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印象
2018-11-07 18:26:4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妹妹和妹夫不久前来加旅游,他们的儿子请我们4位老人一起去古巴旅游,我和老伴3年前去过,这次算是故地重游。

我们落脚的旅馆在维拉德罗(Varadero)半岛,革命前该地是美军的休闲地,后开辟成观光胜地,吸引国外游客。进入半岛处设卡,一般人不能入内。

半岛内使用的红色比索,类似中国以前的外汇券,而半岛外使用白色的比索。我们事先带了加元的零钱准备给每天整理房间的服务员付小费,可她们拒收加元,我们只好付给红比索。

维拉德罗半岛长约30公里,伸入加勒比海,狭窄处两面见海,较宽处有些丘陵。半岛两侧建起50多家现代化的宾馆,海滩上沙细水清,游鱼可数。古巴地处热带,一年四季可以游泳,古巴的海滩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我们住的SolPaimeras宾馆有六百多间客房,3层的主楼有些单间的客房,其他全是独栋平房,前后有花园草地,旅客仿佛住在自己家里。宾馆有一大型的可提供菜色150种以上自助餐厅,另有数间仅提供晚餐的特色餐厅。同时,在游泳池和海滩分设汉堡包、热狗、饮料、酒类和冷饮的供应草棚。

旅客到达,宾馆即给大家的手腕上戴上特定颜色的手环,凭此旅客可随时随地随意取食任何食物和饮料,数量不限。有华人同胞戏称去古巴旅游就是参加“喂猪团”,顿顿可以吃得肚儿圆。

宾馆沙滩上建有一长排棕榈叶遮阳篷,海边的餐饮处也是如此,显出特色的古巴热带风味。沙滩随处摆着躺椅、吊床,海水里爬出来在躺椅上晒晒太阳。海滩上脚踏船、风帆船、皮划艇、双艇船游客随时可以使用。

我们下到海水及膝处,看似水浅安全,其实不然。海浪一阵阵冲来退去,身子不由自己来回摇摆。后来进到水深及脐处,受风浪的影响反而更小。
 
清晨日出前凉爽,我们沿海滩散步,光脚踩在近水的沙滩上,碧海蓝天,心旷神怡。看到有人已在捕钓。他们的钓法颇为新颖,不用钓竿,钩上挂饵,猛抛出入海,随即回拉,从力度可知,鱼已咬饵,拉回来就是,鱼约长20来厘米。

后来我入水一米处,看见四周鱼儿成群,似乎伸手可及,但怎么也逮不住。可看到在空中飞翔的海鸥,常常一个猛子扎入水中,随即跃起。嘴里已叼着鱼,神乎其技!海鸥边飞边吞,也有慌忙时鱼儿滑脱,脱离鸥口,捡回一条小命。

热带的奇花异草美不胜收,令我等目不暇接。特别是仙人掌由我们熟悉的盆栽猛窜成大树,榕树的气根悬下又长成新树,密密麻麻一排排,地面盘根错节都是它们的根。

宾馆有交通车可以到近处市场看看,环岛的双层观光车5比索一票,可用一天。所经之处,居民房子大部分是单层平房,用本地石材构建,大部分粉刷成绿、白、黄色。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窗户几乎都安装有防盗网,说明是安全所须。也有一些火柴盒式的公寓楼。

古巴的公交车全采用中国的宇通客车,出租车一律黄色,是中国的吉利车。民间使用的车子五花八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爷车比比皆是。古巴的自行车也担负重任,自行车可以带人在大街上来去,也有人以马代步,马车并不是单纯用于观光,时常见一马车的人大包小包在公路上奔驰。

古巴的旅游纪念品突出两方面特点,一是其革命领导人风采,再是其本地民间工艺。T恤上、纪念邮票和书刊封面都是老卡和格瓦拉的形象,木雕突出加勒比人的形象。古巴的朗姆酒和雪茄烟也是当地响当当的名产。

古巴的人民看来还是比较艰苦。海边钓鱼的人常有所见,钓来的鱼放在塑料桶里,小鱼也留着,增加家里的蛋白质。加拿大胖子比比皆是,而古巴人大部分精瘦,胖子不多,有的看来衣衫破旧,神色疲惫,蓬头垢面,和我们50年代末的情景类似。

某些景点一些老妇花插满头,口叼没有点燃的雪茄,她们是故作姿态引人拍照,同时伸手索要小费。她们终年坐着不动,其中辛苦有谁知?
 
