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学英语:不见不散
2017-05-10 11:47:0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丁丽茹)那位说了,Be there or be square不就是哥们姐们约好了上哪上哪去,最后来一句,不见不散?

可我有一闺蜜姐姐就是认真,追根究底地问,这Square不就是一方形吗?我家窗玻璃,方形的,小学一年级就知道了,我们伟大的北京有一天安门广场,Tian An Men Square。可我要是不赴你的约会,我咋就Square了?

许多年来丁老五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你得去啊,你要是不去,我就把你给打扁了,象张扑克牌似地,四四方方地落到地上。了解的人都知道,丁老五就是这么个野蛮的东北婆子。

其实仔细一查,全不是那么回事。人家说的是老年间啊,这西方社会的古典音乐是这样式儿地,乐池子里拉小提琴的歪着个脖子,弹钢琴的晃着个脑袋,那个音乐指挥舞着张大手片子让一班人马吹打弹拉。一会儿柴可夫斯基,一会儿贝多芬地。台下的听众男的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女的穿上小连衣裙, 擦胭抹粉儿,小腰板挺得溜直。台上台下一派主流社会的高雅状。

谁知到了公元一九四几年,一股清新自然的风从酒吧里飘了出来,人家把非洲人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用音乐的方式搬到酒吧里,攒出一种新的,对话式的音乐,叫Jazz。听说这玩艺儿在当年的大上海也很时髦,人们还给它起了个中国名,叫爵士乐,其实这田间的东东跟爵士连半滴的血缘关系都没有。

这下可完了,爵士乐风靡一时,人们纷纷脱下小西装,扔掉小革履,涌向酒吧,涌向时髦。那年月,小年轻们周末互相约着,走啊,上酒吧,听Jazz。那位守旧的小伙子说,不去。 朋友们就笑,这老土,跟那指挥家的大手片子似地,过时了。

时间久了,人们早忘了Square这个词儿的来历。话说到最后来一句Be there or be square,跟鱼喝水一样自然。可这话在我们中国人说来有点含情脉脉。其实人家就是句半带调侃的话。

故事讲完了,可还想说一句别人的坏话。这女人就算心胸宽广如丁老五也戒不了这个毛病。大伙肯定听过一首流行歌曲叫,歌是好歌,手是好手。 可是一唱到那英文字儿的时候,老五就赶紧把话匣子给拧灭了,受不了那歌手倒胃口的发音。我老听着他唱的是:“笔尖儿,噢比撕怪耳。”

好好的中国歌,非洒点英文的芝麻盐儿进去,洒就洒对喽啊。真想把那哥们的舌头拉出来,让它垫在上下牙之间,然后恶狠狠地让他念:There!

Be there or be square!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