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对接中西方的侨民文化
2009-07-07 22:26:5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点心)有人把我们移民比做农民工进城,要经过很多挣扎,才能最后被城市认同和接纳。

对于这个观点,我恐怕不能苟同,挣扎肯定是有的,但我们更应该自喻为是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建设者。就好像一块具有无限容量的海绵,我们不断吸收着好的,有用的东西,并因为智慧,及时把不需要的排除出去,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以保自己永远与时俱进。

在阔别了八年之后,我是带着犹豫,希望,恐惧和挑剔等种种情绪踏上飞机的,但是高于这一切感情之上的,恐怕还是比较,而且是不断地把中国不尽人意的地方,同北美的先进和发达比,并随之生出一种我再也回不去了的感慨。

狭窄破旧的街道,年久失修的房子,马路上滴声一片,各种车辆在人流中穿梭,有时好像从人身上压过,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公共厕所,让人没有上的欲望。

在国外的华人,恐怕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出了国反而更爱国,我们对于中国的发展状况和种种不足的关心,远比在国内时候更甚。有人讽刺我们说,既然爱国,为什么不回国?

我不愿意为自己的伪善辩解,我确实喜欢国外的生活,特别是在我有了独立生存能力之后,我更加喜欢国外的生活,然而我并不鄙视我的华侨身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不过是人的本性,我向上向善没有一丝一毫的错。

然而,我对生我养育我的中国,同样有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不论她是否落后丑陋,并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发展得更快更好。

这次回来,我的确看到了中国的很多不足。据我所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确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依旧存在着穷人,次穷人。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十分惊人,尤其是那些所谓有钱的人,把挥霍视为慷慨,把节约看作小气,忘记了我们不仅仅生存这一代,还有后面许许多多的后代。这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和必将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我们今日的所作所为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将要由我们的后代去偿还,有些则恐怕要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

浪费之一:衣物。

中国是一个纺织业发达的国家,由于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很多衣物还没有穿坏就被淘汰,这些衣服怎么处理?中国人不喜欢人家穿过的东西,有时候还有迷信思想,认为用过了死人的东西,也许上面附着的灵魂会回来,因此不吉。这种想法其实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如果你仔细研究起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归到根底,多半都同死人有点关系,更不要说那卖成天价的古董了,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死去人的手,才最终价值连城。

让我们看看发达的美国和加拿大是怎么处理的呢?在美加两国,路边常见捐献店和捐献箱,对于那些不要的衣服,你可以不用担心浪费地把它们捐献出去,有些衣服被人买走,收益捐给心脏基金协会或癌症中心,有些就运往非洲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做的都是慈善工作,让物资在人群中合理流动,尽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资,使用我们有限的资源。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然而,往往越是有钱的人,就越注意金钱的合理使用。比如我的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她的老公哈佛毕业,也在大学教书,他们就经常在二手店买东西,而把更多的钱用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开拓视野的旅游上。又如加拿大的道明银行(TD BANK),几年前它的主人去世后,人们才开始津津乐道他一生的头发都是妻子打理,西服只有出去见客的一套。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标准,不应该仅仅在人均收入上,我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量,那就是对社会,对整个人类的良心和责任,这一切都应该从最容易教导和最最容易形成习惯的孩子抓起,从我们每一个人身边抓起,然而从这次我回来中国给我的感觉,这一方面的教育,中国还很欠缺。

浪费之二:水电的过度消耗。

有钱的人浪费自己家里的,没钱的人浪费公共场所的。众所周知,地球上可饮用的淡水含量是很少的,而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更深度发展,可以饮用的淡水量正呈现着逐渐递减的趋势。至于电,越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电的需求越大越紧张。

还有不能不说的纸张,一棵树长成要多少年?做一张A4的纸需要多少纸浆?我们的树的生长,是否赶得上我们的需求?这种种问题,有多少人考虑过?不错,这一切都可以用金钱解决,少了不行再多加点,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一切的资源已经不存在了呢?

浪费之三:食物的浪费。

这次回来,感觉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餐馆里的菜花样繁多,味道可口,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食不厌精,烩不厌炸的饮食文化,然而浪费却依然严重,没有一张餐桌是吃干净的,吃不完的精美食物转眼由宠儿变成垃圾。

在这里我不想说不要忘记瓜菜代的年代,也不想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饿死,我只是为这种惊人的浪费感到心痛,丝毫不欣赏主人所谓的慷慨大方。在许多中国人中,其中不乏相当一部分的有钱人,似乎缺少危机和忧患意识,也许在能力上他们是攀越过了许多高峰,然而在精神上他们还停留在自以为是的井底,缺乏把自己看作整个世界一员的精神高度,更缺乏纵向和横向来看待自己及在世界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如果什么时候大家能够停止暴敛天物,把节约作为一种高素质人格的体现,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是对周围的,对世界的,对后代子孙的负责作为己任,杜绝这种不理智的浪费,我们整个的国家和人民,一定会有一个更长久更理性的未来。

作为第一代移民的中国人,我们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侨民文化,一方面接纳和欣赏西方先进的一面,另一方面更重视对子女文化的传承,让他们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永远不要忘记自己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并以此为荣。

对于中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比较,批判,然而我们却始终不会唾弃这一切,并致力于改变这一切,因为理解,所以同情,这是一种因了解而生的同情,不是SYMPATHY,而是COMPASSION,是一种因爱而生的激情!

我好像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故乡。当我又开始用方言讨价还价,当好友老远跑来接我,当我没有费什么力气就适应这八年的巨变,当我和父母无隔阂地畅谈,我发现我从来就没有忘记这一切,只不过在经历了十年的国外生活回来后,我告别了坐井观天的盲目优越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有了再一次充电和提高自己的空间,我依旧是一块理智的海绵。

我们出国,从来就不是因为我们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回来,也不一定是一个失败者,我们当初的出去,不过是为了今日更好的回来,这才是我们这些侨民侨居海外最大的收获。

作为侨民,我们这一生恐怕都无法摆脱这样的交接,中西文化的交接,对自己的交接,对下一代的交接,我们好像一个窗口,起着交换空气的巨大作用,而祖国的强大,将使我们的传承更为自信和有力,这就是我们喜欢比较和挑剔的理由,因为我们血管里流的始终是中国人的血,并且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我们越感光荣。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