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一次感觉“被忽悠了”的买车经历
2015-12-30 01:14:0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俗话说:“只有买错,没有卖错。” 我这次的买车经历可能验证了这句话。

三月下旬我开始在autotrader.ca上查找二手车。希望能找到2011年中型的二手日本车,售价在$15000左右。为什么不买一辆新车或更新一点的二手车呢?首先是我们虽然来加拿大近二十年,作IT十余年后退休,但公司没有退休金,我们夫妇现在每月收入加在一起仅两千(一点CPP加老人金);二是我已经七十多了,开车也开不了几年了,用不着太新的车。

选择2011年车的另一个好处是,这些车多半还有出厂的保修,开起来放心。为了更加保险起见,我们决定只从大的经销商那里买,哪怕多花点钱。

查找的结果还不错。几辆跑了五六万公里的车引起了注意。一家日本名牌车车行的一部车特别吸引眼球:“仅一个车主、无事故、不吸烟。车况证明无问题”。公里读数不到五万。原标价为15888(划了一道杠),现为15288。

我和太太来到了这家车行,开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白人销售员。正谈着,旁边一个有广东口音的华人销售员走近问要不要翻译;我们当然觉得还是用母语谈更方便,于是我们干脆和这位销售员谈了。华人销售员带我们去看了车。

车看上去很新,颜色是我所喜欢的。只是前端前盖下通风的塑料格子上有一个裂缝,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另外还发现车子后面的保险杠塑料外壳很松动,销售员马上说这不是问题,车都像这样。我去按了按旁边几辆车,都是硬硬棒棒的;他改口道:“那我们一定帮你搞好。”接着打开前盖,我们又发现,里面不少锈迹,电池也很旧了。他赶紧说:“我们会清洗,电池也会给你测一下,这三件事都没有问题。我们一定做。一定!一定!”

车前窗里价格单上的标价是16888,比现在网上的价格多出来不少。这可能是一月底这辆车刚上市的最初标价,两个月卖不掉,才逐步降到现在的价格。我心中一阵暗喜,也就没顾着想想:降价总是有原因的。

回到销售员的坐位,我们开始谈价格。销售员坚持不减价。他说已经从16888减了1600了。他又说,我们还要送你东西,如:免费换机油、包修、送维修的优惠券、汽油帮你们加满、交车前要做127点检查、还有300多的手续费也帮你付,光是新轮胎就值上千块等等(开始了“忽悠”)。他说:“如果要减价,我可以去掉288,但你们要贷款买车。”

看我们犹豫不决,他又说,一个月后你们就可还清贷款。就这样,我们终于“上了勾”,同意贷款了。至于怎么贷,利率是多少,我们一概不知,他也不提。

价格谈妥了,我们提出要看看维修记录等文件,他同意去拿。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拿着一个文件袋,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他说:“哎呀,这个车已经有人要了。”我们听后,心里一凉。但他接着说:“但是买主订金还没有付,你们要是现在付订金,车就卖给你们了。车行规定谁先付订金,就卖给谁。”

这个消息让我们兴奋不已,头脑一下子发热,早已放松了警惕,任其忽悠了。至今我们也不能判断到底“这出戏”是真还是假。他的表情让我们相信这是真的;事后的一些事又让我们觉得似乎是被忽悠了。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然后我们提出要试车。销售员欣然同意,但他说:“我没有车牌,我们就在院子里转转吧。” 信了他的话,我们在车行里,转了不到一圈,总长一两百米。试车的感觉不错,我们就回到原处。

不知是急于把车买到手的激动,还是年龄大了,这时我们的大脑已经“停止了转动”不当家了。 销售员立即带我们去会计那里开好了售车合同;然后让我签字,此时我发现:合同上多出了几笔钱,其中有一项管理费$150,还有一项充氮气费$199。

他解释道:“这是大家都付的。还有许多费用我们帮你们付了。那个199是轮胎充氮气的费用,充了氮气就不会爆胎了,要对你们安全负责。”之前谈好的减去$288这时他也死活不认了,而且坚持要我们贷款。我们也不好意思争辩,就这样让会计刷了信用卡,收取了$2000订金。

