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创新和标新
2014-01-09 16:34:4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姚昉)创新,始终是每个时代的进步要求。一味的守旧只会把社会引向倒退,让过往的辉煌消失殆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不乏这方面的教训,别说执意的守旧,就连丝毫的犹豫或懈怠,也会丧失最好的创新时机。

创新,并非单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心血来潮便能规划出来的。它必须先有个正确的创意。何谓正确?就是服从客观需求,增强主观实力。离开了这两点,一切都会成为空想,成为海市蜃楼。
大的不说,就说近年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就能证实这个论断。

十多年前的Tim Hortons推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和Esso加油站合作,在站内设点出售咖啡;二是增设不下车窗口(Drive Thru);三是扩大经销品种,包括早点等食物。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几个问题:购物者,特别是上班族,往往为了买一杯咖啡而停车相当麻烦。而且,买了咖啡还需要吃早餐,若能两番举动一番做,岂非节省了顾客不少时间和精力?

这三项措施的基础创意只有一个:了解客观需求。付诸实施的条件则建立在自身实力上,于是声誉鹊起,生意兴旺,在竞争中成为全国规模第一的连锁店。众所周知,这家的咖啡有着与众不同的风味,但是否能为所有的顾客都接受呢?其结果是:只要吃的人多了,吃的时间长了,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并喜欢上的,关键还是在于尽可能地扩大客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势不会永远被一家独占。当Tim Hortons把业务拓展国外,其影响远不如早已踏进国际市场的McDonald,难免走进了瓶颈。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事业最容易因沾沾自喜而停滞不前,缺少进一步的创意和规划去适应新的形势。与此同时,McDonald却了解到顾客对它咖啡质量的不满,便以保持其售价始终低于Tim Hortons而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商品质量的方法服从客观需求,反败为胜,在同行中的人气逐渐超过了Tim Hortons。

此起彼落的反复说明了任何事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不断创新,不断在既定目标的指导下确立新的创意。

和创新不同,却很容易被混为一谈的是标新。“标新立异”之说并不一定是贬义词,但,如果给它披上“创新”的外衣故意去忽悠人们,就很难断言它的目的究竟何在了。

说说“引领时尚新潮流”的时装表演。在五色缤纷,造型怪异的服装里或许包涵着某些可以提供制衣厂商参照的灵感元素,但对热衷于追赶潮流的着装人士究竟有哪些指导意义呢?我有个毕业于美术专业的朋友喜欢陪他的女友选购时装。女友对他说:“我本身就是个时装模特,难道还需要你指点我怎么选购吗?”他说:“正因为你是个时装模特,所以你只知道在T字台上面该穿些什么,而不知道哪些服装是可以穿着上街的。”

一语中的,新潮流的概念不是呈现在生活中,而是卖弄在灯光下。你没法说它的创意不新,但这样的新无非是为了掏出观众口袋中的钱,并动员他们丢掉原来有的,还嫌不够时尚的衣服而已。

据说,在日本有家顶级的会员制俱乐部可预订高价供应的“金粒餐”——那是用未来十天内没有流红的十五岁处女的屎作原料的食品。那些被指定的少女每天必须按照要求运动、喝水、吃饭、起居,经过一周的调理,她们的排泄物方可使用。在佐以各种名贵调料之后烹制造型,做成像中药丸那样的小粒,裹上食用金粉即成。吃屎!这是当前只有富豪们才能享受到的创新,你眼红吗?

有些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也挤进了“创新”热潮。中文里原来就有“抵制”一词,他们却硬是要挖出180多年前因被驱赶而道德流放的一名英国少校的姓氏Boycott音译成为“杯葛”。还有,英语中的Match原指衣服搭配很合适,在台湾的鸡年灯会上又总要设置一马一鸡以图吉利,有人就按照中英文的共同谐音,把关系融洽的朋友形容成“麻吉”。诸如此类令大多数中国人不懂,西方人费解的词语该算是地方俚语还是语言“创新”呢?

创新的基础是创意,意在促使进步,意在加强服务,意在便于沟通,而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不久前又看到提倡“跨界竞争”的呼声,认为网络会代替传统的商业体制,不需要任何方面的专业人士便可打败一切。这样的创意是否可行?我这垂暮老朽完全看不懂,让时间来检验吧。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