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之梭罗与《瓦尔登湖》
2023-11-13 22:03:20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可有可无,甚至可能会阻碍人类升华。”梭罗的隽语就篆刻在瓦尔登湖附近的牌子上。

没想到著名的梭罗小屋(897 Walden St, Concord, MA 01742)和瓦尔登湖离我女儿家那么近,只有13英里,开车不到20分钟。

【图:梭罗与瓦尔登湖】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记载他在瓦尔登湖的隐逸生活的散文集《瓦尔登湖》和面对政府和强权的不义,为拒绝遵守若干法律辩护的《论公民的不服从》。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试验——远离尘世俗态,移居幽静的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靠借来一柄斧头住进了自己盖起来的湖边的木屋,尝试简单的隐居生活。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更有对生命与生活真谛的探索与思考。

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我终于来到这里,溯寻这位先驱者书中澹泊清宁、深邃幽远的意境,向这位伟大的作家致敬。虽才10点,停车场已几乎停满,停车费8刀,这是景区的唯一收入来源。

停车场旁,就有一个仿制的梭罗小屋,显然比当年的小屋要“奢华”得多,但多少也感受了作家撰写《瓦尔登湖》的独特精神氛围。

我们和门前梭罗的雕像合影,然后去了访客中心。访客中心展示了瓦尔登湖的模型,还有大树的年轮等展品,可能是遵循梭罗的理念,这里没有任何东西出售,但有免费的厕所和饮水装置。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我在一张纸片上,盖了一个纪念戳。

波士顿周围小湖泊十分丰富。该地区在上一个冰河时期由冰川塑造而成,在地貌中留下了许多洼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洼地便成了湖,当地的名称用的却是Pond,即“池塘”一词。瓦尔登湖便是这里众多池塘中的一个。这里成为州立保护区,1965年被指定为国家历史遗迹。

步行穿过126公路,下了一个大坡,瓦尔登湖就展现在眼前,只见湖面十分开阔——称之“池塘”实在太委屈了——四周坡上的青松风中婆娑,碧蓝的湖水波光粼粼,湖面上有人泛舟,还有人畅游,更多的人在平整的沙滩上静坐或戏水,浅滩的湖水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昔日的丛林无恙,涛声依旧。快180多年过去了,这里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静谧古朴。

我和扶着轮椅行走的太太兴致勃勃,沿湖边的小径前行,地段平整时我也推她一段,颇为艰难地来到了瓦尔登湖另一端的梭罗小屋遗址。

看到了几根标注小木屋地基的石柱,一大堆梭罗纪念石前矗立着木板标牌,上面用英语写着梭罗的名言“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把非生命中的所有一切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看后,顿时让我振聋发聩,肃然起敬。

参观瓦尔登湖把我带到1800年代中期——远离浮世的喧嚷、红尘的纷扰,体验了梭罗创作灵感与大自然的联系。虽然故人已远去,但他的足迹始终留在树丛中——飒飒风穿林中时时传来他踩着落叶的簌簌声,湖水的涟漪中熠熠闪动着他刚毅冷俊的面容……

《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却常常因为其博大的思想,复杂丰富的内容,关于自然的无限遐想而让读者感觉晦涩难懂。我是静下心下来,坚持每天读一点才慢慢读完的。

梭罗在世的时候,毕生仅出版了《瓦尔登湖》等两本书,主题都和自然有关,他的文章并没有太大的回响。然而,他留给后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名人,包括像圣雄甘地、约翰•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还有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

《瓦尔登湖》一书译者徐迟(以陈景润为主人公的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在译者序中说,“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业已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

在《瓦尔登湖》里,梭罗曰:“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一个人要在世间谋生,如果生活得比较单纯而且聪明,那并不是苦事,而且还是一种消遣”“我宁可坐一辆牛车,自由自在来去,不愿意坐什么花哨的游览车去天堂,一路上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告诫我在浮世红尘中让心安静下来,做一个清醒活着的人。

受梭罗环保主义的影响,多年来我睥睨奢侈浮华,力求生活的简朴:手机电脑尽可能买二手货;洗澡洗头尽可能用住旅馆剩下的洗涤剂或肥皂头;衬衫领子破了,就反过来秋冬衬里穿;袜子后跟破了,边看电视边补袜子;鞋子后跟磨得快,就从旧鞋底上剪点下来,用强力胶水粘上,又能多穿半年……

这不是仅仅为了省钱,总觉得这样做,觉得心里安稳些——如同梭罗曰:“外表生活再穷没有,而内心生活再富不过”。当然,还因为总忘不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起,那段闹饥荒、物质极端匮乏的艰难岁月。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