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显关中风情的袁家村
2011-10-20 00:15:3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村子不大,可远近闻名,是陕西省先进模范村,又是体验关中民间风情的旅游胜地。

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腹地。站在村中北望,巍巍九旧浇在眼前,那是唐太宗昭陵所在地。昭陵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皇家陵园,唐朝的开国功臣,如魏征、徐懋功、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200余座陪葬墓遍布四周。

袁家村的所在地在唐时是陵园内的“古宁寺”。 现在这一带已形成以唐昭陵、昭陵博物馆、袁家村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我在陕西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将近60年,记忆中礼泉县袁家村一带能人辈出。上一世纪五、六十年代礼泉的王保京闻名全省;改革开放后,袁家村的郭裕录成了发家致富、建设小康新农村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袁家村成为陕西首个万元村。

村里成立了农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型企业袁家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生产大发展,农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一时又形成去袁家的参观风,好比当年去大寨。

近几年,袁家村又在开发无烟工业–旅游业方面名声鹊起。这一波热潮可不是上级组织的,是群众自发的行动。人们纷纷赶到袁家村看看玩玩,随喜一番。从西安开车去大约1个半小时路程,从我们咸阳去用不了1小时。儿子、媳妇新买了车,就利用周末带我们老两口去兜兜风。现在开车出游也成了国内的一种风尚,和加拿大人差不离了。

到了袁家村,只见到处是私家车,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停车位。转到村前,华国锋题写的“ 袁家村 ” 三个颜体大字耸立在村前,可见在80年代初袁家村已崭露头角。

村的西部是村里的生产区,这些年创办的一些加工厂和文艺演出的关中戏楼分布在这一带。东部是生活区和旅游区。我们重点参观东部。这里有并行的三个区域:关中农村风情一条街、农家乐餐饮一条街和村民的生活区。

我们先去长约一里的关中农村风情一条街。路面铺的不是柏油、水泥,而是一方方古朴的青石。道路一侧有一条宽约一尺的小水沟,一股清澈的泉水在缓缓的流淌。这潺潺流水引人兴怀古之悠思。莫不这就是曲水流觞?王羲之的古风在关中古原应运重生?

街道两边都是半个世纪以前常见、现在却很稀罕的、体现关中秦风古韵的店铺。这些店号对我们老年人是回首当年,对70后、80后、90后是别开生面。

看看这些店铺的名字吧,它们和现在流行的万家、华润、量贩、人人乐、肯特鸡、沃尔玛不同,他们称作五福堂面坊、五味斋醋坊,德瑞恒油坊,永泰和布坊、同顺堂中药店、稻香村醪糟坊,天一坊辣面,五味斋、影艺堂、天一阁、童济功、五丰堂,卢记豆腐等。每一家门口都飘着“酒”“面”“油”“布”等等字样的挑子。

袁家人真会动脑筋,这些老字号的名称和摆设处处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样样都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们仿佛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又在这里重现。短短的一条老街,生动的再现了关中的市井风情,身处其境,人们仿佛到了水浒传里的清河县,难怪有人将它的景象喻作西北版的“清明上河图”。

在天一阁作坊的场地上,一道少见的情景吸引着城里来的人:蒙了眼睛的毛驴正在卖力地拉着碾子,就地转着圈,红艳艳的辣子面就这样磨出来了。快去天一阁尝尝香喷喷的油泼辣子夹锅盔吧!

在卢记豆腐坊里,人们看见做豆腐的全过程:用大缸泡黄豆,用石磨磨黄豆,用布袋挤豆浆,大火煮豆浆,石膏点豆腐,最后包豆腐、挤水、成形。城里人只会吃豆腐,现在才弄清来龙去脉。来碗豆腐花吧,尝尝这原汁原味的豆腐产品!

礼泉烙面饼,直径近两尺,当着大家的面三下两下就烙成了,很快大嫂就端来了加了葱花、香菜、热腾腾、香喷喷的烙面让你品尝,这可是礼泉有名的特色小吃。

你想吃凉粉?来吧,看看这凉粉挑子!细细的枣红木的扁担,两头绑着红莹莹的流苏,两个方方的担笼用细细的竹条撑起,上面放着六、七种调料,老师傅用小巧的刨子刨下一小碗亮晶晶、白生生的凉粉,应和着顾客的叮嘱:辣子多放点!把凉粉送到面前。

你见过用上世纪初叶常见的牛拉大车改成的酒吧吗?吧台是用木轮牛车改造成。门口摆放着木车轮,里里外外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木车轮,天花板上也是车轮作顶,墙上还挂着犁,推板,搂,这些旧时的农具,使你回想起过去的田间劳作。酒当然是现在热销的酒,在这既现代,又古色古香的氛围里,人们饮着美酒,自然会产生“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慨。

我回想起,在加拿大、美国的很多地方,一些住宅、商店也是用古老的车轮作装饰品,显示他们悠久的历史渊源。看来,人类对自己的发展史都有着共同的感触。

人们在这里一路走、一路看又一路吃,既尝到了这些民间风味,又见识了它们的制作过程,看到了很多现在已很难找到的加工机具。

在这条不长的街上,人们体验了方方面面关中古老的生活风情。豆腐、豆浆、豆腐脑是怎么做成的,鲜艳的土布是怎么织的,酒是怎么酿的,香油、醋和油泼辣子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在这里你都能亲眼目睹、找到答案,并且亲口尝尝它们的滋味。袁家村就是货真价实的“关中印象体验地” !它也是近百年来民间生活画面的展厅!不容易啊,现在还有多少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在倒流,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古街,去“体验”我们往昔生活过的场景?!

穿过这条关中风情街,再拐入另一条街往回走,左手边全是二层的民居,现在每家都在自己院子里开办农家乐的饭店。家家庭院整洁,花木葱茏,树荫下大园桌一张张摆开,生意兴隆,食客爆满。

我们到一家清静的院落用餐。饭菜充满农家风味,主食有煎饼、凉皮、锅盔、油饼、菜卷、麦饭、面条、新鲜的小米粥、醪糟等。其中,油泼辣子内掺有花生仁和咸菜末,夹在锅盔内辣香入口。各色新鲜的时令蔬菜、老豆腐,炒鸡蛋、烧鸡块、炒绿豆芽、炒土豆丝、炒油麦菜、莲菜、木耳葱头等,吃起来味道可口,实惠。炖土鸡–真正的农家散养鸡,营养很好。

这里的蔬菜副食等都是绿色食品,吃着新鲜放心,生意也自然红火,一年下来,村里人光是“农家乐”一项就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用餐之后,还可以在主人家后院的客房里休息。开窗北望,可以看见著名的九旧剑一代伟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在那里。一些农家开办B&B式的旅馆业务,游客可小住几日。每天,打牌、钓鱼,睡午觉。晚上看袁家村(秦腔)剧团演出折子戏。城里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不亦乐乎!

享受了农家乐的午餐,我们转到村里的住宅区看看。进了大门,我们看见一条街的两面全是一色的二层小楼,行道树郁郁葱葱,路面平整洁净,很多人家门口停着私家车。有的人家门上贴着对联,挂着红灯笼。有一点与别处显著不同,窗上几乎没有防护网,这说明村里安定,风气好。进大门不远,路中间有毛主席塑像,表达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伟人的深厚感情。

袁家村地近昭陵、乾陵,交通又方便,现在又有了体验关中农村风情的新景致,一传十,十传百,已经形成了到这一带旅游的新热潮。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