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眼中的世博
2010-06-03 23:55:2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点心)叔叔5月10日去看上海世博,很快就发给了我们一个现场报道。这次世博,真是全球华人的骄傲,周围有些朋友也决定让回国孩子学习一下,不过有的理由却让我有点汗颜:那就是回去看看祖国强大的一面,同时寻找中国的不足,从而为中国人的身份骄傲,又学会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我今年因为身份问题而无法离境,可是读了叔叔翔实的记载,让我有同他把臂同游之感。许多地方写得实在太好,我直接复制,粘贴即可。

这次的上海世博,从叔叔的描述来看,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以往最困扰游人的厕所问题,这次只在停车场附近还存在拥挤现象,园内的情况就轻松一些,当然这也跟限制游人人数的举措有关,而饮水点的提供,也给游人很大方便。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开馆前半个月,世博会就进行过多次试开放,根据实践又进行了多次补充和改进,使之更人性化,更方便游人。

展馆本身也是可圈可点,而且突出低炭、低耗、绿色环保等科技含量。作为东道主的中国馆更大、更壮观,游人也最多。中国馆底层有中国各省市的展馆和购物点、特色风味餐馆,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据说除中国馆外,最热门的馆依次为日本观、法国馆、意大利馆、德国馆、和丹麦馆。它们除了或是科技含量高、或是文化底蕴强外,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名画、名雕等本国的镇馆之宝。例如法国罗浮宫的六件名人名画;日本馆的机器人和海水淡化装置;意大利的古罗马雕塑;丹麦的美人鱼原件……相反,美国馆却相对平淡。据说美国馆政府没有投资,系由民间私人出资的,而且主要是以电视录像为主介绍的。

除展馆本身外,园内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很不错,比较热情、耐心,服务态度很好。许多外国馆的外籍工作人员,一般都会说中国普通话,而且讲得很好。而中国的工作人员的外语也同样流利,而且大家都彬彬有礼,给人以亲切感。

叔叔婶婶因为年事已高,但园内允许残疾人和70岁以上老人免费借轮椅,并可由一名年轻人或志愿者陪同,走绿色通道,不用排队,除非遇到超过展馆容纳量的情况,否则无需等待。至于一些没什么特色和科技含量的小展馆则是空馆欢迎,却是无人捧场的。

然而世博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叔叔同去的香港友人,因见女性如厕的人排队上厕所,秩序很乱。她虽为银行副总,却可自告奋勇维持秩序,出一个进一个,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个上厕所自动排队的方法,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加,都属于很自然的习惯,实在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然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看来厕所问题依旧是中国旅行中让人苦恼的一件很私人,却又很被公众困扰的事情。这点不足,是否可以想想办法,比如增派志愿者?

世博第二个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园内的餐厅,价格既贵得惊人,服务质量也不太好,这对于习惯了节约的老人来说,的确是有点不太习惯。至于某些沪人的势利,则更是让叔叔恼火。

叔叔原准备吃点干粮算了,但友人坚持要上餐厅,后来才发现很不合算。仅举一例,那天晚上他们在一个叫“真锅”的餐厅就餐,因不想吃得太多,想两人合一盘,即向服务员要四个小碗,而有位女服务员以上海人傲慢的口气说他们没有小碗(意思是嫌他们“小气”。)叔叔立即批评她说,你们应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连这点起码的要求还不能满足顾客要求,还在这里开什么餐馆,……你们不是有菜碗吗,拿四个来”,说得她哑口无言,乖乖地拿来四个菜碗。

叔叔认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既要体现绿色、环保,又包含节约的含义。这种乘世博会之机大赚钱的举动,让人摆阔,本身就违背了世博精神,也败坏了上海人的形象。

叔叔的观点我很赞同,中国人讲究形象,喜欢什么都“有余”,去年回国,最大的感觉就是国人太浪费。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笑我们这些回去的华人太小气,好像我们在国外混得很惨。

国人的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对,国外谋生确实不容易,但是我想华人所谓的小气,并不仅仅是对金钱的计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的有限,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耗,让我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我们不仅感受到子孙后代面临的危机,更身体力行地把这个危机缩小,而在国外待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怕被误解和嘲笑。

至于一些沪人的势利,更是多次被抨击。当然我可以理解,或许这次它们也要交纳额外的费用,因此价格必须上扬,而不是象国外这样,旅游景点和普通社区的价格基本一致,只是食客多了一点。但是最起码态度上要好一点。一个有教养的人,或许可以因自己的学识和财产等高出人家而骄傲,但是表现在脸上,就是一件失礼的事情。

上海世博不应该仅仅是中国通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也应该是通向中国各家各户的一个窗口。人人都向往一个有序,有礼的社会,所以当世博结束,这扇窗口关闭,中国人的窗口却能够开得更大,擦得更亮,这才是我们期待的一个更好的国家。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