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唤起的陈年往事
2011-06-28 17:07:5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人们常说往事如烟,烟本是可以散去的。然而,在海外生活的二十多年里,很多时候,一句乡音,一个问候,一曲小调,一道菜香,甚至一缕清风,都能勾起对往事的一段回忆。

最近看到有很多关于中国各地演唱和播放红歌的报道,红歌是指哪些歌曲呢?带着这个问题上网搜索一番,百度给出了200多首红歌曲目。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耳熟能详,伴随自己成长的歌曲,每扫过一个曲目,不仅还能完整地唱出来,而且都能回想起当初唱这首歌的情景,甚至与之相关的往事。

随意挑选了其中十首,发现它们正好代表自己学龄前,小学,中学,大学和出国以后五个时期的歌曲,更巧的是每个阶段正好是两首,姑且顺着这个思路写下去。

**学龄前–《红星歌》和《我爱北京天安门》

《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闪闪的红星》是一部70年代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片,小英雄潘冬子是我们每个人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那时看电影是在小学校的操场上,每当听到大喇叭预告说当晚在学校操场放映电影,我们就会提醒和帮助父母晚上早些做饭。吃过晚饭,我们搬着板凳,跑去操场,放映队的人早已经在两个高大的铁竿子中间挂好了银幕,我们就坐在银幕下等着电影的开演。

收音机里也常常播放电影录音剪辑,听得多了,台词都能背下来。于是,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串演这部电影,因为我台词记得多而快,所以每次都扮演台词最多的潘冬子。当演员不够分配的时候,我一人还得担当多个角色,最带劲的是有一次我一人独演潘冬子,胡汉三和春伢子,潘冬子火烧胡汉三那段完全是这三个人的对白,三个人三种语气的变换,对那时的我来说真是一种挑战,这可能也是我后来喜欢朗诵的起步。

我选择的学龄前时期的另一首歌曲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哥哥姐姐都上学了,我也常常跟着到学校去。人家上课,我就趴在教室的窗户外面,挨个儿班级查看,不仅跟着学会了很多知识,也观察到了各个班级出现的新鲜事儿。哪个班哪个学生考试得第一名了,哪个学生犯错误了,如何遭到惩罚了,哪个老师怎么发火了,全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等晚上回到家向母亲一一汇报。多年以后,母亲说我其实从那时起就开始做记者工作了。

当时的学校提倡“走出去请进来”,就是经常请贫下中农来学校忆苦思甜,学生走出去参加田间的学农劳动。每次去生产队劳动,总要安排几个学生为贫下中农演唱歌曲,我就被姐姐班级的老师叫进教室,和他们班的几个学生一起跳舞。

《我爱北京天安门》便是其中一首,由姐姐独唱,音乐老师手风琴伴奏,我和姐姐班上的另外5个同学伴舞。我们手持彩色纸条,身穿白衬衫,红色或绿色背带裙,没有化妆品,老师们就用红印泥给我们涂红嘴唇和脸蛋,用黑墨汁描黑眉毛和眼圈。这首歌虽然不长,但我们一共跳6段,每次都跳得气喘吁吁。我当时因为被老师破格录用,有一种校园流浪儿被收容了的感觉,很是骄傲。

**小学–《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和《南泥湾》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加入的是红小兵。4年级那年,改成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当时担任大队长,每到开大队会时,我先站在椅子上,指挥全校少先队员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然后,站在全校少先队员面前发表讲话,最神圣的时刻当属左手拉着队旗的一角,右手举起拳头,带领着新入队的队员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们齐声高呼“时刻准备着!”

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作为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先是步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然后,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活动。那天,邓颖超奶奶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过节。文艺演出会上,有一个6岁的小演员叫方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模仿郭兰英唱《南泥湾》,方静的衣着打扮像极了郭兰英,嗓音唱腔,一举手一投足,也都是郭兰英的样子。

**中学–《妹妹找哥泪花流》和《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小学毕业那年是第一次恢复全市统一毕业升学考试,我被择优录取到了市重点中学。也是那一年,当初为了把几个月大的我带大而耽误4年小学学业的哥哥被选派出国留学,成为粉碎“四人帮”以后最早派出留学的人员之一。还是那一年,有一部令观众耳目一新的电影《小花》,陈冲,刘晓庆,唐国强等演员在影片中出色的演技自不必说,后来获了好几项百花奖和金鸡奖。我凭着和哥哥的特殊感情,对里面的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情有独钟,“妹愿随哥脚印走”,11年后,我真的自己一个人远渡重洋找我的哥哥去了。

那个时期涌现出一批深得人们喜爱的脍炙人口的歌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中午的《每周一歌》节目,专门介绍和教唱歌曲。每个星期一播出新歌的时候,母亲都拿好纸和笔,聚精会神地坐在收音机前为我和姐姐记歌词。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录音机,播音员念读歌词时,母亲就飞速地记在纸上。她的办法是每句歌词只记两三个重要字,等播音员全念完,放歌曲的时候,再把落下的字填充进去。这样,很快就能把歌词完整地记录下来,以方便我们学唱。母亲的这个记录办法我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还参加过好几次“听众喜爱的歌曲”评选活动,虽然我们的列表没有一次和最后的评选结果完全相同,但是却给我们全家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1984年,正在备战第二年高考的我们,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建国35周年的游行庆典活动。10月1日那天,我们走在农民队伍里,伴着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这首歌在排练期间每天都要听上好几十遍。

