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谈“新年计划”
2012-12-18 09:30:0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平)每年到了年底,总给人一种喜忧参半的感觉。喜的是,这一年总算平平安安地过去了,终于又到了可以休息、放松、名正言顺地坐下来和家人朋友分享圣诞、新年、春节的欢乐气氛的时候;忧的是,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这十几个月间具体做了些什么、成就了些什么、年初给自己的制定的几个目标里,有几个令自己满意的呢?一种“时光不再”的惶惑感也随着年终而至。

许是浸蕴在“朝前看”的文化氛围里太久了的缘故,我们往往籍口没有时间、或者即使有时间也不耻于“朝后看”。这也许和西方人对“回顾”的态度有关:Nostalgia这个和“回顾”比较近义的词,往往和萎靡不振、停滞不前、消沉抑郁等这样有些“病态”的感情连在一起,也正因为此,“怀旧”和“回顾”等成了现代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一种情绪。现代人怕朝后看,好像只要一回顾,那只叫作“后悔”的怪兽就会立马缠上自己。

其实回顾不一定会转变成“后悔”,回顾的积极意义在于“温故知新”,好像做功课一样,只有温习了旧的,才会学好新的。而年庚交接之际,正是这样一个难得的“温故知新”的机会。

可糟糕的是,年初制定了什么,到了年底,自己都不记得了。于是翻开笔记重温:

计划之一:多读书,中英文均可。中文以求进步,英文以求文化的了解和英文的学习。

结果是:因为暑假回国的缘故,得了一些中文书,倒也断断续续地读了几本新书,比如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自传》;苏青的《结婚十年》《饮食男女》;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星云大师的《自在人生哲学》等。可总因时间有限的缘故吧,粗粗读过领悟不深;还有几本尚未来得及翻开,就已经年底了。体会是:感谢回国购得新书,不然也会和往年一样,借口没书读而将中文阅读丢在脑后了。

至于英文图书,除了偶尔翻翻杂志,正经在阅读的只有一本Bill Bryson写的“Bill Bryson at Home”。只因以前读过几本这个作家的书,因为喜欢他的幽默犀利的风格,所以又找到这本来读。可是读了快一年了,书签还插在书的中间。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休闲的时间宁可看国产电视剧也不舍得看书的缘故。同样原因,几本为着学习英文而买的古典小说,更是束之高阁,好像永远都没有时间给它们一个下架的机会。看来明年的计划应该强制一些才行。

好在还有一点儿补偿:回国买书的同时,顺便买了一些旧影片,什么《战争与和平》《飘》《风流寡妇》等,虽说电影比不上原著,也算是对古典文学的一种温习吧。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读书,这个道理就太深了,只有等我读完了架上所有的书可能才说得出个一二来。

经验之谈:为了保证每年读书计划的完成,应该像小学生一样有一个reading log(读书目录),每读一本书,都应该写下书名作者并且附一篇“读后感”,这样也给自己一个重新做学生的机会和“成就感”。如按计划完成目标呢,可获得一个奖励,比如让自己去大吃一顿,或者约朋友泡一回酒吧(无聊的一种),或者给自己买一双新鞋子(这个比较实惠)等等。

计划之二:加入一个社团,比如缝纫、瑜伽或者妈妈团也行。

当初想着加入这些个社团,也是因为自己freelance的工作性质,孤家寡人厌了,出于寻求伙伴和交流的初衷。可是今年财运虽然不济(如往年一样),舍不得拿出钱来交瑜伽和缝纫的学费,“桃花运”却是独好,有几个自动找上门来的朋友,大家见面的机会虽然不多(有一个几乎天天见,因为小孩子上同一所学校),但text来text去的,倒也不觉得寂寞了,于是妈妈团也就没必要了。

至于缝纫,发现还是自己一个人做来得实际,几个人在一起,就只顾喝茶聊天谈孩子了,要干的活一样也完不成。看来这个孤陋也有孤陋的好处。

至于瑜伽,已经计划了好久了,可是也像大多数妈妈一样:“……给孩子可以一口气报好几个课外班,可是一到了自己,就突然变成了个葛朗台,左思右想,就是舍不得拿出钱来……”。其实瑜伽的费用并不算高,去社区中心做,更是实惠的价钱。可是舍得了学费,又舍不得时间了,好像一周一个多小时孩子没了娘天就会塌下来一样。总之,中年女人的通病就是孩子和锅台,自身的需要降到了最基本。

最近也许是在网上看多了“末世愿望”、听多了“假如明天就是你的最后一天,你准备好了吗?”这样的话题,也突然有一种实践“末世愿望”的冲动,不然真要等到最后一天就有些太晚了。

结果是:一个也没有加入,至今仍然孤家寡人一个。但像这样的计划显然只是一个建议,不是硬性指标,虽然没有完成也还说得过去。

计划之三:开自己的博客。

开自己的博客的初衷一是将自己写的东西做一个整理,在整理过程中说不定可以发掘出新的东西来;二是交朋友,尤其是有可能“志同道合”的朋友;三是练习写作。可是博客至今都还开着天窗,这个计划算是白计划了。

不过这个也可以原谅自己。说实在的,写博客也可以说是一件费时费心费力的事情。写日记倒也罢了,给自己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啥说啥,标点文法情绪全都无所谓;博客就不一样了,明知道有人会看,这个“文责”多多少少还是要负的,不可以完全胡说八道。这样一来,写博客虽然没有人给稿费,但也好像“专栏作家”一样,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有健康向上的内容,而且写作技巧也要可圈可点,才有读者群,不然不是被打入“冷宫”就有被扔臭鸡蛋的可能。

所以如果没有时间好好耕耘, 又不想被扔臭鸡蛋,我看还是免开了。这样一直拖着,不知道该不该在明年的“新年计划”中重新提起?

当然如果开博客的缘由在于分享图片、广交朋友、交换菜谱,甚至广告自己的某个产品,那我以上所虑就完全不必了。

计划之四:争取多出门旅行。

今年倒是出了一次门,可是每次一出门就回到了中国。一直心心念想着的是欧洲:伦敦巴黎米兰威尼斯哥本哈根……这些城市至今仍是个梦。曾经跟朋友讲:“可笑的是,当初移民的缘由之一是为了‘拿着加拿大护照走世界去’,结果是拿到护照以后呢,却一个劲儿地往国内跑……”

当然了,旅行与否多半是时间和经济的许可。Freelance的优势是时间,可是经济相对就弱一些,所以就不得不有取有舍——生活的艺术也不过如此嘛。五千加元也许只够一个人去欧洲走一圈,却可以让一家三口在国内待好几个月,而且更重要的,回国可以承欢父母膝下、尽尽孝心;可以见到所有的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堂兄堂妹;可以和老朋友叙叙旧(如果还有这样的老朋友的话);可以带回一大批心爱的衣服鞋子和瓷器……欧洲名牌虽多,却未必有能力带回。这样一分析,自然就选择回国了。

当然也有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就是去南美:巴西古巴委内瑞拉…..费用相对低一些,时间也不会长,这样“短、平、快”的项目既“杜绝”了年年回国的冲动,也不会因为一家三口同时出行而“捉襟见肘”。南美的选择,还真应了那句话:“再穷也要去旅行”。

借用这句话,我的体会是:“再忙也要做计划”。就算每年都完不成所有的计划,但我还是坚信有总比没有好。计划是灯塔,虽然不一定要登上去,但远远地有灯光照着,任何天气里都不会迷失了方向。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