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一起走
2011-11-01 22:11:1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这是一位结识了30多年的中学同学,我们曾经在一起度过6年的时光。岁月虽然消磨了我们的青春,但永远也抹不去那些日子里留下的记忆。更可贵的是在我们分别后依然时常想起,相互牵挂,彼此鼓励。

上初中时,我们是前后桌,因为两家住的很近,所以每天我们都一起走在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上。那时,她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她和她的姐弟在北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记得每到寒暑假他们姐弟就坐着火车去和父母团聚,直到开学才回来,而这整个一个假期我都会很失落,因为见不到她。

高中二年级时,我们俩一起进了文科班,而且还是同桌。虽然那时我家已经搬到离学校很近的地方,我们不再一起上学和放学回家,但仍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是历史科代表,我不擅长背书,就常常向她学讨教如何把好几本历史书地理书读薄,再读厚。

去年回北京,在父母家里找到我上高中时的作文集,那时写作文都是用400字一页的很薄的作文纸,后来父亲帮我把每一年级的作文都分别装订成册,高中二年级时写的第一篇作文的下面就有她给我的评语,她的评语下面还有语文老师的评语,老师特别说明她的建议值得考虑。

巧的是,评语中她给我提出的这个值得考虑的建议正是我近几年写作时常常拿来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我离京前她特意来送我,和她提起这件事,她惊讶地睁大眼睛,一定要我拿给她看。可惜当时这几本作文集都已经打在了回多伦多的行李箱里。回到多伦多后,我把有她评语的那一页扫描下来电邮给她,她回信说:太有趣了,一定好好保存着!

那时我是班上的女生体育委员,临近高考,尤其是女生,都或多或少地远离体育活动,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每年全校运动会是最难的一件事,我得挨个儿动员同学们报名参加。她虽然个头儿和我一样高大,但却比我瘦弱多了。她每次都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主动报名参加中长跑项目的比赛,这个项目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是很多人都望而生畏的。她不仅积极报名,还认真准备,每天下午课后都去操场跑步,比赛时常常取得第一名。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为了配合当时我们世界历史课关于希腊那个章节的学习,她和历史老师商量,安排我为全班做个奥运历史知识讲座。我去图书馆查找报刊杂志,再凭借着自己从广播电视里听来看来的奥运知识,成功地做了一个颇受同学和老师喜爱的讲座,这为我后来报考广播新闻专业增添很大自信心。

最值得我俩骄傲的是,我们在高考前的那年初春,成功地组织了全班同学跑步去卢沟桥的活动。从我们学校跑到卢沟桥单程需要大约30多分钟,这个活动不仅使我们寓教于乐地学习中国的那段历史,还能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当时的冬季长跑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否则怎么能跑得下来呢?更重要的是为同学们承担繁重的高考复习任务提供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我们高中毕业后,都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各自的理想院校的理想专业,她在北京的西北郊,我在北京的东郊。我们相互拜访过,但却不能再经常见面,只有靠彼此的书信往来。周末和放假时,我们时常相互家访,因为我们两家之间的距离走路不到20分钟,要比我们两个学校之间的两个多小时公交车的路程近多了。

记得寒假里的一天,她来我家玩儿,晚饭后,我去送她回家,快走到她家门口时,我们正在说着什么,却还没说完,于是,我们又折回来往我家方向走。我们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天早就黑了,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和车辆,迎面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你们两个夜游神啊!”定睛一看,是我们高中时的班主任。当他得知我们俩在相互送时,笑我们这样下去,到天亮了也都回不了家。

大学第四年,也就是我们毕业那年的新年,她寄给我的贺年卡上是这样写的:“认识你十年了,希望我们再有十个十年。”

我们大学毕业后一年,我踏上了自费留学英国之路,她给我写的第一封信上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尽力去帮忙,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不用说谢!”前年母亲因病住院,她得知后,第二天就从北京东北郊的她的家开车去西南郊我的父母家和医院探望,这是母亲后来和我讲起的。

去年回北京给她打电话联系时,她正在上课呢!后来得知虽然她现在的工作很受领导的赏识和客户的欢迎,但她还是利用周末自己去上课,充实自己,一如当年那样不停地求知上进。

第二天,我们聚会在她家,20多年没见了,她依然消瘦,头发一甩的劲头儿完全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中学生。她的女儿和我的两个女儿也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见我们有说有笑地聊个没完,孩子们不禁好奇地问:“你们小的时候有没有打过架?”“打过。但是为什么打现在都想不起来了,只是记得有几天彼此间不讲话,然后不知道谁就先开口讲了,而俩人的关系就又恢复从前。”

我想,正是这样的忘记那些无意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的帮助,才使得我们的友情如此真挚和长久。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