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在一起开爬梯喽
2013-04-15 09:43:2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爱平)记得以前叫“派对”,后来突然变成了“爬梯”,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无从考证。反正现在有了“山寨版”作掩护,什么都可以改。就像“老公”变成了“劳工”,虽说是打字时偷懒的缘故,人们倒也看得懂不抱怨——谁叫现代人个个都“惜时如金”呢,可以相互谅解。

反正中国人学英文,只要一知半解就好。对外国的习俗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人很少在家里开狂欢性质的“爬梯”,要开,也要“名正言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晋升提拔、高考题榜、小儿满月……一般没名没目的,也只能是叫做请人来吃“便饭”,哪怕是一桌简易版的“满汉全席”,也只能叫做“便饭”——不光是主人自谦的缘故,而是“名不正言不顺”的传统所致。

外国人从中国游学回来,最难忘的往往是被中国人请去吃饭。代课时遇到曾经在上海郊外教过两年英文的加拿大老师,说起中国:“被学生的家长请去家里做客,满桌子琳琅满目的菜呦。”一往情深的样子。公公婆婆从中国旅游回来,公公倒也罢了,因为去过中国多次。对于第一次“跨海越洋”的婆婆,实在震撼颇多: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西安的兵马俑……不过时过境迁,日子久了,再好的风景也都淡入了,也许是“眼见为浅”的缘故。而留在舌尖上的滋味,毕竟更长久些:黄土高原风味的牛羊肉、西安的饺子宴、北京的烤鸭、上海的本帮菜……无不一一细数、津津道来。

虽然吃饭馆不能完全算是外国意义上的“爬梯”,但是中国人现在开“爬梯”大都选择去大餐馆。我想这一来因为家里地方局促——有别墅的毕竟少数;二来因为餐馆提供服务,主妇不用担心饭后做“洗碗机”;三来馆子里的菜毕竟地道些,上海菜就有上海菜的甜四川菜就有四川菜的麻和辣,决不会像在家里,吃到怎样味道的菜,完全要看男主人娶到了什么地方的一个老婆;四来,这一般有些档次的馆子都提供包厢和卡拉OK,叫“餐饮娱乐一条龙”,听着俗气,倒也方了主人的便、不必挖空心思地哄客人开心。

不过现在在餐馆吃饭的大多是“公款吃喝”,这种外国人叫做business dinner的东西,就更不在“爬梯”的范畴之内了。

其实外国人正宗所谓的“爬梯”,十之八九都是在自己家里开,但并不是如中国人所想象的是为了“省钱”的“寒酸”,而是为了表示亲近。想想外国人个个“嗜隐如命”,平日里“城堡”下的桥总是高高吊起,防人千里,可是一旦碰到投缘的,却也欣然 “城门” 大开,迎人入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设防的、极端友好的表示,所以比带人去餐馆更真诚。

一旦入了“城”,这主人呢,也顾不得隐私了,带客人一间间参观:客厅家庭间书房卧房餐厅洗衣间地下室游泳池……中国人往往会省了这一道程序,因为房子小,一眼就望到了尽头,实在没必要。参观完了回来,主人往往会问:“喝什么?饮料、果汁、啤酒还是红酒?”比中国人见客“奉茶”的习惯又多了些繁琐。很多中国人不习惯,情急之中往往就选择“水”,让主人很扫兴。其实主人既然约你来,就不会舍不得花钱,大大方方地要一杯酒,反倒会宾主尽欢呢。

要是一杯水下肚你就等着吃饭,那你可就错了。这外国人的“爬梯”,往往“铺垫”要比吃正餐更长、更重要。因为外国人平时难得“见人”,这好不容易开一次爬梯,自然是以社交为目的,顺便展示一下男主人的品位和女主人的手艺,但那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主人希望通过交谈和观察,看一看你是不是合他们的口味、值得继续交往下去否。在这一点上,外国人不能不说是很“实际”的主儿。

但是和主人谈什么、怎样谈,完全要看你和主人的关系如何。比如说有一次被先生的同事、一对教师夫妇请去做客,而他们供职的学校又是我代课最多的一间高中,因此也认识这俩人。这俩人据说是全校最“nice”的一对“碧人”,交往之后,感觉俩人都是非常开明、开朗和真诚的人,不论跟他们谈什么,完全没有英文水平、种族或者见解的顾虑,大有一见如故之感。

所以被这对夫妇请客,还是很期待的。和大多数外国人家一样,他们的客厅和厨房是相连的,但是厨房纤尘不染,又加上白色的橱柜、玻璃门,玻璃后面排排列列锃亮清脆的水晶器皿,更显得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完全看不到请客的痕迹,让人十分怀疑是不是今天的派对其实是没有晚餐的?

