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之外的母爱
2010-05-06 14:19:1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生活了近20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并没有离开那里半步,来自大洋彼岸的母爱依旧时刻陪伴着我。

我大学毕业后不久,就以自费留学的身份独自一人去了英国。记得走之前,姥姥不止一次的问我:“你去那里干什么?不想你妈吗?”因为姥姥深知我是个从小就离不开母亲的孩子,暑假去姥姥家小住,每晚都闹着要回家。后来上大学都舍不得离家太远,每个周末回家,都赖到星期一一大早才会回学校。

即使这样,说走还是要走的。上飞机之前,因为得知我所乘坐的航班对行李重量要求很严,母亲特意买来一个小弹簧秤,在帮我装箱时,把每件物品都称一下,以确保不超重。还把一些体积小,又比较重的物品塞进我穿的外衣兜里,以致我后来在飞机上其他乘客帮我放外衣到行李架上时,奇怪的问我:“你的衣服怎么好像一块大石头?”

那时通讯设施远不如现在,父母家里还没电话。我和父母之间只能靠书信往来,一封信寄到国内需要10多天。他们也曾经到邮局花上百元钱打越洋电话给我。为了方便和我联系,母亲到处托人想方设法尽快在家里安装电话。他们时刻关心着我在国外的学习,打工,延签证,以及后来的结婚成家,移民来到加拿大。

父母第一次来加拿大探亲,正是我即将初为人母时,为了迎接小生命的诞生,母亲在帮助我们准备各种物品的同时,更注意对婴儿的胎教,这或许和母亲以前是做教师的有关。她特意从国内带来好几盘儿歌,童话故事的磁带,一有空就放给我听。还一边听磁带,一边认真的把儿歌的歌词全都记在纸上,然后又戴着老花镜工工整整的抄在一个本子上,说是等以后孩子长大了,还可以看着学中文。

这不禁使我想起以前在国内读书时,母亲为我们抄写历届统考题和复习资料,有时竟是通宵达旦。我常想,我的两个女儿现在所表现出的音乐方面的天赋和优秀的中文,一定和那时的胎教有关。

我的小女儿出生时,父母也是及时赶来。帮助我照顾小女儿的出生,更帮助我照顾不到五岁的大女儿。每天给她读中文图画书,讲《西游记》,还教她弹小电子琴,尤其是从中发现了我大女儿特有的音乐天赋,催促我尽快给她找钢琴老师。这一次,母亲还特意给我带来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以及其它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论著。

母亲退休前是小学数学教研员,全国特级教师。这么多年,无论是父母来加拿大探亲,还是我们回国探望父母。每次见面,母亲都会特意找时间辅导我的两个女儿数学。平时我和父母通电话,总也少不了子女教育这个话题。

和很多父母一样,我常常为可以教好别人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母亲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我,在教自己孩子时,记住你就是老师,而不是母亲。孩子也不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学生,只有把这个角色转换好,才能心平气和教好自己的孩子。而每次谈到子女教育问题,我都能回想起当年母亲是如何苦口婆心,以身作则教我们的。

我是在农村读的小学,到我小学毕业那年,正好赶上恢复统考制度,母亲便每天都给我加班加点补习数学,还请来语文教师为我讲解作文。致使我以数学满分一百分,语文九十多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

近几年,随着通讯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和国内父母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了。每次我们外出度假之前都打电话或者发Email通知父母,而当我们回到家时,父母的问候早已等在这里,或者电话录音,或者Email,询问旅途是否顺利,是否平安到家?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挂在心。节假日,我们也会和父母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孩子们唱歌,弹琴,拉琴,背唐诗,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父母由衷的欢喜,也好像我们就生活在一起一样。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网络征文比赛,并不熟悉电脑操作的母亲在父亲的帮助下认真的看了我的文章,然后,加入了为我投票的行列。每天都认真统计我和其他选手的票数,比较彼此的增长情况,而且还发动身边的朋友也为我投票。虽然我们远隔重洋,但却可以做着一件相同的事情,一起为我的票数增加而努力。

母亲更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了很多电脑常识,并且把它作为一种乐趣。最终,我的文章在四百多篇参赛作品中名列第五,里面也有母亲的功劳。母亲得知后,真是比我还高兴。

母爱,是一切生命与生俱来的,它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有任何变化。很多人都喜欢把子女比喻成风筝,母亲就是那放风筝的人,抓在母亲手中的线就是母爱。无论风筝飞多高,飞多远,永远也离不开母亲手中的风筝线。当我们自己也为人父母时,也是会把这种爱无私的奉献给自己的子女,如此一代代相传下去。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在得到自己女儿祝福的同时,也衷心的祝福远在故乡的母亲,感谢母亲多年来为我们的辛勤操劳。祝福所有的母亲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