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艾丽丝岛
2011-06-28 14:30:0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星学)到纽约观光,切莫错过到环绕着曼哈顿的哈得逊河上一漂。除了着名的自由女神岛上的那个法兰西赠送的雕像,还应登上其旁的艾丽丝岛,其历史人文方面的价值胜过艺术雕塑一筹。

那座巨大典雅的老移民局建筑古色古香,是先民们远道越洋而来淘金、拓展新生活的门槛,很多欧洲移民的北美新家史就是从此开始谱写的。另外,从此处眺望曼哈顿,就像在欣赏一卷长轴的写实风景画,为一览大苹果全貌的最佳地点。小岛故而蜚名遐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艾丽丝岛小巧玲珑,自曼哈顿南端的码头乘渡轮一刻钟即达。我们踏上岛屿,但见红瓦绿树青坪,碧水环绕,环境极幽雅静谧,与方才登船处闹市的车水马龙有着天壤之别。它咫尺毗邻着女神岛,尽览郁葱环绕高擎火炬的雕像;回首又一目了然曼哈顿,林立的摩天楼群如同魑魅魍魉一般;背后则是新泽西州的广袤土地、美东大陆。别看这小弹丸之地,在一百多年前曾是熙攘繁忙的“美国门户”,决定着来讨生活者命运的险关要隘,演绎过许多悲喜交集的人生舞台剧。

约在十九世纪末,美国政府正式在艾丽丝岛设置了移民入境审检处。横渡大西洋而来的各个国家的移民,先感受过了高大的自由女神像“笑靥相迎”之后,随即便在这里弃舟登岸,逐个接受美国海关官员的“冷面甄别”。严密的审查合格了,方能拿到许可证再摆渡舶去对岸,真正踩上新大陆,从新泽西中央火车站搭乘火车,疏散分赴到各地,展开艰辛的移民创业。

据统计,整整62年间先后有1700多万人经由爱丽丝岛进入美国、生根繁衍。如今这些人的后裔们已经占了全美人口的大约五分之二。足以见这座不起眼小岛的隆显位置与作用。一直到1954年,当局决定关闭此处的移民局,将过往的所有档案移送典藏于首都华盛顿图书馆。岛上标志性的海关大楼遂开辟为博物馆,成没啥青史的美利坚国宝级历史遗迹之一,开放供游客参观。

我们走进了这座典型欧陆城堡式建筑,见内中的构架装饰古朴雅致,大理石铺的地面依旧光洁映人。四处似乎仍在映响着攒动移民们的潮音,让浏览中的我很难想像就这麽一个不甚大的空间,当初每天最多时竟可容纳五千人鱼贯入境。如今“国际盲流民工”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已是悠哉游哉的如观光客。

来到三层楼上的大厅,到处挂满了各种实物展品,并有照片、图示、模型等,皆是当年不同国家移民们所携带的各族类风俗物品、相关文件,不失珍贵;此外还有一些蜡像人物、电视录像带等在循环播放着,全方位介绍着这段特殊的史实,令人眼目应接不暇。

步出馆外,从历史的沉重压抑中我深深舒了口气,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在大草坪上环立着的不锈钢“移民光荣墙”,褐色钢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上面密密麻麻地镌刻着人氏姓名。我浏览着,发现有好几个人在此仔细查地找他们的祖先,并将其名字拓片下来,可能是寻根溯宗、晓示族人后代吧。

行至正馆的后面,见另有一片闲置的楼群不对外开放,那是当年用于关押非法移民的牢房,曾经有2% 的入境者在此被羁扣、然后遣返咴籍去。所以其中定蕴隐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凄惨故事,美丽的小岛因此被华人音译成中文亦作“哀离思”岛。

我坐在水畔长椅上小憩,面对岛色水光浮想联翩。人们当年冒着风暴海难的危险,颠簸越洋到这蛮荒之地实现北美梦,图得是更理想的生活,并不惧垦荒之苦;如今的后来者登的陆已变物质极大丰富、难处少得多。只是那口岸移民官员的嘴脸依旧阴酷,冷眼相向待人低。

难忘95年底我从伦敦飞抵新泽西纽瓦克机场的情形:过海关就跟防贼似的,尽管所有文件证明俱全,就因美国教授寄的邀请函Express快递硬壳大套子我没带上,官员就拒绝我入境、冷冷地叫我返回英国。

时值深更雪夜,饥困交加的我反复解释函件、签证均有、为何在乎信封?但人家不,面若冰霜。这真是阴沟里翻了船。最后总算想起我老板现正在出口处接机,“你若不信可以通过喇叭传呼他进来作证本人的真^”。他这才松口放行,我一身冷汗地悻悻进了关卡,这便是大老美给俺的第一印象,确实不咋地。落脚生活了数月,跟欧洲比较也没觉出超级大国多麽好来,我遂决定悄悄申办移民加拿大,虽然老板答应将来为我办绿卡等。

申请很快获准,还免了面试。后来当我一家从纽约乘坐火车到达白求恩的故乡时,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彩虹桥头海关停留,加国的移民官登上车厢例检,他面目喜相、一脸微笑,轻松地在我们的护照、移民纸上盖了戳,一句welcome to Canada,愉快地结束了验察。对照入美境的那不快经历,我们备觉温暖。加拿大兼有欧美之优点,日后久居亦证明了来对了地方。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