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星星二十年一千个星期的交往
2021-03-08 10:53:4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我在2001年11月22日来到基奇纳,因为我们的孩子前一年移民定居在这里,他请我们过来看看新大陆的风光。不久我在市中心华人超市门口发现每周可以免费拿到华文报刊《星星生活》,内容很切合华人新移民的需求。

后来我搞明白,她也是刚刚创刊一个月,此后我每周骑车到市中心取这份报纸。当时我们住在市郊,骑车要近一小时。有时报纸取完了,但有一些散落在报架后面的沟里,我也想办法捡起来带回去阅读。那年我70岁,来去骑车兴致勃勃。

我觉得《星星生活》主要报道华人移民在加拿大工作、学习的状况,抒发他们的苦乐和怀念故土和亲人的情怀,同时提供与华人有关的信息,很切合华人的需求。

有一次儿子去多伦多把我捎上,我特地去报社看看,受到热情接待。主编捷克佳因公外出,Jessica领我看看报社,我们认了上海老乡。那时报社只占一套公寓房,所有的房间连通,编辑们一人一个角落,工作紧张有序,体现华人在国外的奋斗精神。

我和本地老人James成了好友,经常一起打乒乓球,我把看到的加拿大老人的状况写成短文发给星星报。James看到文章和照片很高兴,表示要把报纸好好保存起来。我写LINC 班学英语的文章发表后受到主办方YMCA的重视,他们要我译成英语,刊登在他们的季刊上。

2012年我们第3次来到加拿大,有一次到多伦多某公园参与活动,我事先联系主编捷克佳,希望能见一次面。我们对公园不熟悉,讲不出具体地点。捷克佳和他夫人就慢慢地开着车兜圈子找我们。老伴在门外看看,突然一辆汽车停下来,捷克佳和她打招呼,他说在稿件的照片里见过她的样子。我们就这样喜相逢,站在路边说了一阵子,夫人给我们留影。他给我们带来好一些过去的《星星生活》,因为我们有些时间不在加拿大了。这是我们和他戏剧性的第一次相见。


【图:2012年作者夫妇和捷克佳在多伦多公园相见】

我和《星星》的交往中还有几件趣事。《星星》发表我写中国农业硅谷杨凌的文章,恰好一位该处西北农业大学的副教授在滑铁卢大学进修,我请求报社给我20本该期杂志让她带回去赠送有关方面。不久杨凌政府特发来致谢的电文。

后来我在基奇纳结识了一位会说几句四川话的本地女士,交谈后得知她的祖母是19世纪加拿大赴成都建立华西医科大学的医学专家,她家保存很多和华西有关的文物和资料。我把她的故事给《星星》作了多次报道,文章中附有一些当年的照片,报道引起广泛的注意。不久,当年的华西后代举行年度的聚会,我告诉了捷克佳,他送来了100本刊有我文的《星星生活》,交给那位女士在聚会时散发,华西的后代们深以此为幸。

这些年来,我先后给滑铁卢、基奇纳的市长、学校、教堂和多位友人赠送刊有相关文章的《星星生活》,受到他们的欢迎。

这次纪念《星星》创刊20年一千期的纪念专辑《我们的故事》选刊了102篇文章,包含72位作者,主题环绕移民生活的方方面面,16开大本,重磅道林纸精印,所附的彩照清晰亮丽。

初来时我们的儿子喜欢钓鱼,每次都要买一小盒蚯蚓当钓饵,后来听说,这些蚯蚓都是缺乏生计的新移民半夜冒着严寒徒手在沼泽地里跪着前移抓来,那艰苦的景象令人怦然心动。后来在《星星》上读到曾体验过那种艰难生活的一位软件工程师的回忆文章,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次在专辑中重见该文,令人慨叹移民们经过的道路是何等的艰辛。

专辑选取我三篇文章,其一记录我十来年前,左右两膝更换了人工关节的过程,是加拿大给了我健康的活力,让我不久就跨入90的门槛;其二是描述我和老伴在2013年住入老年公寓后的生活感受;其三是记述我儿子和他的4位好友在过去20年里多次搬迁,房子越住越大的美满生活。这些都反映了华人移民老中青三代在加拿大的生活经历。

专辑是一份珍贵的纪念品。编辑部考虑很周到,寄来了两本,我要保存一本,将来带回中国,让后代知道我们俩在21世纪最初20年在新大陆的生活,另一本给儿子保存,多年后可以看看父母在这里20年的生活记录。

谢谢《星星》给了我们这么有意义的纪念物!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