在宾馆登记去哈瓦那一日游,我们4人花150比索坐一辆吉利出租车来回。问司机兼导游卡洛斯近年生活有什么变化吗,他回答说,毫无变化。他先要去他们公司联系一下,我看见门口挤着约40来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和他打招呼,可能都是司机,等待公司派活。

哈瓦那是一海港,港东地势高。近海是圣卡洛斯要塞山,由500年前西班牙人修建的绵延约一公里的高大的莫罗(Morro)古碉堡群,排列很多锈迹斑斑的巨炮,碉堡全是巨石砌成,炮口向外海。再向内一点是1962年赫鲁晓夫时期布置的导弹基地,现在将导弹、发射架、高射机枪都排列在路边,成了旅游的卖点。再过去一点是一高出海拔51米的耶稣站立像。雕像建于1958年,面向城市,从城市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从那里可观看海湾对面哈瓦那全景。 

哈瓦那分为新城和老城。沿海的大道都是新建的现代高层建筑,革命广场是个重要景点,周围都是政府机关的大楼。广场一侧高坡上是古巴国父何塞•马蒂的高大塑像,对面内务部的外墙上有格瓦拉的铁线头像,下面是他的名言“永远走向胜利”。通信部墙上的头像是另一位革命司令卡米罗(Camilo),他与卡斯特罗当年共同领导了古巴革命的胜利。

老城区老教堂、老建筑和各种文化遗迹极多。其中小白宫是上一世纪20年代美国控制古巴时的建筑,造型模仿美国的国会建筑,大门两边的青铜塑像很气派,但是周边的楼房破旧失修,反映了古巴的现状。那里一条小街上有西班牙时代的老总督府,院子中央有哥伦布全身像。

老城区有好几处老广场、老教堂,都超过好几百年头,当年老广场四周住着西班牙来的高官贵族,紧邻的海运码头是运送西印度群岛财宝回西班牙的发运地。那里的老教堂是加勒比地区最古老的教堂,有一处曾是哥伦布埋骨之地,另一所老教堂门前人行道上有一几百年前某传教士的铜像,人们喜欢与其合影,大家一手摸其须,一手摸其手,再踩他的脚,故这3处都亮光光的。教堂屋顶有高高的瞭望哨,是观察加勒比海盗在哈瓦那海湾动态之处。

老城区还有海明威住过的旅馆和他喜欢去的酒馆,现在都成为热门的景点。酒馆面积不大,里面被游客挤得转不过身,加上小乐队伴奏,人声鼎沸。海明威的半身塑像更成了排队照相的热点。海明威爱喝的莫希托(Mojito)酒也成了人人要品尝的名酒。酒杯里添薄荷,绿茵茵富有生气。酒馆后面的楼房破旧不堪,由此可窥全豹。

海明威从1933年直至1960年去世,一直定居在古巴,他在古巴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老城的一家旅馆曾长期包一间房,现在旅馆将其辟为海明威纪念室,大门口挂着纪念铭牌。这一次还看见一穿着西服的活人模拟塑像一动不动地呆在旅馆门口,游客以为是真塑像,这时他却动了起来,使人惊讶莫名。

唐人街也是中国游客关心的地方,它其实只是一条一百来米的巷子,入口处的牌楼写着“华人街”“中国城”,里面有“天坛饭店”“广州餐馆”等餐饮处,以香酥鸡、红烧酱鸭为号召,外面高楼的墙上画着一幅有点现代气息的孔子站在长城上的画像,把孔子和长城这两个中国元素结合起来,实际上孔子生于公元前5百多年,而建长城是公元前2百年秦时的事,孔子的活动也仅限于中原一带。

古巴小学生戴红领巾,宾馆电视有多个中国频道,原野上有中国援建的大工厂和采油机在运转。一些服务员会说有限的中文问候语。其中一位服务员的父亲是广东佛山人,母亲是本地人,他的面容揉合了中古两族的特点,他也只会说“你好”“谢谢”,他女儿大学毕业去了北京。我把“中国,古巴,佛山”几个字写在卡片上送给他,他很高兴地珍藏起来。

古巴有一点和中国80年代的做法类似,进厕收费,每次一比索。这也是开放初期某些人的生财之道,而且厕纸常被人顺走。小小一个如厕之事可反射出社会的发展状况。古巴的景点现在处处设卡收费,但古巴城乡看不到任何标语,我只见一处小二楼外墙上有老卡和他弟弟的画像。古巴上网不开放,半岛内宾馆上网按小时付费,每小时1比索。3年前离开时要交一笔机场建设费,现在停收了,说明也有了进步。

古巴是个正在发展和进步的国家,古巴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