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和彼得堡
2012-01-25 22:16:0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叶元凯)我们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彼得堡,她的典雅、大气使我们为之惊讶。彼得堡和彼得大帝的生平事业有密切关系。

彼得大帝是现代俄罗斯的开拓者,彼得堡的奠基人。彼得1672年6月9日生于莫斯科。1725年2月8日去世,和我国的康熙皇帝基本上处于同一时代。

彼得青年时,俄罗斯处于蒙昧的农奴时代,国家发展极其落后。与西欧各国相比,俄罗斯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几乎还停留在中世纪。国内贵族和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彼得看到俄罗斯的落后和差距,决心改变这种状态。他决定亲身去西欧体验一番,考察西欧的发展,思考俄罗斯的改革。1697年,彼得正当25岁的英年,真正亲身掌握国家大权也才8年。他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去西欧长途旅行。为了看到西欧的真正面貌,他决定隐姓埋名,以上士士兵的身份参与活动,避开了官方的繁文缛节,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

在旅行期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最大的造船厂当学徒,一干就是4个月。他学过尸体解剖,学过拔牙技术。做工期间,他住在小房间里,自己做饭。一年后,他成了能工巧匠,别人称他Master Peter(彼得师傅)。空闲时,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他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旁听了辩论。总之,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欧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这次旅行延续了将近两年之久,这是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和改革定下了基调的旅行。

回国之后,彼得着手进行内容十分广泛的改革,涉及军事、国家行政机构、宗教、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多方面。他还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图书馆、博物馆,改革繁杂的斯拉夫文字,大量印刷和翻译西欧先进国家的书籍,促进国家的迅速发展。

但是,有趣的是,彼得大帝的改革,却首先是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俗开始。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剪胡子,他下令全国城乡的男人都不许留长胡子。50年代我看过苏联电影《彼得大帝》,里面有一个镜头:他在集会上,一把揽住大臣们的大胡子,一剪了之。本来在俄罗斯人的观念里胡子是“上帝赐与的装饰品” ,可他是沙皇,他认为又宽又密的胡子是与世界文化交往的障碍,谁敢反抗沙皇?

后来因为阻力太大,彼得大帝也作了些让步,一时想不通的也不会砍头,但是得出钱购买留须权。这个钱可不少,一个富商每年要缴100卢布。就是缴了钱,事情还没有完,还要把政府发的上面刻着“钱收讫”的小铜牌挂在脖子上,以备随时查验。在彼得大帝的行政命令加经济手段的压力下,这一流传千年的古风也就慢慢消亡了。

第二步,他着手改革传统的宽袖长袍。他认为这种服装华而无当,有碍工作,必须禁止。他在宴会上自己动手,把客人的大袖袍加以改造,一边剪还一边说;“大袖子太碍事,到处惹祸;不是把玻璃杯子拂下来,就是弄汤弄水,撒人一身。剪下来这一段,你还还可以拿去做一双靴子。” 他下令:“莫斯科及各城市居民所著衣服,……其外衣之长以衔接吊袜带为度,内衣则应短于外衣。皇帝带头,谁敢不听?一时间,俄罗斯掀起了一股改革之风,把莫斯科公国时代的长袍改造为欧洲式的短装。

彼得在西欧和当地的王公贵族一起进餐时,由于他不使用餐巾,给人一种不讲卫生的感觉。这种观感损害了他的自尊心。彼得因此专门出版了一本生活教科书《青春宝典》,其中从品德的培养一直到青年人应该如何做客、工作和居家的行为方式,诸如此类都有明确的规定。甚至还具体到用餐时一定要使用餐巾,不能“发出吧哒吧哒的响声”。从这些细微末节可以看出彼得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对俄罗斯影响的深远。

就这样,从1698年开始,彼得大帝在自己的国家发起了声势浩大而又严厉无比的改革运动,这场彻底改变国家命运的大改革波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宗教等各个方面。他建立了正规的陆军和海军,使得落后的俄罗斯一跃而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

但是,俄罗斯当时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无法更快发展。为此,彼得大帝大力整顿军备,建设海军,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在东方找清朝的麻烦,目的就是夺取出海口。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在东方,侵占了清朝的远东地区,获得太平洋的出海口。

与瑞典的战争起起伏伏,互有胜负,持续了20年之久。据说1703年的某一天,彼得大帝从他身边的一名士兵那里拿过一把刺 刀,在涅瓦河的兔子岛上划了两个十字型状的划痕,同时说,在这里一个城市就要开始了。他下令全国向这里运送建筑的石料。这就是彼得保罗要塞建设的起始。于是,在新占领的敌人的土地上建设新首都的工程开始了。同时他下令在这片地方建立了九个造船厂,日夜不停地建造风帆巨舰,准备打仗。

1709年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战胜瑞典,将瑞典驱出俄罗斯西北海岸,形势进一步稳定了。彼得大帝说:现在,在上帝的帮助下,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块奠基石终于奠基了。

1712年,为了实现进一步向外扩张,彼得大帝决定把首都正式从莫斯科搬到这个新占领的地方。1720年,沙俄终于打败了瑞典舰队,从瑞典手中夺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沿海一带。俄国通过战争吞并的领土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一片领土。虽然面积不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它给俄国提供了波罗的海的一个出海口,从而有了一个“了望欧洲的窗口”。

