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之米兰•昆德拉
2023-09-05 20:47:0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身居海外,我仍习惯每天在网上阅读《新民晚报》,尤其是其副刊“夜光杯”。近日读到短文《米兰•昆德拉没能成为音乐家》说,米兰•昆德拉去世了,终年94岁。


【图:米兰•昆德拉(1929-2023)】

以前常听说捷克的作家有:红色经典《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伏契克、《好兵帅克》的作者哈谢克和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作家的卡夫卡。

而今,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在世界许多国家,掀起了一次次的“昆德拉热”后,中文世界对于昆德拉这位大师级作家的热情也风生水起,不断出版他的作品,连莫言、余华等名家都是昆德拉的拥趸。

现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1988年21岁赴法国留学,旅居巴黎12年。1992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曾从师昆德拉学习《小说与音乐》。他说,“如果没有昆德拉,20世纪的文学要无趣得多。”“作为现代小说,昆德拉的作品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昆德拉1984年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尤其是在那些正在或酝酿颜色革命社会转型的国度。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R级电影《布拉格之恋》。


【图:1981年昆德拉(中)由总统密特朗亲笔签署,成为法国公民。】


【图:电影《布拉格之恋》广告】

昆德拉的魅力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和“研究”。于是,我也在网上了解汇集他的生平,阅读他的作品,品味有关电影。

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自幼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并让他有机会浏览大量的文学名著。27岁留校成为布拉格电影学院的教师,教授世界文学。四年后出版的《小说的艺术》获国家奖。1967年他写的小说《玩笑》出版更给他带来世界声誉。

昆德拉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运动。这场运动以高歌猛进开始,却最终被苏联和其他华约国军队镇压:讽刺极权统治的《玩笑》被列为禁书,他被永远开除捷克共产党党籍,电影学院的教职也被解除,其作品从书店与图书馆中消失。

1975年昆德拉赴法国定居,陆续写出多本巨著,小说中每个故事的背景都指向1968年的历史事件。他迅速在法国文坛走红,继而蜚声世界文坛。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图:特蕾莎拿起了相机记录了苏联的武装侵入】


【图:《布拉格之恋》中,抗议人群与苏军的坦克对峙】

1989东欧“天鹅绒”颜色革命多年后的2019年底,被剥夺公民身份长达40年的米兰•昆德拉重新获得捷克的公民身份。

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仅仅是风流倜傥、崇尚自由的脑外科医生托马斯,清新单纯、柔弱善良的女招待特蕾莎(妻子),娇艳成熟、厌恶媚俗的画家萨宾娜(红颜知己)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哲理小说。

本书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1968被苏军血腥镇压并占领时期平民生活和人际关系——民主改革的氛围演变成专横压制与迫害监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演绎出人生的悲剧,令人唏嘘。

在书中,昆德拉一再用特丽莎的摄影镜头回顾着这场浩劫:“连续几天了,……坦克、示威的拳头、毁坏的房屋、血染的红白蓝三色捷克国旗高速包围着入侵坦克。少女们穿着短得难以置信的裙子,任意与马路上的行人接吻,来挑逗面前那些可怜的性饥渴的入侵士兵。入侵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悲剧,更像是一种仇恨的狂欢,充满着奇怪的欢欣痛快。”

本书还倾诉了感情变故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展现生命中有太多的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轻盈的生命里也会盛装着浓烈而无奈——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

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媚俗。昆德拉认为,媚俗是以做作的态度取悦大众的行为,它侵蚀人类最初美好的心灵;但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很少有人能脱俗。


【图:托马斯的红颜知己萨宾娜,最后远赴美国】


【图:最终托马斯和特蕾莎搬到乡间,可惜爱犬得癌症,他们却死于车祸】

昆德拉借托马斯之口表示:历史和个人的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太空,明天不复。对于普通人来说,时代的变迁留下的永远是无法抗拒的命运转折点。昆德拉的作品充满了深邃的智慧——受到有生活阅历和人生沉淀读者的青睐。

人们注意到,昆德拉至死念念不忘捷克,他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是写捷克的。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在法国创作的,但他用的还是母语,写的还是自己国家的生活、思考。他始终离不开祖国的影响——“一个渴望离开热土旧地的人是不幸的。”走得越远,内心就越怀念那个布拉格。

我联想到,数以百万计的华人来到北美,我们不少人习惯的还是用中文思考写作,看着祖籍国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关注着那里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疫情、灾情……。

注:“众里寻他千百度”是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笔者借用于此,作为耄耋之时,读书或观赏影视的系列笔记之题头,以示有关人物的与众不同和孤高。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