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女儿中文写作的体会
2012-12-04 10:53:2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两个女儿都出生在加拿大,我们最初对她们的中文水平的期盼就是能与我们用中文进行听说交谈,从来没有奢望过她们能阅读中文,更不要说用中文写作了。

大女儿用中文写文章是从中文学校开始的,记得每次圣诞节放假前,老师留的作业之一就是写一写自己的圣诞节。辅导一个说中文还不太利索的孩子用中文写作,我当时也无从下手,就建议她和用英文写这样题材的文章一样,写写在圣诞节里都干了什么,比如:圣诞老人给送来了什么礼物,打开礼物时是什么心情,也可以写写吃的玩的等等。她这样写出的文章和流水帐差不多,而且还有好多因为不会写而用拼音代替的字。(她那时还不会用电脑输入中文)。

态度比较认真的正式写作是7年级的圣诞假期的作业,老师让学生们参加那一年《侨教双月刊》主办的“看动画写故事”比赛,比赛规则要求参赛者从所提供的几个成语故事动画片中选择一个写成文章,再没有其它任何说明。大女儿最后选定“铁杵磨针”这个故事,并按照她的理解把故事复述了一遍。我看过之后,觉得这样的文章去参赛似乎不妥。想起她平时在学校里常常写读书笔记(Reading Log),老师给学生列出的提纲一般都包括:先简述文章或书的内容,然后介绍这个故事里主人公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再联想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经历,或者其它读物里有类似的情节等。

经我这么一点拨,大女儿立即想到自己一年级时准备参加地区的Spelling Bee,就是像“铁杵磨针”里的老婆婆那样,坚持每天做一点儿,一天背10个单词,最后背完了所给的300多个单词去参赛,成功地获得第二名。按照这个思路写好以后,我再帮她把不通顺的语句和错别字改一改,这篇文章获得了她所在的年龄组的第二名。这无疑对她和我都是极大的鼓舞,也让我从中看到了孩子的潜力。

我从2009年开始给《星星生活》的“移民世界”专栏写文章,不久,觉得孩子们应该也可以尝试着以她们的视角写一写她们自己的生活,和她们的同龄人一起分享。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大女儿写下了2010年我们全家参加玮先生同乡会春节联欢时和妹妹表演的经历,后来又写过一篇和妹妹一起跟我学包粽子。在参加“带孩子上班日”后,给我们详细讲述了她跟爸爸上班的经历和感受。最后,她说:“我可不可以给《星星生活》写个文章?”真没想到,她居然主动要求用中文写文章了。这之后,她又陆续写过自己学琴、在中文学校做义工的经历和感受等。

小女儿在姐姐的影响下也跃跃欲试,开始我担心她年龄小,生活内容相对简单,但又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我想到学生们在外出参观或参加完活动后,老师总是要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再写作,以此很好地避免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每次总有这样一项内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我如法炮制,也要求小女儿先把要写的内容讲出来,经鉴定合格以后才能写。因为在我看来,公开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不同于自己的私人日记,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公共价值的。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她的中文口语表达,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她善于从简单的生活小事中升华出让自己和读者都能有所收获的感悟。

今年暑假的一天,小女儿在拿取冰箱里的酸黄瓜时,因为没有把挡在前面的西瓜先拿出来而把西瓜碰到了地上。她在文章里除了写今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如何处置外,还写道:“要听妈妈和爸爸的话,因为他们对我们讲的话都是从他们的经验来的,我们都得要记着,不能老让人提醒。”她能有这样的认识,真让我感到挺意外。

小女儿前不久参加了Free The Children组织的We Day活动以后写的文章,让我们对这个儿童慈善机构的活动有了全面认识,而且也引起我们的很大兴趣。其实,在这之前她跟我们说过好几次在学校做的与此相关的活动,但对我们都是零星的记忆,等她用文字写出完整的过程,不仅让她自己为这个事情做个总结,也让我们对孩子在学校做的事情有了完整的了解。

毋庸置疑,孩子们在用中文写作过程中,会增加她们的中文词汇量,特别是书面语言的词汇量。因为她们平时使用中文多是听和说,口语词汇比较多。而且,口头表达的是浅层次的语言加工,书面写作可以达到深层次的语言加工和认知加工。

在辅导两个女儿中文写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一起修改,这是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好时机,我也从中了解到了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并及时因势利导。

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感谢学校老师的引导,也让我学会了该如何启发孩子。还要感谢报纸编辑和读者们的支持与鼓励,令两个女儿的中文写作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