和国内的《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报上发表,收集起来有一百来篇。我请杭州老同学帮忙,自费出版了《体验加拿大》一书,附照片60多张。书赠送亲友,也是自己人生的一点痕迹。这也是我这两年里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也在这段时间,我们的孙女很快大学毕业,孙儿初中毕业,要考虑上高中。他们的父母都在考虑儿女的进一步发展。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学子有了更广阔的前景。我们身处Waterloo,就把自己所见的加拿大教育状况介绍给孩子们参考。也许孙辈有可能来这里上学,这也是我们很高兴见到的。

回顾过去两年,时间不长,内容丰富。我随时把所见所闻写成报道,发给《星星生活》周刊,让身在加拿大的同胞也体验国内的脉动。总之,时时动手动脑,到处走走,看看祖国进步,寻找快乐,就不觉得老之已至。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