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食生活
2011-02-09 17:23:2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阿妍)于吃,我本不是很刻意的人。青菜萝卜、豆腐辣椒做得入味入心,一样啧啧不忘,道道有说头,倒胜过大鱼大肉的饕餮。年纪大了,身体受不住肥腻之物的包围,越接近自然之物越觉得轻松。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如此感受:吃过大鱼大肉后,会感觉身体沉乏,倦怠,好似被污秽之物包裹一般。清茶几杯、清淡几餐后,感觉会清爽好几日,人好似大病初逾一般。吃多了大鱼大肉,会很想念清淡的小菜小米粥。所以,我的偶像李渔就说过:“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闲情偶寄》

翻译成我理解的白话就是:

吃饭这回事,吃肉不如吃蔬菜,你想啊,猪成天都吃的是什么?它那身体里得贮藏多少病菌污七八糟的东西,再加上杀猪时,注入不知道什么东西,后期加工又加上你不知道的什么东西,冷冻了不知道多久才到柜台上,而柜台里那些横七竖八的肉块有谁能晓得放了多久?

昨天没卖出的,放在最上面,前天没卖出的,放在最最上面。你挑的那块肉还能吃吗?所以,不如吃菜吧,它“鲜”啊。让人的身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菜来自大地,有它天然的芳香。采天地之精华,集日月之灵光,所以,人多吃菜少吃肉对身体是有百益无一害的。很会以及非常特别会吃的东坡居士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瞧到没有。吃菜不仅对身体有好处,更对提高精神境界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于烹饪来说,做肉易、做菜难。也就是说将肉食做得好吃,不算什么技巧,能将素食做得好吃,不是件易事。所谓青菜豆腐家家做,但要做得好吃,不易。于普通中见奇巧就是真功夫了。

介绍几个做素菜的方子――嘿,都是从我偶像李渔、袁枚那里偷来的。

笋:“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意为:鲜笋用白水煮熟,加点蚝油。那就鲜得不得了。好东西向来是“鹤立鸡群”,不搭配些乱七八糟的东东。忆起某年的春节,在杭州,曾多次试过此法,在一些餐馆里也吃过如法炮制的笋。确实,回味无穷。每餐必用,爱极。冬日天目山的笋是最好的,春笋口感就差许多了。

腐千丝:“将好腐于切丝极细,以虾子、秋油拌之。”意为:将好的豆干(我在家用的千张干)切成细丝,然后,过开水焯一下。拌上香油,虾皮,少许盐。喜欢的还可以加入一点姜葱酱油之类的调料。这个腐千丝最早是在国内一位长者家吃过。后来,她见我喜欢,只要做得了,都会送我一小碗。她是吃素的,不加虾和其他辛辣之调料。不知道她的方子如何,但,味道时至今日仍让我啧舌。

酱瓜:“将瓜液后,风干入酱,如酱姜之法。不难其甜,而难其确。杭州施鲁箴家,制之最佳。据云:酱后晒干又酱,故皮薄而皱,上口脆。”在国内,家家都有做酱菜的方子。童年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辣萝卜,有干湿两种制法。干制如同此法,切块后,撒盐,出水,阳下晒得差不多七七八八,不可太干(有些人家喜欢晒得很干,一块萝卜能晒成萝卜丝那么小小的,口味不同而已)。然后,用姜,辣椒粉揉制、入坛。喝稀饭就馒头很开胃。典型湖北人的做法。

还有一种是湿酱。就像韩国泡菜的做法,出品萝卜带着水气,不像干制萝卜咬得“嘎嘣”脆响。除却萝卜,黄瓜,苦瓜也有拿来酱制的。小时候,辣萝卜拌饭可以吃一大碗哩。除却响声那个清脆,更有点点萝卜的甜,辣酱的刺激。好吃!

中国文人于吃是毫不惭愧当仁不让的,从苏东坡、李渔、袁枚,到近代的林语堂、梁实秋,到当代的汪曾祺。他们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们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喜欢这样的文人,于人,是鲜活有个性的人;于生活,是有情调的人;于人生,是快乐享受的人。行文到此,突然想到,老外只怕没有“莎士比亚牛排”、“雨果蜗牛”。嘿嘿,还是中国人活得写意。

每逢周末,大家都歇会,放下一周的疲惫,慰劳一下自己的身体。然后,泡壶茶,看看这篇:《写食生活》,权当一乐。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