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星星生活周刊送给市长
2015-07-10 06:00:49
来源:星星生活


(图为市长和作者交谈)


(市长捧着《星星生活》周刊和译文与大家合影)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来到基奇纳-滑铁卢也有十来年了,对这个美丽的小城有了感情,但对她的历史和全貌还是缺乏深入的了解。有时,在城里一些地段看见工人翻修道路,地表之下全是沙子,有时也能见到一些粗大的深埋在沙中的树段。我想,这都表明,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大概是在格兰德河(Grand River)两岸大片沙滩上修建起来的,那些粗树段大概是夯实地基用的吧。

这些都激发了我进一步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兴趣。我到市图书馆借了有关本市历史的书籍,查阅她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史。书里的记载和大量图片加深了我对本城的了解。

同时,我在会话组里结识了一位名叫Tom的义工,他热情地帮助我了解更多的资讯。Tom是本地人,他上辈几代一直在新汉堡、滑铁卢一带经营企业,Tom本人大学里学的是历史专业,对本地的历史如数家珍。他带来一些有关本地的书籍和他家族的老照片,生动地给我叙述本地过去若干年的种种史实,使我得益良多。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写出了三篇有关基奇纳-滑铁卢历史和现状的文章,即:“安省名城基奇纳-滑铁卢的早期历史”,“现代的智能城市基奇纳-滑铁卢”“基奇纳-滑铁卢地区的名胜古迹”。《星星生活》周刊在今年春季连续四期发表了这三篇文章(其中一篇分为上、下)。

考虑到基奇纳-滑铁卢地区现在有为数众多的华人,“华西村”“华南村”已形成规模,滑铁卢大学的华裔学生更是成群结队,我想将这三篇文章推荐给本地的市政当局,让他们了解,一个居住在本地的华人是怎样了解本地的历史和现状的,进而使更多的华人了解这一切,我想他们多数人和我一样,对本地的历史大概也是知之不多。

本地的市政官员当然看不懂华文报刊,我和Tom商量把关于早期历史的那篇译成英文,供他们浏览。Tom利用Google的翻译软件把全文初步译出来,但是它仅仅按原文的内容罗列出一些词汇和短语,不成句更不成文。我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改动,组成通顺的语句。由于自己的语言水平有限,我请Tom把关,审阅一遍,利用每周会话组的活动时间讨论译文,定稿后打印。然后Tom按加拿大的工作程序,联系市长办公室,确定6周后见面。

我们和Tom如约前往,市长也准时到门口把我们接进他的办公室。市长Berry Vrbanovic先生身躯高大,声音洪亮,态度极为热情。他听说我们老俩口来自中国,马上用中文对我们说“你好!”,他去过中国,到过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并从壁柜里拿出布老虎、木雕的鱼和一件贝雕,说是从中国带回来的纪念品。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对中国的印象。他听说我们老俩口都八十好几了,深表惊讶,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细问我们为什么来到此地。

我们拿出四本《星星生活》杂志,介绍三篇关于本地的文章,市长很感兴趣,惊叹杂志的美观大气。翻开杂志,看着三篇文章,他连连地说,如果懂中文就好了。他说这样的文章有助于本地的华人进一步了解基奇纳-滑铁卢的历史,他要把杂志送给本地的图书馆保存,阵列在中文书架上,方便华人读者借阅。

市长兴匆匆地把秘书请来,给我们四人一起摄影留念,在快门按动之前,他又跑去把《星星生活》杂志和我们的译文拿来,放在胸前摄入镜头。我心里想,市长比我还考虑的周到。离开时,市长和我们热烈握手,用中文说“再见”。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