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别开生面的LINC班现场教学
2019-09-03 11:50:2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洪立)几年前,在国内当了一辈子教师的我,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来到多伦多与独生女儿生活。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又重新走进了学校。通过LINC学校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还交了许多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让我亲身领略到这里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6月21日,LINC学校的索菲亚老师,一改往常在课堂教学的方式,带着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国际生”们来到多伦多约克堡(Fork York),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艺术节活动。老师想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这些语言参差不齐的学生们知道,这天不只是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夏至(Summer Solstice),还是加拿大原住民庆祝其文化遗产的节日,加拿大原住民日(National Indigenous Peoples Day)。

老师带我们走出课堂,就是想让学员们亲临其境去了解加拿大原住民的文化及约克堡的历史。虽然我已在多伦多生活了几年,但还从没有去真正的了解过这个城市。这次活动对我这样的老年人,的确是不可缺少的一堂课。

怀着敬畏的心情来到了约克堡,发现它原来离我们很近,就坐落在多伦多湖滨边。这座重要的战役要塞——约克堡,早已听不到雷鸣的炮声,静静地隐藏在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和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之间。经历了昔日战火洗礼的古堡内,这里正在举行着加拿大原住民艺术节。

进入约克堡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草如筃的宽阔草坪上,原住民们身着各自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在激昂的鼓乐声中载歌载舞。星罗棋布的地摊点上,摆放着各种琳琅满目的手工品,服装,帐篷,木舟和食品。这些东西分别展现出他们各自民族不同的独特遗产、文化习俗和精神信仰。同时也让游客们感受到,他们也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和尊重,仍保持着与自然界和谐的原生态生活方式。

通过活动了解到,原住民的文化才是真正属于加拿大自己本土的文化,而其它的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移民引进过来的。因为加拿大原住民是指在欧洲白人来加拿大之前,就已经在加拿大世代生活和繁衍的民族。他们主要包括:第一民族,即最早生活在中西部平原的印第安人(First Nations People);因钮特人(Inuit),就是生活在人烟稀少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还有梅蒂斯人(Métis),是早期来北美的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结婚的后代。

如今,一年一度的原住民艺术节,已经成为庆祝加拿大国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采用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容易地学习到加拿大的原住民文化。

欣赏过艺术节的活动后,我们又开始对古堡进行了探索。古堡内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土垒,古枪炮,炮台和营房。博物馆里陈列着城堡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和实物。看到这些古老的建筑时,心中不由自主的有种穿越到两个世纪前的感觉。这一件件带着历史沧桑的文物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充满了枪林弹雨的沙场。

参观约克堡博物馆也对古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建于18世纪末期,当时为了防御美军的威胁和侵略,由英国代理总督希姆科(Simcoe)采用简单的土木结构建造。在1812年约克战役中,英军和原住民们,就是凭借这些工事英勇抵抗占绝对优势的美军。最后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暂时失守。到1813年,英军又重新夺回了城堡,并且用砖木石混合材料对城堡进行了修建。还将首府从尼亚加拉迁移到这里,开始建立了居民区,命名为约克镇。直到1870年,英军才将城堡交还给加拿大政府。自1934年维多利亚日起,约克堡就开始作为加拿大历史遗址向公众开放。

而且,多伦多和约克堡之间还有着不寻常的关系。今天拥有着几百万人口的多伦多,就是从当时被人们称为泥泞的约克(Muddy York)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直至1834年才更名为多伦多(Toronto)。多伦多在当地印地安语中的意思是“聚会的地方”。约克堡既见证了多伦多往日的硝烟,又目睹了多伦多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的多伦多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已成为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

不知不觉地跟随老师完成了当天的活动,恋恋不舍地走出约克堡。这堂“现场教学”的教学方式,使我受益匪浅。不但对多伦多历史有了重新的了解和认识,而且更加地提醒着我:历史虽是属于过去的,但却不应该忘记。只有牢记了历史,才会更珍惜今天的生活。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