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单枪匹马逛沈阳
2012-11-15 09:25:4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珮竹)在加拿大经常有人问我:你们沈阳有什么好玩儿的地方值得一游?每到这时我就惭愧得很,我发现自己在沈阳生活了二十几年,除了“一宫两陵”外,实在不能如数家珍般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甚至就连“一宫两陵”也有二十几年不曾去过了,只在脑中空印了一个名字罢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于是利用今年回国的短暂假期我单枪匹马把沈阳别具文化底蕴的历史景观重新走了一遭。

既然提到了“一宫两陵”,就从一宫两陵走起吧。所谓“一宫两陵”指的是沈阳故宫,清福陵和清昭陵。说到故宫,我这个沈阳人经常被问起的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到底有什么区别?

区别?当然是沈阳故宫的建筑规模远没有北京故宫宏大,去过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就可以省略了。这是不仅很多人包括当年的我认定了的答案,事实上这是个错误的答案。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宫,而沈阳故宫只是清军入关前的清朝皇宫,所以从建筑时间上来看是先有北京故宫后有沈阳故宫;但对于清皇朝来说,沈阳故宫里住着的皇帝是住在北京故宫里的皇帝的祖先,所以沈阳故宫这个“陪都宫殿”,又要早于北京故宫了。说了这么段绕口令后,咱就看看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到底有什么区别。

北京故宫因为始建于明朝初期,建筑艺术完全传承了中原地区汉族皇室的传统风格,建筑装饰全部为黄琉璃瓦;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上更添有满、蒙的特色,建筑装饰则为黄色琉璃瓦镶绿剪边。在布局上,沈阳故宫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是仿照八旗行军帐殿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而北京故宫三大殿都建于高台之上,高于寝宫,与沈阳故宫正好相反,是“殿高宫低”。

两个故宫在建筑形式上的区别,不喜欢历史和建筑艺术的人听起来比较生涩,那就再说两个容易理解的。比如,沈阳故宫皇后妃子都住在一个院落里,北京故宫皇后妃子各有自己的寝宫。

沈阳故宫中的清宁宫是皇后的寝宫,清宁宫的东西两侧还有六座建筑格局完全相同的宫殿,住着另外六个嫔妃,看起来这里就像是一夫多妻和谐居住的四合院,平日里皇帝跟正妻住在清宁宫里,如果想跟哪个妃子同住,就到那个妃子的寝宫中。这与在北京故宫中皇帝固定住在乾清宫或养心殿,后妃要从坤宁宫或东西六宫到皇帝的居所“侍寝”的习惯有明显的不同。

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还有一个看得见的区别,就是宫殿门额上的字。沈阳故宫门额上的字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北京故宫的正好相反,突出了清初重满轻汉的思想特点。

说了一宫,再说两陵。沈阳福陵(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昭陵(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这两陵与辽宁新宾的永陵合称为“关外三陵”。

沈阳这两处清代陵寝现在已经被开发为集古代皇家陵寝建筑群与现代园林艺术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因为陵墓本身并未挖掘,再加上看过故宫之后,我对红砖黄瓦的古代皇家建筑失了热情,遂决定选择一处“级别”低于皇家的府邸一游。

既然用了“府邸”二字,至少要比“故居”讲究多了吧。说到这儿,大家十有八九猜出我说的是哪儿了,在沈阳敢用“府”字的还有谁啊,自然是大帅张作霖了。沈阳故宫往南不到五百米的地方就是张作霖的“大帅府”。大帅府门票50元人民币,与故宫票价一样,所以从现代经济角度来说,故宫和帅府“等贵贱”。

这大帅府虽然是以大帅张作霖而命名,但显然不是因大帅而出名,远道慕名而来的游客多是对少帅张学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更感兴趣。

1928年6月3日奉系军阀大帅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在火车上,少帅张学良临危受命,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张学良一生三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为人所熟知:其一,1928年底“东北易帜”,帮助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完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其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东北军不发一枪一弹,轻易放弃了沈阳,很快整个东北沦陷;其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再次出人意料的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和他随行的军政要员,兵谏蒋介石联共抗日,建立了中国抗日统一战线。

在我出国前,大帅府一直被辽宁省图书馆占用,90年代中期随着张学良将军在台湾被解禁,辽宁省政府决定重新装修帅府欢迎少帅回家省亲,可惜少帅并无回乡之意。我对那个爱国将领张学良的了解基本来自中国官方资料,在中国少帅无疑一直被颂咏着的,就连少帅与四小姐赵一荻的浪漫爱情故事也都始终被传颂着。

但随着出国后年龄的增长和视角的不同,对张学良将军有了不同的认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战而退,人们大都认为是蒋介石的一纸“不抵抗”命令,把整个东北给丢掉了。但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承认他918事变错误判断了东北形势,他有权节制华北东北军政事务,与蒋介石没有关系;1991年5月,张学良在纽约接受采访时回忆这段历史时又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同时说到西安事变,他在纽约明确说发动西安事变是“闯了大祸”,自己是“罪人”。现如今被保存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张学良日记》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1958年,蒋介石在台湾桃园大溪官邸召见张学良。“老先生亲自出来,相见之下,不觉得泪从眼出,老先生让我进入他的小书斋。老先生的眼圈也湿润了,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总统说西安之事,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这大概也是张学良在1991年真正获得人身自由之后宁可选择客死夏威夷,也不愿回大陆的原因之一。

