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餐和西餐
2014-03-24 06:36:2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在加拿大,我们有一位交往了10多年的牙买加朋友玛利亚。玛利亚一家酷爱中餐,尤其喜爱饺子和炒饭。

饺子,是我们中国人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时餐桌上必有的食物,它有许多吉祥的象征。玛利亚曾多次试图跟我学包饺子,先说和面,她就学了好几回,满手满盆粘的都是面不说,面盆四周甚至地上也都洒了不少面粉,最后决定:还是去超市买饺子皮吧。

轮到和馅,她就开始望而生畏了,我还没敢跟她说自己剁肉馅和剁菜馅呢,只跟她说往肉馅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加水,用筷子朝一个方向用力搅拌,直到搅上劲儿。再说这包饺子,初学者能把馅包在饺子皮里不露馅就已经是成功了,可玛利亚对自己要求标准比较高,一定想要捏出褶来,因为她也想要捏福。总之,她最后还是彻底放弃包饺子,她觉得这包饺子不是在做饭,简直就是在做精致的手工艺术品,每一步都含糊不得,还是想吃的时候来我家吃,或是去超市买冷冻饺子吧。

 

洋人逢年过节时也很重视家人团聚,烤火鸡是餐桌上必不可缺的。玛利亚没跟我学成包饺子,可我却从她那里得到了烤火鸡的真传。以前一直为烤火鸡肉干没味道犯愁,其实,只要具备工具和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享受味美肉嫩的火鸡。

首先要有一个带盖子的大烤锅,其次,要提前两三天把火鸡里外都抹上盐腌制。烤的时候,表面再涂些黄油,火鸡肚子里塞上面包干和一些蔬菜,把这样的火鸡放在一个架子上,再放进烤锅里,等表面焦黄了,盖上盖子再烤,用专门查看肉是否烤熟的温度计插进肉最厚的地方,看到温度快到熟的程度,在火鸡四周加进一些土豆等蔬菜,一起再烤上半个小时。最后把汤汁勾芡,配上蔓越莓酱,一顿色香味美的火鸡大餐就完工了。吃的时候,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再添加胡椒或者盐等调味品。

和烤火鸡相比,包饺子确实是需要精工细做的手工活儿,而且各种作料的比例要掌握好,过咸过淡都不好吃,出锅以后就没有了补救办法,自行再往上加盐根本就不好吃。这也体现了中餐多种主料和辅料及作料味道不分彼此,需要完全融合的烹饪特点。此外,包饺子虽说工序比较复杂,但正因为这样,便有了多人一起参与的机会,特别是节日聚会时,大家围在一起,一边说笑聊天,一边和面剁馅擀皮包饺子,要的就是这个气氛。

再进一步说,逢年过节的这顿饺子不仅仅是停留在吃上,而更多的在于有众人参与其中,这又充分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共食”这个特点。西餐中的烤火鸡虽然也是众人同吃一只鸡,但从其烹饪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包饺子相比就相差甚远了,而且用料也没有那么精细和讲究。

从餐具上说,吃中餐用筷子,吃西餐用刀叉。表面上看,用刀切像屠宰,用叉戳像攻击,也不能给别人夹菜。中餐用两只筷子夹食物,不仅方便,而且显得既稳重又文雅。中国人在一起吃饭还讲究用筷子给别人夹菜,以表示客气与和气,而且,用两只筷子夹住食物给别人,也有把对方紧紧夹住的意思,很具有人情味。据说用筷子给客人夹菜是中餐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种礼仪。

用筷子吃饭,是很多洋人想学又学不来的,索性把筷子当叉子竖着插进饺子往嘴里送。最难的要数吃米饭了,西餐都是用盘子就餐的,借助刀叉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盘子里的米粒吃干净,左手拿的叉子背朝上,右手拿刀轻轻地将米饭推到叉子上就可以了。可是,要想用筷子把盘子里的米饭粒一个个地夹起来吃进嘴里可不是件容易事。其实,中餐是碗用餐的,而且,吃米饭的时候,多数都是一只手把碗端起来贴近嘴边,另一只手拿着筷子把米饭拔进嘴里。不过,这又触及到了西餐礼仪,不要说把盘子端起来往嘴边送,就是小碗都是不可以端起来的。

西餐桌上还有一个礼仪就是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这也是为什么西餐里的鱼都是没有刺,虾也都是去了皮的,如果吃带骨头的鸡或者排骨,也一定要先在自己的盘子里,用刀叉把骨头剔除,再用叉子把肉插起来送进嘴里。记得有一次玛利亚的女儿把刚出锅的饺子吃进嘴里,眼见孩子烫得已经流出了眼泪,却还是双唇紧闭着到卫生间去解决,而绝不能在餐桌上,当着大家的面把吃进嘴里的食物吐出来。

和吃中餐相比,西餐桌上的礼仪还有很多,比如,每人都是根据需求自己取食物,距离较远的食物,则需要请别人递过来,不可站起来去端远处的食物。要等同桌就餐的人都取好食物以后,再一起开吃。喝汤时,用汤勺舀着喝,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碗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切忌端起汤碗用嘴吸着喝,也不要因汤烫而用嘴去吹,而是应该等汤凉一凉再喝,所以有人把西餐桌上的喝汤叫做“吃汤”。还有,不要拿着整个或者整块的面包咬,而是应该把面包掰成小块送入口中,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把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民族因此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文化没有好坏,只有不同,了解并尊重文化的差异,就不会闹笑话、惹麻烦,也不会感觉束手无策。我们这一代人是背着中国文化走进西方社会的,原有的中餐饮食内容和礼仪文化要保持,西方的饮食文化也要遵循。我们的孩子生长在西方社会,生活在华人家庭,帮助他们从小掌握两种不同的文化习俗有利于他们在各种不同场合都能游刃有余和得心应手。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