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波士顿看哈佛
2015-07-31 06:01:0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玮仁)看哈佛、吃海鲜、走自由之路,是去美国波士顿旅游必做的三件事。

闻名于世的哈佛大学位于波士顿查尔斯河畔的剑桥城,建于1636年,是美国第一所大学,比1776年美国建国的时间还早140年,所以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之说。美国有史以来的44位总统中,就有7人出身于哈佛,此外,还有四十多位教授或校友曾获诺贝尔奖。

当年乘坐“五月花号”登陆这片新世界的清教徒们,有很多人来自大西洋对岸的英国剑桥,他们在安顿下来之后,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效仿当时英国剑桥大学的模式筹建了这所大学,并起名为“剑桥学院”。1638年,一位名叫约翰·哈佛(John Harvard)的牧师去世,他把私人财产的一半,779英镑和400多册私人藏书捐给了学校,为了表彰这个善举,1639年,经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学校改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也就是今天哈佛大学的前身。

1884年,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illiam Eliot在为约翰·哈佛铜像揭幕时说:“约翰·哈佛告诉人们,善行会流芳百世,会以超越所有计量方式的速度和规模繁衍。他教导人们,在这个教育花园里播下的种子,如何迸发出喜悦、力量以及永远新鲜的能量,年年花开,随着时光流转,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花繁叶茂。”

因此,来到哈佛一定要去瞻仰约翰·哈佛铜像。我们从一个小铁门进入校区,远远地就望见迎面高高在上的哈佛铜像,四周围着不少游人。铜像基座的正面刻着“John Harvard, Founder, 1638”几行字,这就是被世人笑称的“铜像三谎言”。

因为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一,铜像并不是哈佛先生本人。1764年哈佛楼的一场大火,把哈佛先生所有的图片资料都烧毁了,1884年建造铜像时,设计师就从毕业班里找了一位相貌端正的学生做模特,雕刻出了这尊哈佛铜像。二,哈佛先生只是学校的捐赠者之一,并不是建校者。三,哈佛学院是1636年成立的,不是1638年。

不过, “三谎言”并未有损哈佛大学的光环和声望,反而给哈佛大学增添了许多民主开放、诙谐有趣的文化意义,和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

关于哈佛铜像,除了这“三谎言“之外,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传说,那就是如果摸一下哈佛铜像的左脚鞋尖,就会变得更聪明,日后可以金榜题名。于是,每一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都不仅与哈佛铜像合影,还要摸一摸哈佛先生的鞋尖,以求好运。所以。那原本深褐色的鞋尖已经被人们爱抚得格外锃亮,我们当然也不可免俗地留下帮哈佛先生擦鞋的合影照。

哈佛铜像不远处是哈佛最大的图书馆–怀德纳图书馆(The Harry Elkins Widener Memorial Library),这是怀德纳夫人为纪念自己毕业于哈佛的儿子哈利·怀德纳而捐赠的,只对哈佛学生开放。哈利·怀德纳自小家境富裕,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他热爱读书和收集图书的善本与孤本的爱好。1912年,哈利和父母一起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国收集了很多珍贵的图书。回程时,他们一家乘坐著名的泰坦尼克号。当泰坦尼克沉船时,作为一等舱的重要贵宾,他们幸运地搭上了救生艇,然而正当上船之际,哈利突然发现自己此行的最重要收获,一本诗人培根的诗集落在房中,于是他坚持回房寻找,他的父亲便陪他一同前往,谁知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怀德纳夫人一人回到美国,每天都沉浸在思念丈夫和儿子的痛苦之中。于是她决定把哈利收集的图书全部捐给他的母校哈佛大学,同时她也希望哈利的收藏能造福于后人。哈佛大学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打算建一座图书馆来收藏这些书籍。出于资金窘迫,又与老怀德纳夫人商量,老夫人不仅一口答应,还请了建筑师专门设计建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怀德纳图书馆。老怀德纳夫人对哈佛提出要求:

第一,图书馆中要保留哈利的私人书房收藏他最喜欢的图书,用来缅怀儿子。第二,图书馆不可拆一砖一瓦,更改外观。据说后来这个要求曾经小小地困扰了哈佛人,因为随着图书的增多,图书馆不能装下所有的藏书,又不能违反老夫人的要求在上面加盖。于是,聪明的哈佛人反其道而行之,在地下开发资源,如今的怀德纳图书馆地上四层,地下有六层,藏书量超过350万册,书架长度超过80公里。

怀德纳图书馆门前的大片草地是历来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举行地,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是非常隆重的,很多学生家长从很远的地方专程赶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2007年的毕业典礼演讲嘉宾比尔·盖茨和2008年的演讲嘉宾JK·罗琳都是在这片草地上与哈佛的毕业生共享人生的经历和启迪。图书馆前悬挂着的旗子上是哈佛的校徽,翻开的三本书上的字母组合起来就是拉丁文“VERITAS”,意即象征着哈佛人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哈佛校训“真理”。

哈佛大学建于1878年的纪念堂(Memorial Hall),因其独特的造型而十分引人注目。纪念堂包括四个部分:纪念在内战中为联军作战阵亡的136名哈佛毕业生的十字涌道(Memorial Transept);桑德斯音乐厅(Sanders Theater);学生会(Loker Commons)和现在为大一学生提供餐饮的安能堡厅(Annenberg Hall)。

哈佛大学还有一个好去处–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从恐龙到昆虫标本,一应俱全,地球生物的进化之路一目了然。里面的镇馆之宝是满满一个屋子的由德国两位博物学家制作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玻璃花标本,让人恍若置身于物种大花园。参观这个博物馆,成人12美元、65岁以上老人和学生(凭有效证件)10美元、3-18岁8美元、3岁以下儿童免费。

哈佛大学校区绿草如茵,树木苍天,树下绿地上随意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椅子,累了,就坐下歇一歇。古老的建筑大多是红砖楼房,不禁让我们想起在英国读书时所知道的几所“红砖大学“。哈佛历届校长都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从最早模仿欧洲的神学院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在世界大学教育界树立了崇高威望。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里经历了近400年的知识沉淀,和一股扑面而来的书卷气与学究气。

哈佛主校区四周有九座造型各异的小门供人随意出入,还有一些学院和学生宿舍在哈佛校区之外,甚至在查尔斯河对岸。这里没有气派的校门和高新的建筑,但是,正如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的那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意思是说: 一所大学的名气不是完全用大楼有多高多新,大门有多大多气派来衡量的,大学的精华和内涵在于有多少真才实学的教授和大师,不仅能培养出总统,还能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合格毕业生。哈佛,就是这样一所老而弥坚永葆常青的知名学府,不仅为无数学子们所向往,也成为到波士顿旅游的必看之地。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