**大学–《血染的风采》和《人说山西好风光》

《血染的风采》是我们上大学时流行的一首歌,是纪念在中越边境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将士。这首歌让我想起我们暑假期间,去山东某驻军部队军训,所接触到的班长,连长,指导员都是从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上下来不久的。战争的残酷,历历在目。每当我们请求他们讲讲前线上的故事时,他们都显得很不情愿,很不愿想起一分钟前还活生生地在身边的战友,瞬间就没了,或者变成了残疾人。

两个星期的军训,我们除了练习队列,也练习射击。记得班上有个同学练习射击瞄准时,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好她戴眼镜,班长就想了个办法,用一张纸折一下,搭在她的左眼的镜片上,以挡住左眼的视线。那时最怕半夜紧急集合,我们经常到指导员和连长那里打探,好几天过去了,都没有紧急集合,我们也放松了警惕。就在军训即将结束的一天半夜,突然响起了起床号和起床哨,还好,我们在5分钟之内都穿好衣服和鞋,整理好了床,被子叠成了见棱见角的豆腐块,这也算是我们军训的一大收获。

短短的十多天,我们和班长们结下了纯真而深厚的友情,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军人都肃然起敬。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里听到北京正在召开“全军优秀班长表彰大会”,中午就到系办公室给中央台总编室打电话,问来了这些优秀班长们的住处。当天下午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坐公共汽车,一路打听着到了他们所住的招待所,对其中的两位班长做了人物专访。一个是老山前线上下来的三等残疾军人,还有一个是扑救黑龙江森林大火的班长,因为当时我们的专业课正在学习人物通讯写作,那次我出色地完成了作业。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这首歌让我想起大学三年级的见习实习,我和另外三个同学被安排在山西太原人民广播电台。时值秋末冬初,无暇欣赏太多山西好风光,只是见到了汾河。

最开始在新闻组,有一次和带我的老师一起去一个家庭武术馆开馆仪式,就在汾河边上,“原来这就是歌里唱的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啊!”我不禁感叹一番。话说这个武术馆,它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家庭武术馆。参加开馆仪式回来,我通过电话把这个消息传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在当晚的《全国各地联播》节目里播出了,这是太原电台第一次有新闻稿被中央台播出。随后,我自己又单独去采访过几次这个家庭武术馆,所写的通讯被发表在了《武林》杂志上,成为那次实习的意外收获。

实习的后半期在专题部,正值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太原举行,刚刚升为9段的江铸久在家乡执白子对弈日本9段山城宏。这场棋赛的前两天,芮乃伟8段刚刚输给了山城宏,所以,人们都对江铸久寄予厚望。我们计划要给这场围棋赛做现场录音报道,而我当时的围棋知识几乎是零,带我的老师在前一天从当地图书馆借来一本围棋的书,我临时抱佛脚地恶补了一番。第二天,在赛棋室外的大厅里,挂着一个大棋盘,聂卫平在那里为我们同步讲棋。庆幸头一天补习了围棋知识,否则一点儿都看不明白听不懂。比赛结果江铸久中盘失利,我们的现场录音报道做得很成功。

**出国后–《爱的奉献》和《同一首歌》

我当年在英国中部的一所大学读MBA期间,我们家现在的孩子爸正在英国东南部的一所大学,两地相距5个小时的车程。那时我们还不是一家人,他每个周五晚上都开车来帮我读书写论文,周日晚上再开车回去。很多时候,他都是半夜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车里播放着一盘“十年巨星―80年代歌曲精选”的磁带,一边听一边唱以驱赶困意。韦唯的这首《爱的奉献》给他很大激励。据说好几次他因为太困,不得不把车停在高速公路边上的服务站,坐在车里睡一觉,等回到他所在的城市,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上班时间了。

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加拿大新春歌会在多伦多很轰动,这个演唱会的开始曲《同一首歌》就是大女儿所在的合唱团演唱的。他们从接到任务到演出只有8天时间,真可谓“时间紧任务急”,更何况团员们多是生长在加拿大的不太会讲普通话的孩子,那几天,他们每天下午放学后都集中练歌到很晚,我也去帮助他们读准歌词的发音。

演出那天,我们坐在很远的观众席里,根本看不清台上演员的面孔。当时年龄还不到加入合唱团资格的小女儿在我旁边,不停地问“哪个是姐姐?”我只能按照大女儿事先告诉我的她所站的位置指示给她看。后来,我们在电视和DVD画面上才清楚地看到她。

那一年的暑假,我带着两个女儿回北京,大女儿在我们的同学聚会上声情并茂地唱了《同一首歌》,我的同学们十分惊讶地问:“她怎么会唱这首歌?”我相信,这首歌和那段经历一定会在大女儿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将来她也会有一天和我现在一样,听着歌回忆过去。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