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太极拳练得更好
2012-11-18 17:35:57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王泽)太极拳堪称中国的国粹,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很高。无论在哪里,只要你清晨走进一个公园或一片清幽之地,一定可以见到习练太极拳的人,而且很多。

虽然太极拳分陈、杨、吴、伍、孙五大门派(还有一些小门派),但大多数练拳者打的都是全国统一的套路,用的都是相同的音乐,这当然要归功于中国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几十年来所作的普及太极拳的努力。可以说,在普及、推广的意义上,当今的太极拳可以说是颇具兴盛繁荣,巍然大观之象,甚至在国外也可以见到这种景象的延伸。

然而,世间的事物总是有得就有失,在努力使太极拳变成“下里巴人”的过程中,必然失去它“阳春白雪”的重要内涵。其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每天练习的太极拳,实际上只是太极操或太极广播体操。

另外一种情况是,练拳者练的不是国家统一的套路,而是“传统套路”,也就是民间流传的各种太极拳。在这一领域中,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其显著特征是,大多数教授传统套路的拳师在教拳时都要“拆架子”,即讲解、示范每一个招式的技击意义,并以技击作为习练太极拳的重要目标。不少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

可惜的是,这只是太极拳的“末技”。金庸先生在为吴公藻前辈所著《太极拳讲义》所写的跋中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种境界。”

当然,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大多只是为了健身或养生。那么,上述两种练法是否有利于健身或养生呢,一般来说,答案常常是肯定的。然而,如果把这一问题再问得深入一些,恐怕就有值得思索和研究的东西了。

把太极拳当作太极操来练的人,其健身或养生的效果应该与做广播体操相同。把太极拳作为技击或武术来练的人,除筋骨肌肉有可能得到锻炼,变得强壮之外,其长期的健身或养生效果不一定好,因为在技击方面“所向无敌”的大师身患严重疾病或英年早逝者并不罕见。我想,其道理很简单,就像从事竞技体育的人大多都伤病缠身,中年以后身体往往并不健康一样。

而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决不可能仅限于此,否则就不是国粹了,这应该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笔者曾见过许多练习太极拳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人,其健身、养生效果远不及那些只修炼某种简单的功法,甚至只练习静坐或站桩的人。这就凸现了如何把太极拳练得更好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所谓练得更好,就是让太极拳有更好的健身、养生效果,或者说让太极拳发挥其本应发挥的作用。其实,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应该远在各种气功简单的功法之上。当然,要说明这一点,需要专文论述,在本文中不可能展开。

这里的要害在于有无“禅那状态”,用太极拳的术语表述即练拳是否“得气”。显然,把太极拳当作广播操来做的人和把太极拳当作技击手段来练的人都不在这一状态中,因为这一状态的要在恬淡虚无之境界中才能进入。

要谈禅那状态,需要专文多篇,才有望讲清楚。在这里我们先换一个虽不全面,但容易理解的概念来解释——气态或气功态。

这就是说,练拳要进入气态,要能“得气”,而且要在这种状态中不断深入,日益进入具有无限深度的此种状态。这样的话,才会有最为优化的健生、养生效果。为什么?很简单,数千年东、西方种种修炼方法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用科学的概念讲,这一状态叫做“被改变了的知觉状态”,或除通常的醒着的知觉状态和睡着的知觉状态之外的“第三状态”。它是完全可以感知,一经获得,就永远拥有(一练就右)的一种知觉状态。至于为什么在这种状态中人的身心疾病都会得到最佳的医治,人的健康状况会得到显著改善的科学解释,至今尚众说纷纭。不过,对修炼者而言,几千年历史的证明似乎已经足够。

其实,在这种状态中练太极本来就是太极拳的真谛,也是太极拳的真正追求。其依据是这样一个不争的共识: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无形无像,全体透空”。这是什么状态?就是高度的禅那状态,高度的气态或气功态,高度的被改变了的知觉状态或第三知觉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习练太极拳进入这种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深入修炼呢?这就是我想通过系列文章向各位太极拳爱好者逐步介绍的。我过去曾撰专文谈论过这一问题。在《星星生活》杂志上,我想尝试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方法来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我有一位好学生曾经总结过:“只要敢于改变过去关于太极拳的想法和练法,就可以很快进入这种状态,把太极拳练得更好”。我希望这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喜爱太极拳的人的共识和共同体验。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