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令女纲丝们不矜持
2012-07-04 20:26:5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阿妍)久闻郭德纲,如雷灌耳,费百元大钞一见其头,亲听其段,算是了却心中一愿。

喜欢相声应当是受到父亲的遗传。他喜欢相声,当年他在北京工作时听过候宝林大师现场版的相声,不止一回。这段经历在我成年后他经常讲起(估计对我买票看郭德纲起到了刺激的作用)。那时候没电视,家家最通用的就是收音机,我家里的收音机经常听到的就是相声。

八十年代买上电视后,父亲最喜爱的节目依然是相声,马三立,高英培,马季,侯跃文……那是当年数得着的相声演员。姜昆都是后话了。记忆里父亲很难得开怀大笑,惟有在听相声时能畅快地笑出来,无所顾忌,酣畅淋漓。有多少人能拒绝这种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呢?

我也喜欢相声,确实因为它能让我笑。有谁喜欢哭的?特别是我成年后,因为曲曲折折的生活让人已经够压抑了,还能有相声让人开怀,如何不让我欣欣然而赴会。

并非最爱郭德纲,而是现今没人再讲相声了。惟有他。不听他听谁?台湾有个相声瓦舍,我也听过,笑得也很大声。但那不是纯粹的相声,应当叫相声剧。现在说相声的年轻一代,像王自健,冯巩的女弟子贾玲,李菁等等,虽则小有名气,但都无法与郭德纲相提并论。

你仔细去看郭德纲的微博:

“昼长夜短地久天长,黄经九十度,夏至奔忙。厚德载福,和气迎祥。古人云:今日回头三望,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一碗凉面款心肠。万事皆已定,浮生自奔忙。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凉。东边有追命鬼,西边有救命王。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何必枉思量。淡淡酒胜泥汤,粗粗布胜无裳,下场何处?青山无语笑人忙。”

“登山采玉,入海求珠。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硗硗者易碎,皎皎者易污。户枢不蠹,流水不枯。人有见面之情,天无绝人之孤。七年能出个宰相,十载出不了一个江湖。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三下江南人何处,飞转洞庭湖。谁不爱黄金贵,谁不爱富春图,谁不爱千钟禄,可奈何,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诸如此般,即便毕业于中文系的我等要诌出此句已非易事,老郭却在博客里信手拈来,谈笑间挥洒自如,不得不说老郭的古文功底深厚。从相声这门传统艺术里汲取了古典文化的精粹。所以在古文功底这点上,你不得不服。

相声是门语言的艺术,是中国语言的艺术。相声海外商演,老郭是第一人。而且他很成功(主办方是否赔钱不在他的考量)。四海之内赞誉之声不绝于耳。7月1日的现场版郭德纲确实卖力气,讲得都是今年的新段子《郭家菜》《好好学习》。观众的热情与互动不亚于著名歌星的演唱会。

我前排就坐的几位成熟女性一点不矜持,逢着老郭出场一定挥舞双臂,高声欢呼“郭德纲,我爱你”。然后,老郭同志含笑说:你们矜持点。在众人都认为相声没有市场的今天,老郭能将相声带到这样的市场地位,他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你,不得不服。

他总比那些占着相声主流市场,几年说不了一出相声的人要“为人民服务”吧。

但老郭的相声散漫,如闲人坐茶坊,侃大山,想到什么是什么。缺少如候宝林,高英培或后代相声创作者梁左作品里的“神”。套用散文的行话叫:形散而神不散。听老郭的相声,可乐。但没有一个总领的“纲”,一个贯穿全段的“神”。

闲人侃大山,包袱是有,乐子不断。但各段落之间的递进与推进,起承转合的搭配不如前人紧凑有序。虽然不是强调“主题”,但一个艺术作品在舞台上传达给观念的一定是浓缩与凝练的人生,不是人生的全貌,也一定是人生一个角落的特别概括。东拉西扯显然不应当是艺术作品。

相声是讽刺的艺术,老郭对生活有足够的观察,再加上自身的语言修炼功底与文字素养,创作一个好相声作品应当不是问题。在他日益火爆,各种主持不断的情况下,能否有心境沉下来创作,这才是个问题。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