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母亲探讨如何孝敬父母
2013-04-16 09:24:5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在国内的父母看过我在《星星生活》593期上的那篇“拿什么孝敬你们,故乡的父母?”之后,特意打来电话,就这个话题和我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其实,我那篇文章是在构思了很久才写出来的,这次听了母亲在电话中的一席话,觉得文章写得仍然很肤浅,最重要的是没有和我们要孝敬的对象—父母做更深入的沟通,没有真正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因此,特意再写此文,算是对上一篇的补充和引申。

“中国文化里有’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也有’好男儿志在四方’。”母亲首先说。当听到前半句时,我以为我们的谈话会落入老生常谈,没想到,母亲后半句,话锋一转,令我很明显地感觉到,母亲的这次谈话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果然,母亲说,看完我的文章,她和父亲连续几天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并且觉得很有必要再跟我好好地说一说他们的想法。

“孝敬父母并不完全在于是不是在父母身边生活,而在于是不是有这个心,是不是有孝敬父母的心,只要心到了,心里总想着这件事,很多问题就都不难解决。有的子女在身边的老人,不仅得不到子女应有的照顾,反而被子女活生生地气死的呢!还有的即使和父母生活在一个城市,住得很近,也不经常去看望老人,这也使得老人很生气。”母亲继续说,并且还给我列举了他们身边熟识的人因为分家产而被子女气死的实例。其实,我们有时也会在媒体报道上看到类似这样的事件,有的甚至亲手或者参与筹划谋害父母,上演伤天害理的人间悲剧。

“孝敬父母,主要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母亲接下来分析说。“物质方面很好理解,就说精神方面吧!孝敬父母就要给父母精神上的慰藉,这慰藉包括:经常回家看看,这个你在文章里都写了,也是好多人都经常说的。可是,你们在国外,这个经常就不能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要以年来计算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隔上几天给父母打个电话,通报一下彼此近况,再嘘寒问暖,询问一下有什么特殊需要。现在通讯设施这么发达,还可以经常发微信,或者连上视频聊天,听听看看孩子们弹琴唱歌,就好象是生活在一起了。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你们在外面能够遵纪守法,身体很好,工作顺利,生活美满幸福,孩子们在学业各方面也都满意,这样,父母对你们就没什么担心,在精神上很放松,也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这也是孝敬父母的重要方面。否则,成天对你们牵肠挂肚,精神负担就很重。”

母亲一连说了这么一大段,让我猛然想起《弟子规》的“入则孝”一章里就有这么一条“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前一句是说:子女外出时,一定得向父母说明要去的地方。回来的时候,也要向父母禀告,以免父母为子女的行踪和安全担心。后面一句的意思是:子女在外面求学或工作,要有固定住所,并且让父母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不要让父母担心子女在外面到处漂泊流浪。此外,这个“居”还有“生活起居”的意思,是说子女的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神,否则,就会让父母担心。“业无变”就是说人要有定心,有事业心,有固定的职业,从而避免父母的担忧。在“入则孝”这一章节里也还有个人品行要端正的条款,这些都是告诫我们:无论是个人言行举止还是生活工作,都安排规划得合情合理,不让父母操心,能够做到这样,就算是孝敬父母了。

中国古训也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和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但是,也不能只报喜不报忧,隐瞒实情,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子女一切都很好,是真的很好,不是假好。如果有了什么烦恼,也跟我们说说,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这也能让我们觉得自己虽然年龄大了,但也还有被子女需要的时候,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一种满足。”母亲继续补充说。不过,这个度怎样把握还真得需要好好斟酌,既能达到大家一起排忧解难的目的,又不让家中的父母为在外的子女担忧。记得我前年突发眼疾,父母在得知我在积极想办法自己治疗并见成效后,直到现在还常常和我在电话里交流养生之道,父亲更是经常向我推荐他的保护视力的做法,令我们彼此都很有收获。

和母亲的这次关于孝敬父母的谈话结束后,我把这些内容转达给了我的两个女儿,并且打开《弟子规》的相关章节给她们朗读和讲解,因为我觉得,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做子女牢记和做到的。

“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生活技能,幼年时哺育呵护,病痛时悉心照料,操劳我们的衣食,惦记我们的行程,期盼我们成长……使我们离开父母以后,时常会思念那个温馨的家,和家中的父母,远隔重洋,如果不能经常回去看看,就让我们尽量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能够愉快地安度晚年。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