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充满梦想的青春渡口
2015-12-31 05:48:1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心馨)我在一所著名的高中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摆渡。在入读这所高中之前,我还是个懵懂甚至有些淘气的孩子,在一个小城里的一所很普通的初中糊涂地混着日子。我的功课还不错,不用功,一切只凭兴趣,看闲书和玩耍的时间远远超过做正经功课。从没有想过未来,直到我那功课特别优秀的姐姐考取这所高中,父母和老师们对我也寄予了厚望:去这所重点高中念书。

十四岁那年的秋天,我如愿来到了这所以治学严谨闻名的高中,大门上有几个大字:严谨求实,团结奋进。这由方毅题词的校训,至今深刻在我的脑海。当年的校园并不大,进门就是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名叫共青道,道的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树。共青道的尽头正中是操场,左侧是教学楼,右侧是图书阅览室,阶梯教室和食堂。

那时的学校是非常单纯的。老师学生所谈论的,无非只是考试与成绩。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到处都可以看见静静看书的学生。共青道两侧,经常张贴出取得各种竞赛的优异成绩获得者的光荣榜。每隔一个星期的星期天晚上,雷打不动要考数学。期中期末考试,每个班级排名,都要张榜公布。这对于曾经混沌混日子的我,无疑是非常大的压力和警示。有同学说,时至今日,看榜时忐忑、恐慌、兴奋的复杂心情仍然记忆尤新。从那时候起,我开始遥想我的未来,无论从事哪种职业,一定先得好好念书。

于是我也像众多的同学一样,心无旁骛地一头扎进茫茫书海中。闲书,只能偷空看了。玩耍,太奢侈了。除了寒暑假,根本没有时间看电视。初中同学偶尔来信,也被班主任扣留,直到期末考试结束才收到,也就再没有心情回信了。每天早上,在教学楼还没有开门的时候,楼底下都站满了拿着饭盒和开水瓶、站在路灯下默默看书的同学。就是去食堂买饭时,在排队的长龙里,也随处可见一边排队一边看书的同学。单纯却又浓郁的学习气氛,勤奋到不浪费每一分钟的同学们,常常让偷空看闲书的我暗自羞愧,混沌的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惜时如金。

校园里最有趣的风景就是每天三餐饭的时候,尤其是早餐前的抢饭。快到下早自习的那几分钟,很多男生就已经急不可耐了,手里握好了饭盒,双目炯炯磨刀霍霍就等着一声下课铃响去冲锋陷阵。女生们是不愿意参与抢饭大军里去的,一大帮人乌泱乌泱涌到食堂,光排队就要耗好久的。男生们乐此不疲,可能是因为那时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而食堂的饭菜难见荤腥,油水不足,难怪个个食量惊人,却又饿得太快。铃声一响,只听见急促的下楼的脚步声,几分钟过后才恢复平静。想象中的钱塘江潮,也不过如此吧。

记忆中有几位老师是非常可爱的。

高一刚去学校的第一天,我在教学楼下看分班的公告。当我的眼光匆匆掠过一个叫“彭仕主”的班主任名字时,粗心的我错看成了“彭主任”。少不更事的我脱口而出:“谁叫这么怪的名字,真是官迷,连名字都叫成彭主任。”这时候身后响起一个声音:“我就是彭老师,你是哪个班的?”回头一看,一位年轻的男老师,顿时我不知所措,尴尬地不知怎么办才好,正等挨批,哪知他宽厚地笑了:“我是五班班主任。你这位同学,真够粗心的。”这位从没有教过我课的老师,给我上了高中的第一堂课。

最可爱的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他是学俄语出身,却自学了英语,自创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让他名声斐然。他个子不高,却气质儒雅,风度翩翩,幽默机智。几乎每堂课都妙趣横生,我们在笑声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来枯燥的词汇和语法。虽然我后来上的大学也是外语学院,可我再也没有碰到这么有趣可爱、渊博、亲和力这么强的老师。

和我有过较深交集的是语文老师。他是一位刚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年轻人, 有一双温和的眼睛,人很腼腆,和同学们说话经常脸红。看他那样似乎没有老师的威严,我在心里就一点也不怕他。在每周必须上交让他批阅的周记里,我坦白地写过对这种严苛的学习气氛感觉到不能释放的压抑,和对看闲书的渴望。当时我在班上的语文成绩并非最突出的,我猜想他也不会注意到我的。没有想到,他给我写了长信般的回复,对我的压抑情绪表示理解,对我的作文做了详细的评论,还要约我谈话。

抱着一定会被挨训斥的心情,我战战兢兢地敲开了他的办公室。没想到,他抱出一摞书给我,一部分是名著,一部分是作文通讯之类的。他让我按他安排的顺序去读这些闲书,但得安排好时间,每次读完了必须交给他一篇读后感,他才给我下一本。在他的调教下我的写作有了不小的长进,他开出的书单引发了我对文字更深的兴趣。

后来他调离了这所学校,那时的我已经念大学了。有一段时间我们间或通信,像朋友般讨论文字,生活。我表达过对当年他对我的关照的感激,他却很淡然,夸奖我没有“作”文的刻意和较少的属于那个年龄段所写得文章的八股气息,适当引导培养,应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他想帮我进步,如此而已。

二十多年后的某天,当我看到《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刘欢那英等流行音乐大咖在节目里说,唱歌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表达情感的时候,我马上想到了这位已经失联多年的老师,想到当年他曾在我的周记评语里说过的曲艺同工的话:“文章要写得好,并不只是依靠写作技巧,更多的是要真实地表达情感和记录生活。”他一定不知道他的这些话对一个爱写字的少年影响至深,牢记至今。

还有我们的历史老师,一个从来不端架子、自然而然地和我们打成一片,像长兄一样的尊重我们这些孩子的人。他从容地操着他老家的方言讲课,浓重的口音自有一种亲切的土气。中午在学校吃饭,没有开水喝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就直接上他家去要。他结婚的时候,同学们自动地去给他搬家具;暑假他不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将家钥匙交给在学校补课住读的同学。课间休息时,他要是在,和他或聊或开玩笑都是很放松的事。就像我这样不善言辞的人,在他面前也没有任何不安。他任由我们口无遮拦,体谅我们的年少轻狂,抚慰我们的迷惘忧伤。

前不久在微信上, 他找到了我,他开口第一句就是:“你毕业二十多年来,尺素尽无,十分惦念。”隔着大洋,二十多年的时光,我拿着手机百感交集, 眼泪夺眶而出。打开话匣子,他如数家珍聊起了那些我都记得不是太清楚的点滴。听着听着,蛰伏在内心深处的学生时代最难忘的记忆渐渐鲜活起来,往事即在我脑海里开始纵横捭阖。这些梦之队一般的老师们,将我引到一条风景无边的路上:知识。它带给我昂贵的痛苦,同时也有无价的快乐,都是我将受用一生的财富。

当我离开学校的时候,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我渴望着诗和远方。这三年是我的人生里最安静的读书时光,它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身上的许多东西从此定型。这就是我青春的渡口,生命里那艘躁动的、不能安于现状的船,从这里扬帆起航。那三年的时光,在当年遥望的时候那么漫长,到如今回望的时候却如此短暂。而那条万千学子都曾每天都来回踏过的林荫大道,当年觉得它并不长,几步就可以走完,如今却觉得它很长,长到足够承载我们的青葱岁月。记忆里那充满书香和梦想的青春渡口, 我会相携终生,刻骨怀念。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