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古广场的侧门旁
2012-09-03 10:37:2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姚昉)在太古广场的侧门旁,我看到一位年轻姑娘独自端坐在离地约三四公尺的墙面上自在地吸着烟。被她那种胆量吸引,我不免对她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她的衣着很不相称:上身穿着T-shirt和外套,下身却是一条超短裙。齐耳的短发覆盖着前额,使她那双美丽的眼睛只能从掩体后面偷窥世界。没有化妆也没有饰物,倒也透出一股清新明亮的感觉。

当她抽完那支烟后,身手敏捷地从墙上跳了下来,朝我莞尔一笑,消除了我这老头被误认为骚扰的顾忌,开始和她打个招呼,闲聊起来。

“这么年轻,为什么抽起烟来了?”尽管我自己是个老烟鬼,但出于好意我还是希望年轻人不要沾上这种恶习。

“因为我不喜欢装成正人君子的模样。”

我很奇怪:正人君子不好吗?为什么要“装”,还要讨厌人家“装”?

她非常自信地告诉我:“在我周围有不少人就爱装成正人君子,不抽烟,不喝酒,可是他们干的事情不见得就比我高尚。这种人我最不愿意搭理。”

“我很赞同你拒绝和那些干事不高尚的人交往。但理由不应该是因为他们不抽烟,不喝酒,对吗?”

“既然他们可以不抽烟,那么我也可以抽烟,因为那是我的权利。我决计不会按照他们的原则去生活,去放弃属于我自己的权利。”

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时尚青年,喜欢以自我中心的方式处世为人。在我这个七旬老人的眼里也许有点“另类”,但却是当今的现实存在——不止她一个人,而是有相当数量的一群人。

“那么,你的头发把脸上最美的部分:眼睛,全都覆盖起来,也是因为要行使你的权利吗?”

“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流行吧。”

“流行?我不认为追赶流行是一种能耐,相反,从流行的款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因素加以采用方能显示出超群的审美趣味。”

她似乎有点茫然。于是,我就继续解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打扮。好多年前曾经流行喇叭裤,只要体态修长的人穿上它确实风姿万种。但是我从来没穿过一条喇叭裤,因为我的腿短,人矮,穿上它简直就像个怪物了。也是因为考虑到自己的身材特点,我很少穿整套的西服。二十年前在我出国的前夕,准备买件单排扣的西便服,跑遍了上海的服装店,只有双排扣的,没有一件单排扣,甚至还受到店员的奚落:现在有谁还穿单排扣的?真是老土!我在街上留心一看,果然满街都是双排扣,甚至有人不扣上纽扣,敞开着西服骑在自行车上招摇过市。到了加拿大却大不一样,无论单排扣和双排扣的都有人穿,都有商店卖。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个时期的港台歌星都流行穿双排扣西服,上海的港迷们便大力跟风,不甘落后。你说,这样的‘流行’有必要追逐吗?”

她若有所悟,接着,反问了我一句:“那么当前流行的网络你感兴趣吗?”

“当然感兴趣。最近关于薄熙来的事情众说纷纭,我总是力图从各种说法中分辨出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

“薄熙来是谁呀?”

连薄熙来是谁也不知道,使我对这位才到加拿大来了三年的“流行”人物大惑不解。按照她的解释,她对政治不感兴趣,对历史倒颇有研究。

于是,我就考了她几个历史问题,她确实能够对答如流。但她所熟悉的是西方史,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却知之甚少。我突然想起文革结束以后有个亲戚在教育儿子的时候说:“只要把英文学好了就行,别把工夫花在中文上面。”大概那位姑娘就是那种思潮裹挟下的产物,把中外看成落后与先进的标志。人类的文化、历史、政治是个整体,无法阉割。不管你倾向哪一方面,都该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用心揣摩,不能够瞎子摸象式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年轻人敢于冲破藩篱,独立思考是可喜的现象。然而,片面地把西方文化中强调的“个性独立”理解为“自我中心”,什么是非、善恶、正确和谬误都以个人的喜好与否当做衡量标准的话,难免会产生偏颇,制造盲点。

那位姑娘,那个太古广场的侧门给我这个老朽打开了一条思路:应当怎么去观察、去理解、去看待、去分析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年轻一代,应当怎么去调整自己的视野和焦点,读懂身边发生的一切。我深深地感谢。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