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豪气今犹在
2011-11-03 21:03:5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乾陵位于陕西省境内,距咸阳40公里不到。沿着312国道前行,时不时见到高大的陵墓出现在不远处。很快,在西北方向,苍茫云海的背景中涌现一串名为梁山的连绵的山峰。

这一带山石崔嵬,地势险峻,是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咽喉,张骞通西域和唐代兴起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其中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特别引人注目。北面的稍高,海拔1047.9米,南面的两峰稍低,左右对称,远远望去像煞是一个睡美人头北足南,仰面横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这就是乾陵所在地――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合葬墓所在处。

自唐朝开始,把皇帝的灵柩深藏在山中,改变汉朝平地累土为陵的做法,说是节俭人力物力,其实在深山中打洞建墓,也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梁山北面的最高峰是陵墓所在地,南面稍低的两峰被当地人称为“奶头山”,通向陵墓的司马道就夹在两峰之间。诗人郭沫若这样描写梁山的情景:“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

现在人们说到乾陵好像只是武则天的陵墓,其实它首先应该是她丈夫李治(628-683)的墓。武则天在唐太宗时进宫,封为才人,赐号“媚娘”。当时她还只有14岁,虽然容颜妩媚,还不能与其他后宫佳丽争宠。

太宗病危时,太子李治随侍在侧,有心计的武则天频给未来的接班人抛媚眼,两人开始了暧昧关系。太宗死后,按照当时制度,武才人和其他没有生育的妃嫔被送去削发为尼,为先皇祈福。

3年后,在太宗忌日,李治去寺庙进香,和武则天重遇,旧情复萌,被召回后宫,封为昭仪。她不惜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于王皇后,导致王皇后被废,最后武则天终于取得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后地位。

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在开始的十年,他励精图治,又得到老臣们的辅佐,作出一些成绩。显庆五年(660)后,李治开始患病,逐步把政事交给武则天。这位皇后通文史,善权谋,精明强悍,智力超群,颇得高宗信任。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葬于梁山。因陵墓在长安西北方向,为八卦乾位,故称乾陵。

在随后几年,她把儿辈的帝位玩弄于掌中,有的废为庶人,有的用酒毒死,最后在公元690年,她利用和尚编造谎言,说她是弥勒佛降生,该代唐为人主,又运用手段,策动各界几万人“劝进”,于是她“顺应民心”改唐为周,自称大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掌权将近半个世纪,她一方面善于笼络人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加强和改善了唐王朝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任用酷吏和亲信,屡兴大狱,手段残酷。同时,她豪奢专断,宫闱秽乱,男宠众多。

到了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旧唐的大臣都拥立被她废了的唐中宗李显复位。到了11月,风流一世的武则天在82岁的高龄终于闭上眼睛,临终嘱咐“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于是,唐朝又恢复了,乾陵重新打开,她以皇后身份和李治合葬在一起。

所以,乾陵是唐高宗的陵墓,武则天是附葬于其中的皇后。但从她曾当过大周皇帝的身份,乾陵又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

乾陵深藏在梁山之中,参观时先要走一段石阶路,一共有537级石阶。走完石阶便是一条宽大的位于山脊顶部的“司马道”,两边往北依次每隔十来米对称排列许多大型的石雕。端立首位的是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

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大的浮雕鸵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鸵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威震夷狄,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

这条司马道直通远处的梁山顶峰,两边石雕高大威武,显出乾陵华贵的帝王气象。只是石阶太多,攀登有点困难,现在开辟一条新路,避开石阶,从司马道中间处进入,可以省力许多。

看完列阵的雕像,东、西阙门旁的两通高大的石碑吸引我们的注意,西边的一通是唐高宗的“述圣纪”碑,它是女皇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纪念碑。碑为方形,顶、身、座共七节,表示日、月、金、木、水、火、土,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照天下,故又称“七节碑”。碑高7.53米,四角雕刻一力士石像。碑文约6000余字,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写,笔画初刻填以金屑,现今个别字的金迹尚存。

东侧一通是武则天的无字碑,它高7.53米,总重约一百吨。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上还有狮、马及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整个无字碑高大雄浑,雕刻精美,为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

无字碑不铭一字,武则天给后代留下诸多待解之谜。目前主要有“德大说”、“遗言说”等。“德大说”是她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但两说均无充足的史料佐证。无字碑因为这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它在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在无字碑上题字,无字碑成了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近40人的题字。人们评价武则天,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而且是用女真文字刻写的,旁边还附汉译。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过了阙门,神道东西两侧的两组石人群像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整齐恭敬地排列在两边,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统称61藩臣石像,象征万方来朝,可见唐帝国当时威风十面,君临天下!