高攀一下,我和少帅算得上老乡,但是沈阳人见到的少帅也仅是“一张照片”而已。我在纽约居住时看到一次台湾记者亲赴夏威夷拍摄的张学良将军的专题片,那里的少帅可不是电影演员扮演的张学良,是真真正正的张将军。专题片里乡音无改的张学良操着一口浓重的老沈阳口音,和电视剧里风流倜傥的少帅很难联系到一起,但听在耳里却倍生亲切,估计这是许多沈阳人也没有想到的吧。

1914年秋天帅府开始动工,这是座三进四合套院,它吸收了奉天城(沈阳)清朝各王府建筑持点,遵循张作霖家乡辽南的生活习俗而建起的。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栋57间,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1916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因这新三进四合院既是张作霖的办公官邸,也是家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帅府。

很多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决策都是在沈阳帅府里策划和执行的。可当年叱咤风云的大帅张作霖,少年得志的少帅张学良,如今早成一抔黄土走出历史,恰如古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走出帅府,沿着帅府门前的朝阳街一路北行,穿过繁华的沈阳中街,在商业城的后巷,伫立着一处被人遗忘了的寺院——长安寺。

因为颓败了的长安寺并未正式对外开放,所以长安寺是无名的,十个沈阳人九个不知道,即使坐出租车,很多司机也说不清楚长安寺究竟在哪里。我怎么知道这个长安寺的?我不是剩下的那一个沈阳人嘛。

长安寺,可以说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坐北朝南,与中国其它寺院的建筑结构完全相同,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两侧对称排列着钟鼓楼、配房等。

一个微雨的早晨,我穿过商业城喧闹的停车场,在一片建筑工地中找到了正在修建的长安寺。我没有找到长安寺的山门,直接走到了大殿。说来也怪,当我跨过大殿高高的门槛的时候,雨停了。一直阴霾的天空此时透出一缕阳光,照在大殿的前方,大殿中供奉着的如来佛像在阳光的照耀下异常明亮。因为寺院正在整修,所以既无僧人也无游客,我守在佛祖身边,心灵因身处之地的清静而清净,远处汽车喇叭的声音偶尔传来,显得那么不真实,此时我虽然并未开悟,却完全进入了僧人清修的境界。

据沈阳地方志记载,历来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关于这个长安寺,又有:“庙在城中,城在寺里。”一说。看了寺院中的碑文,我才知道原来长安寺本寺和山门相距甚远,本寺在沈阳城内而寺的山门却建在十五里外的浑河岸边。

相传,唐太宗建都时,沈阳这块地方还是一片荒原。唐太宗东巡来到这儿,看见此处树木很多,遮天蔽日,便起念在此建寺。于是派尉迟敬德为监督,负责建寺诸事。 在筹建过程中,尉迟敬德将军得到紧急作战命令,匆匆离寺。僧人们此时还不知道该把山门建在什么地方,就派人飞马追赶尉迟敬德到浑河北岸,尉迟敬德不耐烦地用马鞭随便一指,又急忙上路了。于是,僧人就带领工匠们在浑河北岸尉迟将军马鞭所指处建起了山门。斗转星移。在山门和大殿之间,渐渐兴建起了沈阳城,于是形成了沈阳“城在寺里”的局面。

历史上长安寺的香火曾有过兴旺之时,但到清代晚期已渐颓败,终至断绝,庙宇也渐损没。长安寺在明清两代曾经多次修缮。前几年,学者们从明朝(1487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石碑上发现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先祖沈阳中卫指挥曹辅、曹铭的名字,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从民国帅府到清朝故宫,沈阳城的历史,不断向前推移,到了长安寺,直追溯到唐朝太宗年代。如果你要认为俺们这嘎达的历史也就这么“悠久”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就在沈阳,还有一处一直往前数,数到你都不敢相信的史前原始人的遗址,那就是沈阳新乐遗址。

沈阳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氏族公社的村落文化遗址,因为发现于沈阳市新乐工厂宿舍区内,故命名为“新乐遗址”。新乐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煤精制品和木雕艺术品等,为考古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文物。其中出土的鸟形炭化木雕艺术品,距今大约7200年,被认为是氏族崇拜的图腾信物,也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的木雕工艺品,现在太阳鸟成了沈阳城市精神的标志和象征。

新乐遗址分布面积不大,其中有十个复原的原始人生活劳动场面的半地穴式的房屋。我原以为这些地穴并不开放,因为远远地就看见穴门紧闭,门缝中也未透出一丝光线。待到近前才发现穴门是虚掩的,我试探着拉开以茅草覆盖着的木质大门,一排向下的楼梯展现在眼前,就着明亮的太阳光线,隐约看见楼梯尽头黑黢黢的洞穴中有实物展出,于是我壮起胆子沿着楼梯一步一步走下去。

走下最后一级台阶,阳光落在身后,因为眼睛一时不能适应黑暗,我定定地站在那里。过了一分钟我又试探地向前迈出一步,令我头皮发麻的事情发生了:洞内骤然间灯光大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紧挨在我脚前的另一只人脚,我还没来得及跳起,耳边忽然响起“游客你好”的声音。黑黢黢的洞穴中在你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候上演如此惊险探奇的场景,可见旅游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脏。

原来,这里是按照真人比例复原的原始人狩猎归来生活场景,为了节约能源,新乐遗址中所有复原洞穴的解说音响和照明都是声控的。因为我下楼梯时实在太小心翼翼没有发出声音,所以才上演了如恐怖电影中的一幕。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千万记得我的经历。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任何省份都有可能随手拎起一块秦砖汉瓦,抓一把春秋黄沙,至于你知不知道其中价值,那就要看各人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了。作为沈阳人,出国十几载后,像外地人一样重游沈阳,让我自己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至少回到加拿大,再有人问我沈阳有什么值得一游的地方,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