彼得堡建设之初是很艰苦的。这里有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一些地势低矮的小岛和烂泥滩,河两岸是无尽的松树林。这里还有长达五个月的冰冻期,天气很差,一年难得见到太阳。皇室和俄罗斯贵族痛恨这个地方。最初,他们不相信彼得大帝是认真的。这里没有食物,食物要用车和雪橇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哨兵有时还会被狼吃掉。

更为糟蹋的是,这里到处都是水。可能,除了彼得大帝本人之外,没有人想要在圣彼得堡居住。彼得热爱航行和造船,他高兴地看着宽阔的涅瓦河,呼吸着潮湿的空气。但是贵族们还得按照彼得大帝的命令来到这里,并定居下来。彼得大帝经常拳打那些不太听话的人,没有人敢对他说不。

他招聘了外国建筑师,按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开始施工建设。他发誓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为了指挥和参与这座新城市的建设,彼得让士兵给他在工地上搭起一座圆木小屋。士兵们花了3天时间搭起小木屋,他从1703年起一直在里面住了5年之久。他睡觉的房间只有6平米,他就睡在一个沙发上。

这一圆木小屋现在仍然保留着,名叫“彼得小屋博物馆”,作为对彼得大帝永久的纪念,屋内完好的保存着彼得大帝当时生活的情景,还有他制作的一条独木舟。为了保护小屋,外面加盖了有许多大窗的砖房。

随后,圣彼得堡的建设工作进度加快了,更多的外国建设者和工程人员来到这里。彼得大帝想使这个城市成为一个向现代世界开放的窗户。石头建造的皇宫和其他建筑物沿笔直的大街拔地而起。这些坚固的建筑物一直保留到今天。

在彼得堡,人们流传一种说法:假如彼得大帝现在复活,他很容易找回他以前居住的地方,因为300年来,彼得大帝时期建成的街道、宫殿、教堂、广场、桥梁、海军大厦等等,基本上依然原貌,满眼尽是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风格,在市中心见不到一幢现代建筑。

在古老、繁华的大街上,几乎不见巨幅的广告牌,听不到商场门口高音喇叭大叫大嚷,商店的装饰多小巧低调,我在著名的涅瓦大街流连,典雅的雕塑,古老建筑物的标牌,时时在街道两旁出现。这条300年前建成的大街,用宽大的石板铺设,平平整整,相当于现在的6车道宽。我想到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就曾在这里踯躅,心里感到震撼。难怪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区及有关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就这样,这座拥有众多河道和400多座桥梁的”北方的威尼斯”就成了长达2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中心,也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国家发展重心西移了,邻近欧洲各国,更便于接受欧洲的开化文明。

我们参观了兔子岛上的彼得保罗要塞,它是1703年开始由彼得大帝亲自督造的,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也是彼得堡兴建的开端。这是一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全用巨石砌成。彼得保罗要塞是“圣彼得堡的历史核心”,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炮楼、执行死刑的高台等建筑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20世纪中叶,还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从18世纪起,每日中午12时,纳富什金棱堡的大炮就射出一发空爆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那天我们恰巧听到发炮声。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底下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还有一座监狱,高尔基,列宁的哥哥都曾被关在这里。

堡垒里有彼得大帝的坐像。真实的彼得身高205厘米,仪表非凡。那个雕塑是印象派风格,据说脸部很像他,因为在他死后,有人用面膜把他的脸型复制下来了,现在此膜还保存着。拍照时,导游说,习惯女性可坐在彼得怀中,以求得到彼得的宠爱,男性可摸彼得右手翘起的食指,可得好运。我如此照了一张。团内几位女同胞真的坐到彼得怀中,不知彼得能否坐怀不乱,会不会喜欢上她们。

我们还在十二月党人广场看到了彼得大帝的青铜骑士雕塑,它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是按照另一位俄罗斯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大帝的外孙媳妇)的吩咐制作的。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纳辛勤工作了12年于1782年完成了这一艺术杰作。铜像重20吨,高5米,被安置在一块重达1600吨的天然巨石上,头戴桂冠的彼得大帝骑在前蹄腾起的骏马上,右手伸向前方,显示出了所向无敌的风采。

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进行改革的旧势力。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铜像底座的天然巨石,是当年在芬兰湾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进行运输。这块巨石沿着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

普希金曾写了著名的长诗《青铜骑士》赞颂彼得大帝和这尊塑像。我以前多次在电影、画报、风景明信片上见过这一雕塑,今天到了像前,绕着它走了一圈,更体会到它的雄峻。巨石基座上刻着:

献给彼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 于1782年夏

这一巨型雕塑矗立在广场上已经历了230个寒暑,它提示世人彼得大帝对俄罗斯的伟大贡献,昭示俄罗斯发展的历史。

彼得大帝可以说是世人熟知的俄罗斯国父,他17岁结婚,但他不喜欢这位新婚妻子,一个星期后就离开她。40岁时他在北方战争中俘虏了立陶宛女子叶卡捷琳娜,相貌不很美,但彼得一眼看中,后者就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彼得去世后,她就成了新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我们在冬宫广场幸运地碰见了“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皇后”,他们在兜揽人们合影。

“皇后”表情开朗、友好,她和我用俄语和英语交谈,她自我介绍了身份,并用汉语说“100卢布”–指合照的费用,恰好有人求拍,我在旁连忙也偷拍了一张留作纪念。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57/95757/1.jpg
彼得小屋博物馆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57/95757/2.jpg
远眺彼得保罗要塞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57/95757/3.jpg
彼得大帝坐像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57/95757/4.jpg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

http://newstarnet.com/news_pictures/57/95757/5.jpg
冬宫广场幸运地碰见了“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皇后”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