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与孩子同流
2011-05-12 08:09: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很多育儿专家的书上都建议父母要和孩子做朋友,以便和孩子更好地交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和孩子成为朋友呢?我一开始也是很困惑。

看看我们自己身边的朋友,相信大多数都是和自己年龄相仿,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或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情投意合的人。

再来看看孩子的朋友,大多都是学校里的同学,他们每天在一起上课,课间又在一起玩儿的人。

我们和孩子的年龄相差20-30岁,人生的经历完全不同,我们又不可能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课,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要和孩子做朋友,做知心的朋友,就得在兴趣爱好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

去年,加拿大的校园里突然掀起玩儿Silly Bandz的风潮,我以前写过一篇和孩子一起玩儿Silly Bandz 的文章《风靡校园的橡皮筋》,后来有人说:“现在大人玩儿孩子的游戏是一种时尚。”这句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和孩子们一起玩儿他们的游戏,甚至说他们的“行话”,参与讨论他们感兴趣的“时髦”话题,无形中就拉近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大女儿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不仅常常跟着电视上的儿童节目一起载歌载舞,还经常摆弄自己的小玩具电子琴,后来居然自己就能把唱的几首儿童歌曲弹出调儿来,而我们则是十足的大音盲。

为了让她更好地学习,五岁的时候,开始跟着钢琴老师学弹钢琴。那时正好小女儿刚刚出生几个月,每个星期六早上给她喂好了奶,留给她爸爸在家照看着,我就带大女儿去上钢琴课。为了让孩子课后的练习效果更好,我和孩子一起坐在钢琴课的课堂上,每次上课都认真地听老师讲,后来还记笔记。

开始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学习五线谱,读懂曲谱上的各种标记符号,后来时间长了,也能抓住老师要求练习的重点,甚至遇到什么问题时应该怎样练习来帮助解决。到现在,十年下来,不仅给自己扫了音盲,能弹一些简单的曲子,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后非常有效地在家指导和监督孩子练琴。

其实,这中间也有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因为毕竟我还不是老师,更不会弹琴。但是,下次上课的时候她会发现,老师再强调的,正是我在家提醒过她而她又没照着做的,这就使她马上意识到自己不听话的后果了。以致后来老师对大女儿说:我教了30多年钢琴,你妈妈是我遇到的最专业的指导孩子练琴的家长。

虽然我在琴技上远远赶不上她们,但在理论上,我一点儿不比她们差。所以,现在她们都对我心服口服。

加拿大的学校教育不同于我们在中国的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们每天学习生活的环境,去学校做义工是最好的途径。虽然不能每天和孩子一起坐在她们的教室里上课,但也利用这个机会熟悉学校的校园,认识每一位老师,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活动,这样孩子们在家里讨论学校的事情的时候,自己也能插上话。特别是目睹加拿大小学老师的“游戏教学法”,以便在家里也能用上。

孩子们很喜欢把她们在学校玩儿的游戏带回家,先是姐妹俩一起玩儿,然后我就请求她们教我,以便我也可以有机会加入她们游戏的行列。

这样的走近不仅仅是我们走近孩子,还应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也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加入到我们的兴趣爱好中来。

“你们小的时候玩儿什么游戏?”孩子们看我喜欢玩儿她们的游戏,不免对我们的童年也很感兴趣。我就把我们小时候玩儿的跳绳,跳橡皮筋,翻绳儿等等,介绍给两个女儿。她们甚至还把这些游戏带去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儿。

我还买来一套儿童用的编织棒针,教会了她们毛线编织,暑假的时候,她们给她们的玩具织了很多围巾帽子和小衣服呢。如果再把我们小时候唱的歌,说的童谣,绕口令教给她们,则还让她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了中文。

教她们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下棋,等她们达到一定水平,我对付不了了,就把她们交给她们的爸爸,继续提高球技和棋艺,也给他们父女创造同流交流的机会。

暑假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吃过早饭,我和两个女儿每人拿个相机一起去拍照,有时去公园,有时就在家附近。然后,我们一起上网查找所拍的花卉介绍。孩子们很喜欢画画,她们还挑出一些喜欢的照片来画。

所有这些活动,都使我们每个人学到了不同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达到彼此认同,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威信也逐渐树立起来。

同流才能进一步交流,交流才能进一步交心,孩子们有什么事情有什么想法也会愿意讲出来。两个女儿现在每天下午从学校回来都向我们详细汇报在学校都学了什么,和同学都玩儿了什么,当然也会包括她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和与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以求得解决的办法。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