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心和消费挽救危机
2009-03-19 18:12:2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点心)先生最近就跟祥林嫂似的,一见到朋友,就急切地冲上去,然后充满激情地问:快见底了吧?紧接着阿Q般自答,一定是见底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唉,都快被这场金融危机给整疯了。

打电话回去,妈妈劈头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还好吧?我们这里可是天天给你们报道,说你们那里如何水深火热的。我笑着回答:我们胸无大志,小富则安,挣够了生活费就满足,没危机的时候富不了,如今危了也吃不穷,而且你知道,我一向胃口小的。

朋友们一起聊天,都有这种感觉:这场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冲击并不象其它国家那么大,原因在于一个内需。

美国人的消费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点奢迷的。小学生拥有手机不稀奇,中学生讲究攀比,I-Phone才能满足他们,而那些有了挣面包能力的人,对于旧产品的淘汰也是绝不心慈手软,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惊人。这么庞大的市场需求,想商家不偷笑都难。

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消费税没有加拿大那么高,商品多来自发展中国家,成本低,物价便宜,而第三产业发达,竞争激烈,人人为分一杯羹,更使促销手段多,再加上工资比较高,所以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可小窥。

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它们靠的是外需,一旦国外订单减少,本国的经济就会受到冲击,工厂倒闭,工人回家,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有人说,美国所以这么强大,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它市场需求的巨大空间,它内需的强大,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此话不无道理。

然而经济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也是一个永远变化的命题,解除当时困境的方法,不一定对今日的经济情况也起作用,所以凯恩斯的革命,也只能在历史上发生一回,而时下的经济学家们,却几乎束手无策。

如今强大的美国经济受到了重创,为了让经济早日回暖,各种保护和节约措施纷纷出台,比如鼓励商家购买本国商品,公务员减少上班时间,购物中心削减员工和经营时间,关闭学生少的学校,降低油价,以此挽救耗油的美国汽车工业,等等。

遗憾的是,情况并没有奇迹般地好转,裁员还在持续, 股票还在跌,曾经驰骋美国银行业的花旗跌破一元,而人们的口袋也捂得越来越紧了。银行今天减息,鼓励人们消费,明天又对定期存款加息,希望多拿点钱去投资自救,矛盾得不得了。以前买房子很容易申请的贷款,现在也变得小心谨慎,一方面想贷给你挣些利息,一方面又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矛盾得要命。

然而这些都是小钱,军费开支才是个无底洞,美军一天不从伊拉克撤军,就一天不停止烧钱,救助一个银行才几个亿?而军费则是以万亿来作为计算单位的,如果撤军呢?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哪有那么简单!如果恐怖势力卷土重来怎么办?

现实好象是一个恶循环,军费开支降不下来,而内需又由于人们的恐慌和缺乏预期无法被拉动,我们好象回到了外祖母的时代,买什么都要问一声“有必要吗?”堆积的商品无法卖出,商家只好减产或停产,裁员自然发生,而失去工作的人们,购买力当然更低下了。无怪乎奥巴马要疾呼,鼓励人们消费,拉动内需。

消费当然不是这场危机的唯一救赎,尤其对于那些没有什么钱的人来说,就是想花也没得花。可是对于那些有点钱的人,他们因为对前景不乐观,因此更倾向于存钱,却是一个及时的提醒。以往的过度消费固然不对,如今的停止消费也不是良方,学会合理消费,拉动内需,让机器运转起来,让工人回去工作,这才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题。毕竟整个社会是条链子,如果我们因为恐慌而过分抑制消费,明天断掉的链子有可能就是我们。

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是要全民总动员的时候了,仅靠政府的经济援助是远远不够的,重建信心,恢复对经济发展走势的良好预期,停止观望,合理有效的消费等,才不失为一条走出泥藻的良方。

经济要发展,靠的是不断增长的消费和需求,老祖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不仅救不了经济,反而会使这场危机更持久。没有需求的社会是不会有进步的,正是人类无止境的需求,才刺激了人们的创造力,用各种小发明来不断完善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前一阵子朋友去看房,经纪告诉她,几天前有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子去看房子,穿得很漂亮,如今这市场,让每个房屋经济都习惯地问一声:你有pre-loan吗?女孩子看她一眼回答:我不需要,我付现金。100多万的房子啊!经济笑着说:如果每个买家都是这样,那打败金融危机指日可待!

可是让我们问问自己,如今这世道,你还留有多少信心?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