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我心头的那一点绿
2008-06-09 20:56:45
来源:星星生活

(晓露博客)祖籍苏州,成长在上海和合肥两座城市的我,究竟该写哪个故乡?还是介绍一下人们不常提及的合肥吧。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生活在合肥这座城市。作为安徽的省会,由于绿化出色,这个中等城市又被称为“绿城”,梧桐遍街,护城河如同一条翡翠项链,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大概就是合肥最美的景致了,也是最让我留恋的地方。

读书时,一放学就和同学们去环城公园或者包公祠,天气好时还会一起划船。绿波荡漾,树荫环绕,不觉中忘了许多少女的烦恼。

当时并不在意包公祠已经建了近两千年。其实合肥也是三国故地,魏吴逐鹿时,张辽威震逍遥津令逍遥津成为合肥最驰名的公园。合肥的名人也不少,远一点的有包拯,近一点的有淮军将领李鸿章,更近一点的有教授杨振宁。

但是不知为何,总觉得不像有些城市,合肥的风格不需要名人史话来装点,这个城市的好,是不张扬,不显派,是需要时间去慢慢了解的好。也许是因为地处华东腹地,南北居中,东迎苏浙,西连楚渝,合肥的品格很有特色,不卑不亢,包容大度。

后来我也去过了许多其他的城市,包括国外的一些城市,总有些自视甚高,护内排外的现象。但是在合肥成长了这么多年,我似乎没有感受到合肥人眼中对其他城市的歧视或者仰视。后来我去了上海发展事业,再回来也算是衣锦还乡,在老同学聚会上,同学们的态度依然和过去一样朴素真诚,和一些大城市里的势利虚荣形成鲜明对比,给我很大的触动。那种对人对己都善意尊重的态度,也许就是这个城市的民风。

我家住在金寨路上,和中国科技大学离的很近,当时父亲常常到科大的食堂去给全家买蛋糕,所以知道科大的伙食不错。科大也是合肥的象征之一,这座科教之城,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200多家科研机构,浓郁的文化氛围也给了合肥另一种城市个性。

不过,最特别的应该是合肥的人。有人说人的性格形成是在8到18岁,按照这样的说法,我的性格完全就是一个合肥人。合肥人热血满怀,伸张正义,直来直去,说话不拐弯,好或不好都在脸上,很少来当面虚情假意,背后捅刀那一套。

读高中时,不幸遇上了一位从外地调来,自称红卫兵出生的班主任,在班级里搞起了文化大革命,常常挑起同学闲的互斗。一次利用一封莫加须有的匿名信让大家互相揭发,如果不知道是谁干的也必须写一个怀疑名单,否则不可以回家。班上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违心交了名单,剩下的同学团结一心,留到深夜不回家也不写名单。最后这位缺德的老师只能作罢。合肥人从来血气方刚,不怕牺牲,记得那次著名的全国性的运动,合肥也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城市。

合肥人善良热心。记得有一年下大雪,我才读三年级,一个人回不了家,语文老师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回家吃午饭,饭桌上只有一只鸡腿,她不顾大哭的儿子执意把鸡腿推到我面前。从此,我的语文成绩更好了,常在心中暗下决心,为了老师也要得第一!其实我并没有专修过播音,现在能够专业从事这行真的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虽然年幼,但许多事情都留在我的血脉里,渐渐形成个性。

这个城市里留下了太多我的回忆,每处景致,每个街口,甚至汽车站牌,都让人想念。不过,最想念的还是合肥的人们!那些青梅竹马,一起逃课,要好得形影不离的同学:那些为了友谊和爱情,不惜代价的男孩子们;那些女孩子吵架后又和好时流下的泪水;那些痛苦的青春期中紧紧握在一起的小手;那些生命中初次开放的鲜艳的爱情的花朵;那些毕业后再难见到的灿烂笑容;那些疼爱我的老师和伯乐;那些教会我做人道理的长辈;那些都是我挚爱的善良单纯,不卑不亢的合肥人!这一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我魂牵梦绕的所在,是我心头永远的那一点绿。

专栏作者:晓露。加拿大新时代、城市电视节目及加拿大中文电台主持人,读者信箱:[email protected]。敬告读者:加拿大中文电台“晓露博客”节目即日起改在周一晚11点,FM88.9播出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