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多伦多终成北美第四巨人
2015-07-16 15:32:0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余若扬)多市从原先的6个城市合并成如今的多伦多,转眼已经18年。遥想当年省府下此决心时,受到这些城市的政客们的强烈反对。合并之初,百废待举,需要将原来6个城市的部门、附例(BY-LAWS)尽数整合,矛盾和斗争频繁而激烈。事到如今,有些附例都还没有整合起来的,其中就有被许多政客们视为烫手山芋的“房屋分隔出租”事宜。

近日突然想起六市合并的原因,在于加拿大一个思想库机构最近出了一个报告,分析加国两个已合并城市又退还原来位置的事例。其中比较大的,是于2006年合并的蒙特利尔,现在又复原到本来的15个城市。此外,一个3000多人的小城镇,成功地从温尼辟市脱落了出来。

合并困难,合并后再分裂,困难也不小。象蒙特利尔,就必须再构建一个层次的城市级政府。其中各种具体问题,多不胜数。

多伦多的合并,大致是尘埃落定。回想起来,合并的主要初衷并没有达到。当时的主要设想,是减少层次、提高效率、节省纳税人的金钱。但此事谈何容易。合并后的多市,开支还增加了。主要是一些大部门,比如消防、收垃圾,还有公园管理、娱乐服务等,那里的员工的工薪、福利,整合成为一个合约时,是就高不就低,向6城市中的“高原”看齐,银两就这样浪费了。

但是,合并的好处也是有的。比如,管理人员减少了,本来一百多个议员,如今减少到45人(含市长)。此外,各城市的服务资源,也调整得更加合理和公平。合并后的首任市长是家具连锁店老板拉士曼。他主持的各种服务和机构的合并,还进行得富有效率,到他的任期结束,合并后的初步框架,已经形成。

如今对合并持批评态度的人们,同声指出的合并症候,是多市议会内的市区派和郊区派。两派斗争不息,凑巧的是,内城派是左翼的阵营,而郊区派多为右翼。

从市长角度看,迄今为止的4个市长,便分别代表了郊区和市区,倒象天意安排了,轮流执政。拉士曼是北约克的老市长,当然是郊区派;大卫米勒(苗大伟)出身前多伦多市的市议员,自然属市区派。到了福特和福特大军,来自怡陶碧谷,无疑又是郊派人马。现任市长庄德利,应该是内城中人。唯他作为温和右派,任命了清一色右派作为他执政班底,与城中的左派们疏离了许多。

但合并后的多伦多却在世界视野中站立起来,目前是北美第4大城市。如果单算加美,那么是第3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和洛杉矶。国际上各种评比,多伦多常名列前茅。

比如2014年,多伦多被评为世界第一的排名,就有4个:世界上税务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适应性最强的城市、最年轻化的城市和智力第一的城市。进入2015年,《经济学人》从世界50个城市中评比最宜居的城市,多伦多又名列第一。这些算是六市合并的意外收获,也是颇为鼓舞人心的。

【小资料】:大多伦多市,,是安省一个已取消的行政区划,由旧有的多伦多市及其内圈卫星城镇组成,但这些城镇仍各自保持固有的市镇政府。大多市于1954年脱离约克县(York County)自组地区政府,其行政架构所覆盖的职责较安省辖下的县(county)和区(district)为之广泛,并成了安省政府日后将其他行政区划改组成地区自治体(regional municipality)的先例。

随着安大略省议会通过《1997年多伦多市法案》,东约克市,怡陶碧谷市,北约克市,约克市,士嘉堡市及多伦多市六个市于1998年合并成新的多伦多市,简称六市合并。现多伦多市承袭了大多市的管辖范围:南界为安大略湖、西界为怡陶碧谷溪(Etobicoke Creek)和427号公路、北界为士刁路(Steeles Avenue),东界为红河(Rouge River)。

大多伦多地区 (Greater Toronto Area,简称GTA),则是按安省政府规划部门的定义,除了多伦多市之外,大多地区还包括皮尔区、约克区、杜林区和荷顿区四个地区自治体,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书籍大多地区的人口在2015年2月为605万5724人 。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