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获得禅那状态
2012-12-03 16:24:3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王泽)在介绍了禅那状态后,就应该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状态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静。静什么呢?静心。那么,什么是心呢?中文所说的心大致相当于英文的mind,但范围更广,可以把心理解为心怀意念,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所有的精神活动,包括思考、情绪等。

人心是最不安静的东西了。最恰当的比喻是“心猿意马”——我们的心思一直不安宁,片刻不停。只有在为时不长的深睡眠状态下,心才勉强能得到短暂的休息。一般来说,并非我们一直愿意如此,而是没有办法让心真正静下来。需要思考时心思活跃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想安静时它依然活跃。有人说,人的心其实已经“上瘾”——上了思考的瘾,不能自已,不能自拔。

你也许会问,太极拳是动,而动静是对立的,怎么可以在动中求静呢?也有人会说,打太极拳心要静,心不静则打不好拳。这似乎是把静变成了打好太极的前提条件。事实上,打太极拳打得好的人,往往是越打心越静。可见,太极拳就是静心的手段之一。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要素可以使心安静下来?太极拳在动的过程中,是如何利用这种要素的?

这就要谈到静修了。什么是静修呢,这里需要做必要的解释。静修就是修(练)静的技术。在英文中,有一个可以概括各种修炼方法的辞:meditation,但其在中文相关的译著中译法不一,冥想、沉思、静心、静坐、禅修。我主张把这个词译为“静修”,而且用这一概念来统称各种以静为基本修炼目标的修炼方式或技术。

其实,真正的太极拳不是拳而是禅,禅修就是修静,禅那状态就是静修状态。所以,应该把追求禅那状态的太极拳称之为太极禅。即太极静修或静修太极。

那么,怎样才能静呢?这就要谈静修的核心技术——留意(mindfulness)了。之所以说它是静修的核心技术,是因为只有通过留意才能入静,才能进入禅那状态。

静修或太极禅所需要的留意至少有以下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单纯的注意。也就是说,在你注意某一对像时,你只是注意,而不进行任何复杂思考,尤其要做到不分析,不判断。 因为我们的头脑或心有思维惯性,有思维上瘾的毛病。每当我们注意什么东西时,立即会对之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有关静修的著作中,常常提到“看”或“观察”,这也是指单纯注意。总之,当我们应用留意这一技术静修或打太极时,一定要明白我们的留意仅只是“单纯注意”,我们要努力克服对留意对象进行分析、判断甚至参与其中的思维定势。

第二、这种留意必须高度警觉。这就是说,你的单纯注意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因为不集中注意力就谈不上警觉。所以,当我们应用留意的方法静修或打太极时,注意力一定要非常集中。一旦有所走失或分心,也要马上返回到留意对象,并继续努力保持警觉。有人认为静修常常使人昏昏欲睡,那是因为静修者没有保持警觉的缘故。如果你能随时保持警觉,就不会昏睡了。

第三、这是一种温柔的留意,甚至可以说是种清淡如水的注意。这一特征我觉得十分重要。“集中注意力”、“警觉”、“聚焦”、“专注”这些词语都有一种用力的感觉,与静修的宗旨相违。正确的留意应该是既集中,又不强调;既警觉,又不紧张;既聚焦,又不过分清晰;既专注,又不刻意。这种描写似乎有点矛盾状态的词语如“似是而非”、“似动非动”、“在是与不是之间”等。在气功术语中,也有“意守要似守非守”的说法。这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留意的温柔性和清淡性。

第四、这是一种持续的留意。留意总是有对像的,静修或打太极的留意要求持续不断地注意留意对像。任何“散乱”虽然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都是静修留意的中断,都是障碍,需要不断加以克服,使之越来越少。这一特点很容易懂,但不容易做到。原因之一是它太“单调”,而单调是很容易使人感到无聊的,这就是散乱的根源。然而,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就会发现持续的留意不但不单调,而且会日益丰富多彩(进入禅那状态之后),而丰富多彩是不会使人觉得无聊的,也就不容易散乱了。

第五、这是一种具有视、听特性的留意。在儒道佛三家的静修语言中,常常可以看到“内视”、“内观”、“内听”或“收视返听”这样的术语。这很好地概括了留意的这一特征。我觉得,人们之所以用视、听这两种感官感觉来形容留意,主要是因为“看”具有观察、旁观、非参与和客观的属性,而“听”除了具有“看”的主要属性外,还可弥补“看”的不足:“看”总是有一个视角的问题,不可能同时向所有方向观看,而“听”则可以留意四面八方的动静。

总之,静和留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留意,可以入静,通过入静,可以进入禅那状态,通过进入禅那状态,可以修身养性。要把太极操变成太极禅,要提高其养生的功效,就应该走这样的路。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