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罗彻斯特走走瞧瞧
2012-06-21 19:37:4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罗彻斯特(Rochester)是美国纽约州第三大城市,与多伦多隔湖相望。还是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就筹划着这次旅行,因为孩子们对那里的游戏博物馆(Museum of Play)很是向往,后来听说罗彻斯特的Highland Park每年5月中旬都举办吸引数十万游客的丁香节,于是,我们便决定利用今年5月的维多利亚长周末的其中两天时间前去赏花游玩。

从尼亚加拉瀑布过境后大约两个小时车程就到了罗彻斯特。之前看过介绍说,今年的丁香节是5月11日至20日,我们去的那天正是最后一天了。其实丁香花的开放时间全因天气状况而定,并不会因为是否在丁香节期间。但是,丁香节期间,公园里会有一些娱乐活动和游乐设施,显得更有气氛,更热闹一些。

Highland Park丁香节赏花

我们上午11点多到了罗彻斯特。眼尖的孩子们大喊“丁香节右转”的时候,我们的车已经驶过该指示牌所指的路口。继续前行的结果是:事先查好的转向公园的路口都被封路并有警察警车把守,被迫调转车头回到所指示的路口。

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停满了车辆,显然这丁香节吸引了不少观光游客。身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一举手里的小旗,另一个开着公园小车的工作人员过来,说了声:“跟我来。”我们在崎岖不平的草地上行驶了一段路。另一个开着公园专用车的人又来接我们,很快便带我们来到一个空位停好车。

这样便利的管理还是第一次见,也就是说几个工作人员不停地开着小车在停车场的不同区域巡逻,以便及时发现空车位,并亲自引领新来的游客尽快停好车。

走过树林,随着人群,循着音乐的声音,眼前是旋转木马等几项游乐设施,孩子们在其间跑来跑去地玩耍,大人们站在周围笑着拍照留念。一个挨着一个临时搭起的白色帐篷,都是出售爆米花汉堡包等食品或者小商品的摊位。

“哪里是丁香啊?”孩子们很想直奔主题。公园开小火车的司机大手朝右边一挥:“在那边!可是没有花,今年二月把花都冻死了!”想起来了,应该是三月份,有好几天热得如同盛夏,多伦多的玉兰花都含苞待放。后来又突然降温到零下,使得玉兰花惨遭摧残。“那边山坡上可以看到几棵开花的。”司机的大手又朝左边一挥。我们连声道着谢谢,便急步走过去。

那天的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摄氏28度,又是正午十分,我们顶着不是6月胜似6月的骄阳,耐心地寻找有花开的丁香树。见过今年多伦多玉兰花惨状的,就一定能想象出这里丁香树的状况。其实,如果不是那场灾难,我们去的时候应该正是好时机,因为保留下来的花开得正旺,深紫、浅紫、深粉、浅粉、纯白,可以幻想出漫山遍野开满丁香花的胜景是什么样子!

“我找到了五瓣的啦!”“还有六瓣的!”“还有三瓣的呢!”孩子们举着她们的小相机一边拍照,一边还记得每年我们在住家附近公园的丁香树下寻找五瓣丁香的事情。因为丁香花绝大多数是四个花瓣,有一种说法:能在众多四瓣丁香花中找到五瓣丁香花的人是幸运之人,或是幸福即将降临。我来到孩子们所说的那棵白丁香树前,惊讶地发现不同于其它丁香树上的花,这里五瓣,六瓣和三瓣的丁香花随处可见。

据介绍,罗彻斯特丁香节始于1898年,园内种植有千余棵丁香树,其中白色丁香被誉为丁香节的标志,而且有一种白丁香的名字就以这个城市的名字命名为“Rochester”。白丁香是从紫丁香变种而来,变种的过程中是否顺便把花瓣数量也变了呢?听说有新婚夫妇来公园拍照,特意在白丁香树前留影,以取“白头偕老”之意。

虽然丁香花有很多因今春气候变化无常而遭摧残,但是,沿着公园的小径向山上走去,发现Highland Park里可谓百花齐放,白的,黄的,粉的,好多我们都叫不上来名字,不愧为“花城”这个称号。

印象最深的是众多比人还高的杜鹃花,在阳光下,一团团,一簇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小女儿不禁背出我前不久刚刚教会她的朱自清的散文《春》里的句子。“还有紫的呢?紫的像什么?”我问她。“像茄子。”小女儿回答。“不像不像。”大女儿否定。“像葡萄?”“也不像。”两个孩子想不好像什么。

其实这个紫色杜鹃的颜色严格来说是藕荷色,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与茄子和葡萄的紫色并不一样,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常见的东西是这个颜色。“像妈妈的一件T恤衫!”看来什么都难不倒她们,只是不知这样的比喻在考试时是否能通过。

公园的小径上来来往往的有跑步的人,也有和我们一样举着相机拍花的。不知不觉就上到了山顶,这里有个水库,好像一个大喷水池。我们坐在树下,吃起两个孩子头天特意为此行做的曲奇饼干,两个孩子每人买了一杯柠檬汁。

