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里的中与外和老与少
2016-07-17 05:47:0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作者:方真)一场中乐演出, 显示了中外文化交汇和新旧时代的更替,同时也带来让人思考的问题。

最近看了一场中乐演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多件西方乐器,包括大提琴,倍大提琴和西洋鼓。再看看,弹奏大阮的两位成员,和拉倍大提琴的其中一位成员都非华裔。在乐曲方面虽然都是中乐篇章,但都是比较新的近代的作品。其中一首新作品听来更与传统中乐很不一样。还有一首乐曲中出现一段二胡和大提琴的呼应,为时不短。

这种种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就如我们听到很多用中国乐器例如二胡,古筝等演奏西方乐曲,也有用西洋乐器例如小提琴等演奏中国乐曲等。这个发展当然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赞同的认为这样可以丰富音乐的生命,可以交流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反对的认为这样会渐渐失去民族特色,会变得不伦不类等。然而无论你赞同还是反对,这似乎已经是一种趋势。

至于新旧,指的是人。首先这次音乐会的独奏家都很年轻,而且造诣不凡。台上乐队成员也多是年轻人,例如在二胡组,放眼看去都是年轻人。可是回过头来看看,台下的听众却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的寥寥可数。这是什么原因?这又说明了什么? 既然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学习中国乐器,为什么来听的却那么少?

细心想想,会不会是因为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一点音乐,学一种乐器; 同时也希望孩子沾点中国文化,所以鼓励或安排孩子学二胡,学古筝?尤其是女孩子,父母会不会觉得学学琵琶,古筝会让女儿家显得温柔秀气?还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懂得了中国音乐,喜欢了中国音乐? 不过,无论原因是什么,有更多年轻人接触中国音乐终归是好事。

看了这场音乐会,不免有感有思。感动的是在海外有那么多人一直为发扬中华文化而努力,感动的是看见更多年轻人爱护传承自己的祖裔文化,感动的是西方社会对中华文化越加的了解和尊重。而同时脑子里思考的是如何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融汇的同时,能保住中乐的特色;在鼓励年轻人学习中乐之余,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欣赏中国音乐。这些大课题都需要有心有识的人士加倍努力啊。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