付了订金回到家,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头。特别是把前端塑料格子上的裂缝和车后保险杠的松动联系起来,担心车子是不是有过大的碰撞。虽然有CarProof报告,但还是不放心。

总部设在美国的CarFax和安省伦敦的CarProof两家公司均向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加拿大和美国二手车报告。将车辆的VIN输入网站,付钱后,可获得相关车辆的碰撞报告,以及换了几位车主等相关的信息。但我想:如果原车主找人修好或与别人私了,Carproof的文件中可能是不会有记录的。而且,这家车行在autotrader上免费提供的Carproof连车辆的VIN都没有,就更让我怀疑了。

第二天一早,我先在网上研究了一下轮胎充氮问题。中文英文的信息都有不少,褒贬不一。后来打电话向在另一个车行里见过的一个说国语的销售员咨询,他说,没有什么必要充氮,空气中70%以上都是氮。要充也不应该那么贵,他们车行是$49到$99。

九点刚过,我就给买车的那个车行销售员打电话。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充氮问题就不提了,重点谈车有无碰撞过的问题。我提出:车行检修该车时,请修车师傅看看有无碰撞;另外再请修车师傅或销售员本人把车开到高速上去,看看车子有无碰撞造成的震动或噪音。和太太一讨论,觉得现在退车可能有困难;但起码还是应该自己再去上高速试试车。

来到车行,那个销售员从抽屉里拿出了车牌让我们试车(他没有理由不让我们试),只不过和上次试车手对我们的态度大不一样。我们上了公路,在一段空旷的路面上加速到100公里,没有发现异常。看来车无大碍,至于车的前后如何碰的,也无从追究了。临走时,销售员再次信誓旦旦保证,那三件事一定办到,并给一个报告。

几天后,接到可以取车的电话,我来到车行,把开户银行的证明交给销售员(用于每月还贷款)。他把三把车钥匙交给我,并说:“是我从车主那里把钥匙追回来的,要不然,你们去配,一把就要好几百。” 好像卖车可以少给钥匙,他给了我们好大的恩赐。然後交给我一大堆文件,要我一一签字。贷款的文件也在其中,我没细看也就签了。在退还押金时,$2000变成了$1881,他说这是办理车牌的费用。我真不知道他上次说过会帮我们付的300多手续费是什么。

来到停车场,车原封不动的停在老地方,只是上了新车牌。我们检查了一下车,车后面塑料外壳还是松动。我跪下从车底向上看,右边底部有明显的擦伤,固定塑料外壳的东东也断了。再仔细看看拿到的车行售前维修报告竟然是1月29号的,根本没有那三件事的报告。

回到销售厅内,看到那个销售员正在和其他顾客有事。我们等了一会,恰好看见他们的一个销售经理。于是请经理和我们一块出去看了车,他用手也摸到那个断了的固定装置,立即答应维修。第二天再去取车时,车不在原处,而在已售出车的停车位置。车后保险杠的松动总算修好,四个轮胎擦得锃亮,前盖下也干净了一些;只是没有电池测试过的记录,我们也就作罢了。

到家后,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所给的文件。那张贷款合同上,银行的地址是阿尔伯塔,贷款的年利率是6.24%,除去还本金外,60个月共要付$2980.96的利息。另外,还要付$40的注册费和$50.98的管理费。看到这份有我签字的合同,让我苦笑不得。明明我们在银行里准备了足够的现金可以立即付清,买下这辆车,却要去借“高利贷”。这真让我想起了“杨白劳被逼着按手印卖喜儿”的场景。

我也想上网查查,看看如何去投诉,走法律程序。但我想到:这么一搞,这个销售员可能就有麻烦了,他一家人可能就靠他这份工作为生,毕竟大家都是华人,何必呢?车子开着还不错,就是多花了点钱,就算是贡献给社会了。

我把这件事写出来,只是想要人们买车时,多留个心;也想告诫那位销售员: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忽悠,特别是遇到像我这样,两鬓如霜的老人。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