等我们下山时,发现路边的花都开始有点儿晒蔫了,我们也被晒的有些蔫了。两点多种就离开了Highland Park。

去市中心观赏High Falls

晚餐后,虽已是7点钟,但天色还早,我突然想起介绍说这里有个瀑布很出名,但出发前却忘记查看地址和路线了,甚至连这个瀑布的名字也没记住。玮先生还记得上午在去Highland Park 路上经过一条街叫“Westfall Ave”,以为这便是通向我所说的瀑布的路,他把车驶去那里,没想到,沿着这条街竟走进了居民区。“肯定不对,我在网上看到说是在市中心。”我提醒他。

见路边一位跑步的年轻女子,停下车询问,她答:自己也不是本地人,所以不太清楚我们问的瀑布。说话间她的手机铃声响起来,她却不接,而是向迎面走来的一位遛狗男子询问我们要去的瀑布,那男子回答说:我们所说的瀑布应该是“High Falls”,但也不知怎么走,因他也不是本地人,是来这里看女儿的。

看来这个城市里的外来客人真不少。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并对女子误了接电话而表示歉意,“没关系,你们是需要帮助的人,那个电话一会儿还会再打来的。”年轻女子这句话让我们听了心里热乎乎地。

我们把车开出去不远,又见到一家四口人,男主人热情地非常明确地向我们指示去High Falls的路线。这样,我们很快便驶进罗彻斯特市中心,醒目的“WELCOME ROCHESTER CENTER CITY”首先映入眼帘,随后见到高高的,前不久宣告破产的柯达公司总部大楼。

柯达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它曾经是这个城市的经济命脉,也是罗彻斯特光学工业的枢纽。因此,参观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的故居成为来罗彻斯特旅游观光的内容之一。我们因时间关系,没能成行,留待下次。

柯达总部大楼的路对面可见有人在桥上行走,并有几张长椅在桥上。这便是观赏High Falls的最佳地点。桥上拍照的游人不少,一列火车正从瀑布上驶过,夕阳为瀑布及其周边景物都镀上了一层金。

据介绍,High Falls 的落差达99英尺,在使用煤气电力之前,人们就是利用这个水位落差产生的动力来驱动机器运转,从而诞生了一批美国最早的工业制造企业,特别是利用充沛的水力推动水车来磨面粉,这使得罗彻斯特拥有“面粉城” (Flour City)的称号。

后来,由于铁道运输的兴起,以及其他更有效率的能源的开发,使得罗彻斯特早年因水力而兴盛的轻工业也随之没落。如今在High Falls地区仍然保存着具有百年历史的水车和工业生产遗迹,供游客与民众追忆当年。

参观游戏博物馆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博物馆(Museum of Play),这个博物馆也在市中心。进去以后便会发现,这里不仅是小孩子们游玩的天地,也是大孩子甚至成年人追忆童年的地方。两个女儿在这里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虽然她们的年龄显得大了些,但仍不失兴趣。

我和玮先生的童年都不在这里,我们的童年也没有什么玩具陪伴,可是,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两个女儿小时候酷爱的儿童片Sesame Street的场景,类似多伦多安省科技馆里的儿童超市,阅读中心里一个老师正拿着一本书高声朗读,她前面的地毯上坐着很多由家长陪伴着的小孩子们,瞬间把我们带回到两个女儿小时候也曾有过的这样的经历。

博物馆里最吸引我的是墙上写着的经典名句,全是讲“玩”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博物馆二楼展出了eGame Revolution(电子游戏)发展的历史以及电子游戏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游戏活动的。在一个玻璃展柜里惊见一把算盘,看来算盘也被列为寓教于乐的玩具了,但却不太明白算盘和电子玩具有什么关联。

二楼设有一个National toy hall of fame(名玩具堂),据介绍,游戏博物馆筹建者Margaret Woodbury Strong(1897-1969)自幼游历世界各地,并酷爱收藏。她的收藏兴趣广泛,种类繁多,其中藏品最多的是包括洋娃娃在内的各种玩具,上个世纪60年代,洋娃娃的收集量达27000多件,于是产生了建立博物馆的想法,把自己拥有的别墅加建了两个可用作展厅的裙房。1968年获得政府的扩建许可。

1982年,Strong离世后12年,Margaret Woodbury Strong Museum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后,博物馆得到快速的发展,藏品急剧增加,展馆迅速扩大,并设立了5个合作部门:国家游戏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Play,收集有35000种电子玩具的国际电子游戏历史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History of Electronic Games),国家名玩具堂(National Toy Hall of Fame),游戏图书档案馆(Brian Sutton-Smith Library and Archives of Play),美国游戏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lay)。

在名玩具堂的一排排阵列柜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Teletubbies,塑料浴池动物玩具,电话小车,芭比娃娃等等这些再次把我们每个人都带回充满天真童趣的过去,也感叹时光飞逝。

博物馆里设有餐厅,但我们很是留恋前一晚吃的自助餐,再去吃一顿午餐,便踏上返回多伦多的路程,当晚7点多顺利到家。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