主人客人端着高脚杯,站着坐着侃侃而谈,连两个年龄不相仿的小家伙也很知趣,只在一边摆弄积木拼图,不吵不闹。笑谈够了,女主人这才轻松抬腕:晚餐时间了。男主人去开烤箱,原来他们提前做好的主菜已经在烤箱里文火热着。女主人开冰箱,取出早已做好的沙拉和其他菜,晚餐就上桌了。

晚餐包括一道三文鱼、烤带子、一道烤“蔬菜什锦”和一道沙拉,外加米饭和小面包、黄油、奶酪,虽然简单,但是量大,配着考究的瓷器、雪白的台布、精致的center piece和各种杯子,倒也有一种华美感人的气氛。这才记起女主人是教高中的实用课程“旅馆学”和“烹饪学”的,难怪布置得这样有讲究。

我们中国人的生意和交情的“使命”都是要靠“饭桌”来完成的,所以边吃边聊,边聊边吃,往往要“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战线拉得很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请客往往要摆一桌子的菜,否则还没谈到正题菜就吃光了,太扫兴,于交情于生意都无益。

但是外国不同。端着酒杯的时候,你尽可以高谈阔论谈笑风生,但是吃饭时间,最好还是多吃少说,这一来是对主人的辛苦烹调是一种尊敬,二来嘴里塞着东西张口,很难说得上雅观。所以说吃饭时除了询问有关菜的问题,表示对菜式的欣赏、或者夸赞“美味极了”以外,最好还是免开尊口——或者至少等嘴里的东西咽下以后再说。

这饭吃完了,绝不能马上告辞,这一告辞,就好像hit and run, 说明白就是:“我来就是为了吃饭的,所以吃了就走”中外道理皆如此。中国人吃完了,主人会撤盘“添茶”,并且摆出水果零食等佐餐物什就茶喝,不致冷场。外国更隆重,还有一道“饭后甜点”的规矩。这“饭后甜点”不上,这爬梯无论如何都还没有完。

中国人总结外国人发胖:都是“饭后甜点闹得”。这倒也是真的。比如你说我们这对朋友做的西餐吧,少盐寡油,非白即绿,比我做的宫保鸡丁红烧狮子头等都要清淡,按理说不应该乱发胖(这俩人都很苗条),可一旦加上个高糖高油的“饭后甜品”,卡路里又都找回来了。

话说我们这对朋友,这回做的既非蛋糕也非水果派,而是“甜饼雪糕三明治”——这听着就已经很rich了!可是咬一口,那cookie不油不腻不甜不咸,真正是恰到好处。这才竖起大拇指:不愧为教“烹饪学”的大师,还真是自来加拿大以后吃过的最好的cookie呢。

茶或咖啡,不光是为了和甜品相伴,更主要的是为了爬梯后半场的交谈的气氛。这时候正真是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屋子也热了连俩小家伙也混熟了,人人轻松自在,谈论的话题更是东南西北,足球政治新闻可以,绯闻小道花边也无妨——不然怎显得亲近?……这男主人谈锋正健呢,只见俩小孩有些东倒西歪了,客人不得不提出告辞,主人依依不舍——终于登上了爬梯的最高境界!

过后——当晚或者第二天,一定要跟主人道谢,写信最好。这一步一定不能省。中国人总觉得谈得来吃得好,这不明摆着就是好嘛;临别的时候也道谢了,还有必要如此啰嗦吗?非也,酒酣耳热当着人面说的话,是出于本能;事过境迁还说一样的话,是真诚,所以不能免。

说了这许多,这开爬梯的要诀还没有说出十之一二呢,但是怕读者烦了,只好等在下一篇文章中一一道来。

收藏

评论已关闭