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两手前拱,神态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两位皇帝的到来。石像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他们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现在有些字迹尚可辨认。

石像显示了当时唐皇朝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惜,经千年时光,藩王的头颅全部消失。据推测,这是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当地人的迷信造成的破坏的结果。

再向前数步,我们看到一对高大雄伟的石狮昂首挺立在神道两边,仿佛在警卫着两位皇帝的陵寝。乾陵周围的各种石刻林林总总多达 120余件,被人称为是“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游人到此,无不为这些石刻的雄伟气魄感叹不已。

再前进几十步,神道中间树着两块墓碑。一为陕西巡抚毕源所立,上书“唐高宗乾陵”,高2米,另一块墓碑离此不远,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他当时热衷于给武则天翻案。

由这里再前行,墓道直通山顶,路也变窄了,两面全是兜售纪念品的小贩,有人牵着马供游人攀登。我70年代曾登至半山,其实陵即是山,山就是陵。两个皇帝具体埋在哪里,那是千古之谜。

当时在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现在人们参观乾陵,首先到公路边参观永泰公主墓,深入地下近20米的地宫,看墓道两边的唐朝风格、杨贵妃体态的唐朝宫女群像壁画。最后下达公主棺椁室。那是像小房子一样的黑色大理石的棺椁,不过里面已被盗窃一空。懿德太子墓就在附近,格式相近。

乾陵由于埋着两个皇帝,历来成为盗墓者的觊觎的对象。在过往的1200多年中,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活动,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未盗成功。

黄巢动用40万大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当官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也没捞得半点好处。

结果,乾陵墓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那是1958年冬,经过乾陵的公路需要复修,农工便到距无字碑以北1公里处的梁山主峰东南坡炸石取料。几炮炸响之后,只见爆炸面上尽是石条,像是人工凿的,上面有字,还连着些像钢筋一样的东西。农工们立即报告县政府,县领导立即报告到省上。

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月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用1米多长的8000块石条填塞,共39层,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坚固异常。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

对一座帝王陵墓来说,墓道口好比一把钥匙,知道墓道口相当完成了一半发掘工程量。几十年来,陕西省政府多次建议开挖乾陵,促进本省旅游发展,并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计划书。但中央相关部门认为发掘的技术条件仍不具备,一直没有批准。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里面的宝贝推算最少有500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唐太宗曾遗诏把《兰亭序》枕在他头下,但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挖开昭陵时,没有见到《兰亭序》,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就推断《兰亭序》陪葬武则天。

中国政府在1957年就公布乾陵为“陕西省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又公布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

下了山,你如果累了、饿了,我建议你到不远的乾县城里尝尝“乾县四宝” ,即当地最有特色的地方风味的锅盔、挂面、嚓酥、豆腐脑。

锅盔据说是修乾陵时民工的食品。因为几十万民工,吃饭成了问题,于是有人用头盔烙馍,成为一绝,流传至今。乾县的面讲究油旺、汤煎、面稀。面碗比茶杯大不了多少,一碗只有一筷头面,故人层称“一口香”,有“吃三十碗才抬头”之说。几个人吃面,面碗往往堆了一桌。乾县嚓酥是乾县小吃中历史最为久远的品种。相传是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油大不腻,色黄味香,外酥里脆,香味扑鼻。我曾请来访的日本姐妹学校的老师吃乾县四宝,对方深感惊讶,大快朵颐。

图说:
http://news.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18/94418/1.jpg
梁山恰如睡美人

http://news.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18/94418/2.jpg
司马道直抵乾陵主峰,两边石雕对列

http://news.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18/94418/3.jpg
武则天给自己建的无字碑

http://news.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18/94418/4.jpg
阙门前的61藩臣石像

http://news.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18/94418/5.jpg
永泰公主墓地宫甬道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